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8)
- 2023(4071)
- 2022(3267)
- 2021(2775)
- 2020(2227)
- 2019(4806)
- 2018(4811)
- 2017(8517)
- 2016(5013)
- 2015(5556)
- 2014(5434)
- 2013(5511)
- 2012(5309)
- 2011(4684)
- 2010(4451)
- 2009(3459)
- 2008(3371)
- 2007(2879)
- 2006(2608)
- 2005(2282)
- 学科
- 济(17066)
- 经济(17055)
- 管理(12514)
- 学(10257)
- 环境(10063)
- 业(9024)
- 企(6809)
- 企业(6809)
- 地方(5620)
- 方法(5376)
- 农(4764)
- 数学(4678)
- 生态(4636)
- 数学方法(4605)
- 资源(4525)
- 划(4504)
- 中国(4247)
- 和(4112)
- 壤(3887)
- 土壤(3873)
- 规划(3778)
- 环境规划(3716)
- 经济学(3413)
- 农业(3316)
- 贸(3295)
- 贸易(3290)
- 业经(3275)
- 税(3226)
- 易(3174)
- 财(3094)
- 机构
- 学院(69743)
- 大学(69412)
- 研究(31520)
- 科学(24662)
- 济(23310)
- 经济(22729)
- 中国(22089)
- 管理(21341)
- 农(21021)
- 理学(18117)
- 所(17892)
- 理学院(17815)
- 管理学(17210)
- 管理学院(17111)
- 研究所(17006)
- 农业(16860)
- 业大(16460)
- 京(15652)
- 中心(14084)
- 院(12259)
- 室(12057)
- 省(11796)
- 实验(11476)
- 江(11001)
- 实验室(10982)
- 科学院(10839)
- 农业大学(10798)
- 重点(10402)
- 资源(10353)
- 环境(10260)
- 基金
- 项目(55731)
- 科学(42294)
- 基金(40233)
- 家(39581)
- 国家(39387)
- 研究(33539)
- 科学基金(31133)
- 自然(23406)
- 自然科(22710)
- 自然科学(22695)
- 自然科学基金(22228)
- 省(21998)
- 基金项目(21785)
- 划(20152)
- 社会(19511)
- 社会科(18442)
- 社会科学(18438)
- 资助(15778)
- 重点(14296)
- 计划(14097)
- 教育(13775)
- 科技(13705)
- 发(13432)
- 科研(11693)
- 编号(11680)
- 创(11040)
- 部(11032)
- 专项(10851)
- 创新(10623)
- 业(9591)
共检索到100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俊峰 葛梦玉 王坤 刘姝 候玉乐 张绍良 李钢 陈浮
探究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基础呼吸的特征及其演变归因,有助于监测复垦土壤质量演变,并为提高复垦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邹城东滩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基础呼吸(SBR)随复垦年垦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垦土壤MBC和微生物熵(q SMBC)随复垦年限呈增加趋势;复垦土壤SBR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代谢熵(q CO2)随复垦年限趋于降低,复垦后土壤微生物量逐渐恢复,同时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说明土壤环境逐渐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土壤MBC与碱解氮、总氮和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朝 韩一林 李美 王小东 汪俊宇 马元丹 宝音陶格涛 高岩 张汝民
为揭示放牧扰动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基础呼吸等的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LI-7000 CO_2/H_2O分析仪,对轻度(LG)和重度(HG)放牧处理后的冷蒿根际土壤进行了MBC,MBN和基础呼吸及其相关性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MBC,MBN质量分数和基础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且根际土壤值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增加幅度高于微生物量碳;冷蒿根际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李永进 吴敏 王胜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土壤呼吸作用强弱表现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兵 郝岩松 王兵 阮宏华
土壤呼吸释放的CO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全球碳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作者对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内天然次生栎林、马尾松人工林、毛竹林、板栗经济林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各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马尾松林、栎林和毛竹林;板栗经济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毛竹林和马尾松林;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小于农田、板栗经济林和毛竹林;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晓平 孙英健 孙振钧 沈建忠
为给兽药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安普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并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暴露的中期开始,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中添加药物后,土壤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增加,表明药物对微生物呼吸有促进作用;在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3种药物在暴露的前期和中期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有抑制作用,并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含量的阿维菌素、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组(500 mg/kg)染毒后51 h之内,土壤中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3%、62%和46%,说明3种药物对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微生物的呼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荣玮 葛之葳 阮宏华 徐瑾 彭思利
研究江苏北部沿海地区杨树Populus deltoides ‘Ⅰ-35’人工林不同量氮输入下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质量分数的时间动态特征以及土壤TOC质量分数随SMBC质量分数变化的分形特征。试验设置5种施氮水平,分别为N_0(施氮0 g·m~(-2)·a~(-1),对照), N_1(施氮5 g·m~(-2)·a~(-1)), N_2(施氮10 g·m~(-2)·a~(-1)), N_3(施氮15 g·m~(-2)·a~(-1)), N_4(施氮30 g·m~(-2)·a~(-1)),于2015年4, 6, 8, 10, 12月各采集1次样品进行土壤性状理化分析,并引入分形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各个月份对土壤TOC质量分数影响极显著(P0.05),在4月、 8月、 12月,施氮水平对SMBC质量分数影响极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斌 尚鹤 刘成志 谷雪景
Soil microbial features on Chai-He Zinc-lead Mine wasteland and non-mine soi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oflora changed obviously and total of major soil microbes declined.The amount of microbe decreased by 83.03 %~93.65 % in top soil(0~20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n-mine s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冉 李俊生 肖能文 胡理乐 罗建武 范俊韬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密切联系。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植被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5.5μmol/(m2.s))>桦木林(4.25μmol/(m2.s))>落叶阔叶林(4.62μmol/(m2.s))>杨树林(3.09μmol/(m2.s))>太白红杉林(1.77μmol/(m2.s))>秦岭冷杉林(1.73μmol/(m2.s))>高山草甸(1.63μmol/(m2.s))。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之外,放线菌、细菌都是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细菌、放线菌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真菌则呈极显著...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义贵 郝凯婕 李贤伟 范川 陈栎霖 王谢 王晓红
20世纪50到60年代,川西亚高山林区林分由于大量砍伐后更新,以及近年国家实施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文章选取米亚罗林区典型的原始冷杉暗针叶林、灌木林、草地、云杉林、云杉+红桦混交林、退耕云杉林等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坡耕地为对照,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熵的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土壤表层显著大于亚表层(P<0.05);季节动态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冬季最高,其次为夏季,秋季最低,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则表现出相反的动态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彭镇华 岳祥华 黄玲玲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数量多达2.153×105~5.60×106cfu·g-1,占全部微生物比例为72.83%~92.77%;其次为放线菌数量,为7.57×104~3.89×105cfu·g-1,所占比例为6.44%~25.61%;真菌数量最少,为4.60×103~4.77×104cfu·g-1,所占比例仅0.79%~1.99%。荒草灌丛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涛 王霞 王振猛 杜振宇 王守国 刘德玺
为探讨人工柽柳林对滨海盐碱地的改善效果,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3种不同林龄(8 a、6 a、3 a)人工柽柳林为对象,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C、N及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原位监测了柽柳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柽柳林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C、N变化受林龄和季节影响明显,其中8 a林地含量最高,3 a林地最小,夏季较高,春季较低,且8 a与3 a差异显著,夏季与春季差异显著(P 放线菌>真菌,而3种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规律不一致。3)3种林龄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为8 a> 6 a> 3 a,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其中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日变化则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则出现在12:00―14:00。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土壤微生物量C和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细菌、真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是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微生物量C、N与微生物商、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正相关;除土壤湿度外,土壤温度与其它指标均呈正相关;而土壤湿度与各指标间均不显著。5)综上所述,不同林龄人工柽柳林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及呼吸速率均可反映土壤环境状况,可为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土壤质量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明君 盛荣 张文钊 侯海军 魏文学 葛体达 王澍
明确红壤稻田不同复种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含量的变化可为红壤稻田种植结构优化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以红壤稻田复种方式长期定位试验(2012年开始)为对象,设早稻-晚稻-冬闲(DR,对照)、中稻-冬闲(MR)、中稻-油菜(MRR)和中稻-白露菜-油菜(MRPR)等4种复种方式,分别在油菜苗期(1月)、油菜成熟期(5月)、中稻成熟期(9月)和晚稻成熟期(11月)采集耕层(0 ~ 15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化学性质、MBC和MBN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计量比等指标,探讨不同复种方式对红壤稻田MBC和MBN的影响。结果显示,复种方式和取样时间均显著影响土壤化学性质、MBC和MBN含量及其计量比。与DR相比,中稻复种方式(MR、MRR和MRPR),尤其是MRR和MRPR显著(P < 0.05)降低了土壤MBC和MBN含量,并改变了微生物量碳氮计量比。同时,中稻复种方式还显著(P < 0.05)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但对其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取决于取样时间。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MBN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双季稻田转变为中稻-冬闲、中稻-油菜或中稻-白露菜-油菜均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应适当调整中稻复种方式和优化施肥等农学措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红壤稻田可持续生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小蓉 周然 李贵桐 林启美
土壤微生物量磷变异很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25℃,培养90 d),研究有效磷含量比较低的石灰性土壤,加入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秸秆四种不同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其碳磷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充足的条件下,土壤和秸秆磷素状况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比较小,但显著地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随碳源物质磷素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微生物量碳磷比降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较低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磷素营养主要受制于秸秆含磷量及其分解进程,反之,土壤微生物磷素营养受秸秆的影响则比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