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3)
- 2023(12625)
- 2022(10839)
- 2021(9903)
- 2020(8386)
- 2019(19089)
- 2018(18809)
- 2017(36475)
- 2016(19934)
- 2015(22538)
- 2014(22228)
- 2013(21974)
- 2012(20133)
- 2011(18239)
- 2010(18254)
- 2009(17417)
- 2008(17198)
- 2007(15426)
- 2006(13223)
- 2005(11989)
- 学科
- 济(79064)
- 经济(78959)
- 管理(60614)
- 业(54309)
- 企(45111)
- 企业(45111)
- 方法(37634)
- 数学(33505)
- 数学方法(33136)
- 财(29876)
- 农(22193)
- 中国(21067)
- 制(20544)
- 业经(17236)
- 贸(16602)
- 贸易(16596)
- 易(16173)
- 学(15239)
- 地方(14747)
- 务(14735)
- 财务(14693)
- 财务管理(14650)
- 银(13886)
- 银行(13857)
- 体(13836)
- 企业财务(13814)
- 农业(13764)
- 财政(13341)
- 融(13211)
- 金融(13207)
- 机构
- 学院(282608)
- 大学(281914)
- 济(119173)
- 经济(116741)
- 管理(106477)
- 研究(92884)
- 理学(91570)
- 理学院(90591)
- 管理学(88997)
- 管理学院(88473)
- 中国(72797)
- 财(62635)
- 京(57537)
- 科学(55486)
- 所(47255)
- 财经(47153)
- 农(46236)
- 中心(43614)
- 江(42973)
- 经(42678)
- 研究所(42310)
- 业大(40669)
- 经济学(38326)
- 农业(36450)
- 北京(35811)
- 财经大学(34981)
- 经济学院(34824)
- 范(34807)
- 师范(34439)
- 州(33617)
- 基金
- 项目(185979)
- 科学(146198)
- 研究(136111)
- 基金(135659)
- 家(117583)
- 国家(116674)
- 科学基金(100004)
- 社会(87540)
- 社会科(83092)
- 社会科学(83069)
- 省(72751)
- 基金项目(71415)
- 自然(63589)
- 教育(63575)
- 自然科(62126)
- 自然科学(62106)
- 自然科学基金(61007)
- 划(60895)
- 资助(55769)
- 编号(55451)
- 成果(45309)
- 重点(42199)
- 部(41908)
- 发(39187)
- 创(39001)
- 制(38263)
- 课题(38201)
- 国家社会(36597)
- 创新(36593)
- 教育部(36377)
共检索到42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惠芬
从货币供应理论来讲,邮政储蓄的转存制度加速了货币回笼,减弱了货币再创造机能。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邮政储蓄增长率加快,会加速反向影响货币乘数。这在客观上影响了1998年以来的“适度”货币政策效能。现行邮政储蓄制度的根本缺陷还在于“金融与财政”职能的混淆,这有悖于1994年以来的金融改革目标。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能较好地延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并加速金融的市场化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吉光
邮政储蓄从一诞生就以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的身份存在。邮政储蓄在经营过程中违规现象多多,人民银行却无能为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1999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就已正式批准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可到现在还迟迟不能建立。我国邮政储蓄将向何处去?这些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设计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邮政储蓄 邮政银行 制度缺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光伟
邮政储蓄业务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 ,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掩盖不住其扭曲的发展路径。无论从国家全局利益还是从同业竞争的角度 ,邮政储蓄都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 ,因此 ,对邮政储蓄规并整合 ,纳入市场化轨道 ,与国际惯例接轨 ,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缺陷 市场化轨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玮
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档案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 ,回顾了中国邮政储蓄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转迹 ,并通过有关情况和数据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当前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中的特征 ,文章表明 ,由于政策安排的不当 ,使整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管理人员和经营状况半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央行确定其的资金价格远高于市场水平 ,由此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构成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洪海玲
基于博弈论的基本原理,银监会、国家邮政储汇局和各级邮政储蓄所是主要的博弈方。银监会与国家邮政储汇局在改革工作中形成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夺对邮政储蓄的监管;各级邮政储蓄是一个较微妙的角色,既要服从上级的监管,又要考虑自身的收益。在邮政储蓄改革中,三者都权衡自己的利益成本,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博弈策略。
关键词:
博弈 策略 改革 邮政储蓄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欠根 肖小玉
本文就今年二月第八次降息后,针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偏高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指出邮政储蓄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而阐述了有失公平竞争所带来的弊端;从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出发,提出了解决邮政储蓄发展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降息 邮政储蓄 利率 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洋
基于理论界对邮政储蓄的不同认识,以及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三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利率关系,揭示了在现行金融格局下,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的角度对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的背景和转存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评价;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指出了邮政储蓄改革可能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关键词:
邮政储蓄 政策性金融 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章玲 强志龙 赵小松
20 0 3年 ,是邮政全面扭亏为盈的第一年 ,邮政储蓄经过 18年的发展 ,收储余额已超过 80 0 0亿元 ,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金融机构 ,2 0 0 2年实现业务收入 175.55亿元 ,占总收入的 1/3强。 2 0 0 3年 9月初 ,人民银行发出通知 ,要求从 8月 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1991年底,存款总额已达315.32亿元,以1986年为基期,1987至1991五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4%。邮政储蓄存款额的日益增大,使得邮政储蓄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以往我们在谈论邮政储蓄时,只强调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和引导消费的职能,将其与专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职能相提并论,而忽略了邮政储蓄另一个特有的职能,即作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手段的职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邮政储蓄是我国特殊的金融机构,近年来,邮政储蓄发展十分迅猛,市场份额急剧扩大,其市场集中度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湖北省某市的个案,对邮政储蓄市场集中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若干结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友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储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革。建议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地位的邮政储蓄银行。
关键词:
邮政储蓄 体制改革 问题研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正东
一、广西邮政储蓄发展现状 自从1986年广西邮政部门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邮政储蓄发展更加迅猛。表现在:①邮政储蓄存款占全区储蓄存款的比例逐年提高,1999年为6.32%,2000年为7.059%,2001年为7.71%。特别是在县一级,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更快,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据调查,在南宁地区马山县,2002年3月邮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