- 年份
- 2024(11834)
- 2023(16998)
- 2022(14766)
- 2021(13721)
- 2020(11658)
- 2019(26432)
- 2018(26292)
- 2017(51214)
- 2016(27927)
- 2015(31205)
- 2014(31016)
- 2013(30479)
- 2012(27768)
- 2011(25074)
- 2010(24625)
- 2009(22347)
- 2008(21391)
- 2007(18809)
- 2006(16551)
- 2005(13834)
- 学科
- 济(110849)
- 经济(110731)
- 业(80198)
- 管理(74532)
- 企(57880)
- 企业(57880)
- 方法(50472)
- 农(50319)
- 数学(44694)
- 数学方法(44119)
- 农业(33318)
- 中国(28270)
- 业经(27277)
- 财(26891)
- 地方(25030)
- 学(23533)
- 制(20086)
- 贸(19748)
- 贸易(19741)
- 易(19196)
- 技术(17657)
- 环境(17211)
- 务(16272)
- 财务(16201)
- 财务管理(16170)
- 理论(15961)
- 发(15569)
- 和(15522)
- 企业财务(15304)
- 银(15235)
- 机构
- 学院(388717)
- 大学(385629)
- 管理(154704)
- 济(153328)
- 经济(150096)
- 理学(135805)
- 理学院(134333)
- 管理学(131761)
- 管理学院(131075)
- 研究(128566)
- 中国(94729)
- 农(86048)
- 科学(84113)
- 京(80057)
- 业大(69144)
- 农业(66789)
- 财(65734)
- 所(64794)
- 中心(60587)
- 研究所(59734)
- 江(56839)
- 财经(53677)
- 范(50078)
- 师范(49496)
- 经(49223)
- 北京(49029)
- 院(46144)
- 州(45367)
- 经济学(45022)
- 省(43154)
- 基金
- 项目(279718)
- 科学(218471)
- 基金(202342)
- 研究(198725)
- 家(178759)
- 国家(177233)
- 科学基金(151421)
- 社会(125018)
- 社会科(118167)
- 社会科学(118133)
- 省(111998)
- 基金项目(108662)
- 自然(100920)
- 自然科(98563)
- 自然科学(98531)
- 自然科学基金(96739)
- 划(92994)
- 教育(90416)
- 资助(82523)
- 编号(80903)
- 成果(62941)
- 重点(62577)
- 部(60735)
- 发(60204)
- 创(57961)
- 课题(54873)
- 科研(54263)
- 创新(54146)
- 计划(52412)
- 教育部(51162)
- 期刊
- 济(164372)
- 经济(164372)
- 研究(105291)
- 农(84845)
- 中国(70069)
- 学报(69905)
- 科学(61500)
- 农业(57439)
- 大学(52670)
- 管理(51275)
- 学学(50378)
- 财(47554)
- 教育(36755)
- 业经(33373)
- 融(32509)
- 金融(32509)
- 技术(32321)
- 业(27380)
- 财经(24557)
- 经济研究(24248)
- 问题(23197)
- 版(21277)
- 经(20923)
- 科技(20421)
- 业大(20106)
- 资源(18279)
- 技术经济(18016)
- 图书(17989)
- 理论(17466)
- 统计(17012)
共检索到54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王秋兵 张瑞龙
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在县镇务工时的邻居类型对其县镇定居决策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未来定居县镇的概率最高;同时邻居类型还通过影响其人力资本提升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县镇定居决策,与同乡聚居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水平高于与市民混居农民工,而人力资本提升越大,农民工选择县镇永久定居的概率越高,从而人力资本提升作为中介变量减弱了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在县镇定居的概率。
关键词:
农民工 邻居类型 人力资本提升 县镇定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肖丽 韩洪云 王秋兵
农民工城市定居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城市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定居选择。本文运用辽宁省调查数据,定量研究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环境显著好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混居概率更高,老一代与非同乡聚居概率更高;已婚农民工与同乡混居的可能性更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居住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可能性越高;家属随迁及随迁家属中在学子女数,均对农民工居住的物质环境有正向影响,并提高了其与市民混居的概率;务工时间越长,物质环境越好,与市民混居的概率也越高。此外,职业类型、迁移距离也对居住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显...
关键词:
农民工 居住环境 代际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璐宁 孟续铎
本文以2245位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依据,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城镇间定居选择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位列前两位的是中小城镇和一线大城市,一些相同的因素影响着农民工定居选择的偏好,包括个体人力资本、婚姻状况、城市生活条件、发展空间等。不同的是,大城市端存在的"拉力"要大于中小城镇,同时生活成本高形成的"经济推力"也比较大,而中小城镇端因劳动保障欠缺等社会因素形成的"推力"要大于大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友华 郑美雁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农民工的进城意愿与定居地点偏好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与路径选择。采用赫克曼二阶段模型控制农民工自我选择带来的部分内生性问题,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民工城镇定居地点偏好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制度信任和一般信任水平越高,其选择到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制度信任可促进农民工选择到县级市或以下城镇居住,而一般信任则对他们选择到地级及以上城市居住产生影响;亲熟信任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和定居地点偏好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农民工 城镇 定居地点偏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肖丽 周绍东 高峰 杨姝
为研究辽宁省职业农民培训实施的长期效应,将参加过高校脱产培训的370名职业农民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培训长期效应分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的长期经济效应较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培训组年收入增加率高出128.4%;长期社会效应方面,培训组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度比对照组高出10个百分点;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方面,随着脱产培训后时间的延长,培训对农民的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面。
关键词:
职业农民 高校脱产培训 长期效应 辽宁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庆玲 张广胜
依据2012年辽宁省不同层级城市65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访谈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去向、原因及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打工城市"、"家乡中小城市(地、县两级城市)"、"农村老家"成为其主要的定居去向,"离家乡远近"、"安居、乐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地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研究发现,男性、25岁以下者、已婚者、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在中小城市务工者、来自打工城市附近县城农村的打工者及来自东北3省外的务工者倾向回到家乡中小城市定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景辉 陈珍珍
中国农民工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对其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案设计对估计总体结果的影响很大。文章系统介绍了中国农民工抽样调查中采用的多目标分层复合抽样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多目标下总和、均值和比率的估计公式。
关键词:
农民工统计 抽样设计 多目标分层次抽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学文 杨欣
利用沈阳市281份农民工抽样调查样本,以职业流动次数作为衡量劳动力职业稳定性的指标,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农民工职业稳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就业距离及工作年限是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来说,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加速职业流动。
关键词:
职业稳定性 流动 农民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宗萍 段成荣 杨舸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利用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概括和分析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庞大、分布高度集中、多属长期流动、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论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生存状况 义务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黎源 徐芳 甘宇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明顺 王玉
农民工对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仍然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保障其快速顺利转移就业。眼下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现存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并不符合其特征要求。课题组调查发现,培训经费紧张、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和培训形式不灵活是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与现实矛盾所在,故提出拓宽经费渠道、鼓励社会办学、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培训 需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庆玲 张广胜
促进有城镇定居意愿的农民工在合意的城市安居,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破解"三农"困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辽宁省不同层级务工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显现出定居中小城市的倾向,"房价、稳定的工作、离家乡远近、更利于事业发展"成为其城市定居选择共同关注的因素。(2)女性倾向"留城",26岁以上者倾向回农村老家定居。(3)家庭年收入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定居有显著影响;不同层级城市,职业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不同;"属地就近"原则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选择中作用明显。国家应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把中小城市建设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宜居之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栾云云 张广胜
目前,新生代正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特殊部分,他们带着憧憬和梦想走进城市,在市民化进程中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城市市民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对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陈丽瑶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结合的形式对辽宁省内5市7县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认为辽宁省返乡农民工个体局限性、家庭制约、就业培训机构培训服务的缺失、政府政策不完善等对就业培训产生阻碍作用;根据辽宁实际情况提出引导返乡农民工确立积极的个人价值观,完善返乡农民工农村家庭保障措施,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的监督及管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提供保护及引导的政府职能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返乡农民工 就业培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吉颖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辽宁省在外务工农民达1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与2003年相比,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增加28%。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为95.2亿元,全省农民人均43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2751元的15.7%。异地务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贫民住区改造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辽宁省六市的抽样调查
稳健货币政策推动中小企业信贷状况改善——基于辽宁省的抽样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对中西部乡镇财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4省8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三类城市的考察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的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西省的抽样调查数据
已婚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效应——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基于对辽宁省彰武县、北镇市及新宾县的调查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基于中国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农民工家庭梯次流动分析——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信息需求及图书馆服务路径初探——基于长沙市区的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