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5)
- 2023(8527)
- 2022(7091)
- 2021(6268)
- 2020(4938)
- 2019(11180)
- 2018(11056)
- 2017(20842)
- 2016(11335)
- 2015(12809)
- 2014(12564)
- 2013(12608)
- 2012(12235)
- 2011(11357)
- 2010(11577)
- 2009(10689)
- 2008(10509)
- 2007(9644)
- 2006(8937)
- 2005(8484)
- 学科
- 济(53893)
- 经济(53833)
- 业(29438)
- 管理(28130)
- 企(20968)
- 企业(20968)
- 中国(19885)
- 地方(17632)
- 农(16850)
- 方法(15777)
- 数学(13149)
- 业经(13107)
- 数学方法(13021)
- 农业(11944)
- 学(11296)
- 财(10281)
- 发(10025)
- 地方经济(10020)
- 融(9974)
- 金融(9974)
- 银(9753)
- 银行(9718)
- 行(9500)
- 制(9452)
- 贸(9384)
- 贸易(9373)
- 易(9000)
- 环境(8376)
- 教育(8199)
- 和(7751)
- 机构
- 学院(165539)
- 大学(163851)
- 济(68904)
- 经济(67431)
- 研究(65754)
- 管理(55781)
- 中国(50065)
- 理学(46316)
- 理学院(45692)
- 管理学(44829)
- 管理学院(44536)
- 科学(40830)
- 京(37264)
- 所(35133)
- 农(32895)
- 财(32018)
- 研究所(31579)
- 中心(28739)
- 江(27746)
- 农业(25739)
- 业大(24906)
- 北京(24472)
- 范(24287)
- 财经(24163)
- 师范(23961)
- 院(23934)
- 省(22574)
- 州(22106)
- 经(21826)
- 经济学(21347)
- 基金
- 项目(103400)
- 科学(80228)
- 研究(75614)
- 基金(72365)
- 家(64354)
- 国家(63715)
- 科学基金(52746)
- 社会(47686)
- 社会科(45017)
- 社会科学(45007)
- 省(41875)
- 基金项目(37073)
- 划(35492)
- 教育(34164)
- 自然(33043)
- 自然科(32210)
- 自然科学(32200)
- 自然科学基金(31606)
- 编号(30505)
- 资助(30195)
- 发(28888)
- 成果(25861)
- 重点(24172)
- 课题(23111)
- 发展(23044)
- 展(22633)
- 部(22066)
- 创(21401)
- 创新(19996)
- 国家社会(19420)
共检索到276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曙光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在虔诚地照搬苏联模式并运行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也不得不与实践这种模式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间果断地遗弃了这种模式。当然,与其它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而是高举改革开放的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学模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遭到严重的挑战,其中,至关紧要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大家知道,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替代的经济规律,是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而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又是以其劳动价值学说为前提的。如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便难以维系。事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不可不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曙光
本文对当前发展劳动价值学说为何要以深化认识劳动二重性为突破口进行了分析 ,认为 ,传统理论对劳动二重性的认识存在以下缺陷 :(1)在对劳动二重性本质的认识上 ;(2 )在对劳动二重性双方内在含义的认识上。基于上述认识 ,作者就劳动二重性双方之间辩证关系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劳动二重性 认识 劳动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德健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的深刻影响,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 科学发展思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新元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数学。邓小平始终立足于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坐标,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动摇,结合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围绕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落后状态向进步状态演化,如何从不发达阶段(初级阶段)向发达阶段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问题,提出了四个相辅相成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纵横相交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立体式发展思想体系,即邓小平发展思想,它的外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农林、旅游、环保等方面。以江泽...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思想 发展战略 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忠诚亲密的战友,是毛泽东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思想上,小平同志也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弘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长福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冯世新教授、陆卫明副教授合著的《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研究》一书,已于1996年10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通过广征博引,深入研究,具体分析,周详论证,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作了系统的阐释,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理论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成林 张秀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福重
晏智杰教授的新著《劳动价值学说新探》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近年来,晏智杰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不论是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论文还是公开场合的演讲,都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注意和讨论。这是容易理解的: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又是所有高校学生共同的政治理论课。更重要的是,劳动价值论实际上还是我们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暴力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德曼(Ian,Steedman)的著作《依照斯拉法来看马克思》(“Marx after Sraffa”),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者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代表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共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他认为,在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计算上不需要马克思劳动价值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永嵩
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江苏省教委、苏州市教委联合召开的邓小平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及一些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企业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深入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的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的重要论述,结合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际,就邓小平教育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凌同光
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特别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上海市开设和不断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滕纯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出现引导社会变革的伟大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教育思想),正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的要求和我国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它是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和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业富
本文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文章强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本质、关于注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关于农村经济要综合开放、全面发展以及关于实现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指明了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