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2)
- 2023(9721)
- 2022(8362)
- 2021(7532)
- 2020(6375)
- 2019(14850)
- 2018(14754)
- 2017(27682)
- 2016(15221)
- 2015(17816)
- 2014(18498)
- 2013(18309)
- 2012(17563)
- 2011(16205)
- 2010(16744)
- 2009(15511)
- 2008(15621)
- 2007(14764)
- 2006(13123)
- 2005(11745)
- 学科
- 济(85332)
- 经济(85269)
- 管理(41353)
- 业(35444)
- 方法(30566)
- 企(27756)
- 企业(27756)
- 数学(26747)
- 数学方法(26528)
- 地方(22247)
- 中国(20433)
- 农(19323)
- 学(16675)
- 财(16336)
- 业经(15834)
- 地方经济(13728)
- 制(13255)
- 农业(12789)
- 和(11862)
- 贸(11861)
- 贸易(11853)
- 易(11357)
- 理论(11330)
- 环境(11124)
- 融(10865)
- 金融(10863)
- 银(10693)
- 银行(10670)
- 行(10176)
- 教育(9632)
- 机构
- 学院(231071)
- 大学(230055)
- 济(101694)
- 经济(99390)
- 研究(81605)
- 管理(81569)
- 理学(68058)
- 理学院(67216)
- 管理学(65984)
- 管理学院(65536)
- 中国(62325)
- 京(49308)
- 科学(48865)
- 财(46156)
- 所(42529)
- 江(38587)
- 农(38541)
- 研究所(37967)
- 中心(37776)
- 财经(35729)
- 经济学(32505)
- 业大(32291)
- 经(32024)
- 北京(31724)
- 范(31559)
- 师范(31266)
- 州(30357)
- 农业(30014)
- 经济学院(29049)
- 院(28760)
- 基金
- 项目(138841)
- 科学(106480)
- 研究(105170)
- 基金(96034)
- 家(82526)
- 国家(81752)
- 科学基金(68370)
- 社会(64885)
- 社会科(61172)
- 社会科学(61151)
- 省(55998)
- 基金项目(50266)
- 教育(49165)
- 划(45948)
- 编号(44615)
- 自然(41450)
- 自然科(40350)
- 自然科学(40336)
- 资助(40073)
- 自然科学基金(39584)
- 成果(37837)
- 课题(32114)
- 发(31838)
- 重点(31689)
- 部(30489)
- 创(27992)
- 性(26910)
- 大学(26711)
- 创新(26261)
- 科研(26117)
- 期刊
- 济(126116)
- 经济(126116)
- 研究(74349)
- 中国(51518)
- 财(37915)
- 农(35321)
- 学报(34733)
- 科学(30615)
- 管理(30312)
- 教育(29805)
- 大学(26080)
- 学学(24020)
- 技术(23582)
- 农业(23232)
- 融(21885)
- 金融(21885)
- 经济研究(20331)
- 业经(18954)
- 财经(18883)
- 经(16484)
- 问题(16318)
- 技术经济(13580)
- 图书(13542)
- 业(12347)
- 贸(12310)
- 统计(12119)
- 商业(11412)
- 理论(10936)
- 版(10916)
- 世界(10822)
共检索到369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革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经济建设 中心任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革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经济建设 中心任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清玉
对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体系的探讨胡清玉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是指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关若干理论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组成这个理论体系的各要素之间按照其内在的规律性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革 孟宪生
针对国民经济关系问题,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过论述,为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他从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主体、工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等多个维度,阐明了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思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邓小平关于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国民经济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农淑英
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及如何发展旅游业的精辟观点,具有人民性、实践性、前瞻性的特点,对开创我国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旅游经济 思想 探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向艺
邓小平对外经济开放思想探析徐向艺ProbingintoDengXiaopinThoughtsaboutOpeningtheEconomyuptotheOutsideworld¥(XuXiangyi)MainPoints:a)Openingtheeco...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先平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 ,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 ,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区域经济 思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蒋立田
最近学习了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谈谈自己的体会。扭着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我们就明确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后,由于对苏共20大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缺乏全面分析,虽然正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但不适当地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以致八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没有坚持下来,最终导致了“文革”,使我国经济建设白白耽搁了20年时间,错过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静
农村经济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农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在新世纪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农村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 思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天一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时代主题 ;在所有制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关系方面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富林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到二○○○年实现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宏伟的事业,非常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今年二月,区党委六届二次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制定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现在全区各地、各部门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区党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映光
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是一个丰富的完整的体系,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把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的主要支柱归结为: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适当发展,积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历史的发展中一脉相承,均体现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因此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思考,才能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把握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继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恰需要从这两个"中心"本质一致性的准确把握出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雪寒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和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讲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个新的改革浪潮。为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改革开放,本刊编辑部于3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理论界和新闻界的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部分会员30多人也出席了会议。理论界和新闻界到会和发言(包括书面发言)的有:吕东、杜润生、徐雪寒、李成瑞、于光远、高尚全、王梦奎、童大林、吴象、龚育之、吴明瑜、吴树青、周叔莲、方生、厉以宁、卫兴华、肖灼基、董辅礽、张卓元、赵人伟、杨启先、戴园晨、郭书田、罗肇鸿、何伟、江春泽、周小川、马凯、赵履宽、汪海波、马家驹、臧志风、冒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