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4)
- 2023(13043)
- 2022(10894)
- 2021(9915)
- 2020(7869)
- 2019(17799)
- 2018(17575)
- 2017(32909)
- 2016(17995)
- 2015(20123)
- 2014(19994)
- 2013(19932)
- 2012(18675)
- 2011(17056)
- 2010(17604)
- 2009(16349)
- 2008(16041)
- 2007(15017)
- 2006(13719)
- 2005(12809)
- 学科
- 济(79613)
- 经济(79505)
- 业(56807)
- 农(50587)
- 管理(47640)
- 农业(33926)
- 企(33222)
- 企业(33222)
- 中国(28225)
- 地方(25011)
- 业经(24475)
- 制(20641)
- 方法(20352)
- 财(18047)
- 数学(17194)
- 数学方法(17047)
- 发(15947)
- 贸(14799)
- 贸易(14783)
- 银(14644)
- 银行(14616)
- 易(14266)
- 体(14217)
- 行(14189)
- 融(14027)
- 金融(14022)
- 学(13455)
- 环境(12865)
- 农业经济(12801)
- 发展(12738)
- 机构
- 学院(259709)
- 大学(253018)
- 济(111256)
- 经济(108884)
- 研究(96109)
- 管理(94992)
- 理学(79974)
- 理学院(79064)
- 管理学(77942)
- 管理学院(77452)
- 中国(74860)
- 农(62208)
- 科学(56109)
- 京(54555)
- 财(51735)
- 所(49222)
- 农业(47096)
- 中心(44547)
- 研究所(43813)
- 江(43145)
- 业大(43113)
- 财经(38695)
- 范(35313)
- 师范(34997)
- 经(34912)
- 北京(34614)
- 省(34417)
- 院(33933)
- 州(33900)
- 经济学(32980)
- 基金
- 项目(166576)
- 科学(130916)
- 研究(127597)
- 基金(117965)
- 家(102520)
- 国家(101508)
- 科学基金(85864)
- 社会(82190)
- 社会科(77460)
- 社会科学(77447)
- 省(67834)
- 基金项目(62245)
- 教育(56116)
- 划(55541)
- 编号(53447)
- 自然(51441)
- 自然科(50093)
- 自然科学(50074)
- 自然科学基金(49124)
- 资助(46080)
- 成果(43896)
- 发(42622)
- 课题(37757)
- 重点(37726)
- 制(36843)
- 部(36711)
- 创(34867)
- 发展(34620)
- 农(34304)
- 国家社会(34064)
- 期刊
- 济(143134)
- 经济(143134)
- 研究(81450)
- 中国(68026)
- 农(67385)
- 农业(45456)
- 学报(39784)
- 财(38587)
- 科学(38537)
- 管理(34713)
- 大学(31739)
- 融(30929)
- 金融(30929)
- 教育(30731)
- 学学(30182)
- 业经(29074)
- 技术(22819)
- 业(21761)
- 经济研究(19654)
- 问题(19615)
- 财经(19162)
- 经(16566)
- 农村(15883)
- 村(15883)
- 农业经济(15700)
- 世界(15059)
- 版(14896)
- 经济问题(13643)
- 资源(13170)
- 现代(12470)
共检索到42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燕林
近日,河北省邢台开发区正式启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系统的启用为逐步消除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保障农民工权益、实现城乡收入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人社局为本次实名制登记工作召开专门启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从强化组织领导、定期督导调研、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福成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问题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加深远的意义是对整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显著效应,这种开发效应体现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增量、存量的提升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轩 郑爱翔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麦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 ,指出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就业 政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金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如何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现就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亚慧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黄延信 姜文胜
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情况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秋红
随着高失业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安全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构成部分,通过考察就业率的变化,拟定"失业警戒线"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二是从就业机会的获得程度、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和条件、就业的公平待遇以及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程度等方面,考察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第二层面,考察制度约束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
制度 就业安全 就业歧视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欣
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江南一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长期以来,单一封闭的农业格局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上海郊区这个历来盛名的渔米之乡也难以承受人口迅速增长的负担。近十年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使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增添了生机。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大批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农村综合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1987年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59.86万人,从事大农业的劳动力为87.1万人,仅占33.5%(其中种植业77.2万人,占29.7%),而非农劳动力已达172.76万人,占66.48%(其中乡镇企业124.05万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恒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的梯度排列态势。河南作为中部劳动力资源大省,积极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