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1)
2023(2988)
2022(2307)
2021(2074)
2020(1588)
2019(3661)
2018(3717)
2017(6432)
2016(3850)
2015(4514)
2014(4884)
2013(4536)
2012(4283)
2011(3817)
2010(3977)
2009(3580)
2008(3740)
2007(3549)
2006(3148)
2005(3021)
作者
(10916)
(8785)
(8784)
(8622)
(5759)
(4336)
(4202)
(3550)
(3488)
(3406)
(3103)
(3027)
(3005)
(2884)
(2803)
(2785)
(2706)
(2658)
(2538)
(2526)
(2300)
(2224)
(2183)
(2121)
(2099)
(2064)
(2053)
(1959)
(1816)
(1812)
学科
(13268)
经济(13245)
管理(11498)
(8979)
(7546)
企业(7546)
中国(4616)
(4494)
(4357)
理论(4173)
教育(3971)
(3659)
(3632)
方法(3564)
业经(3535)
教学(3519)
(3216)
银行(3213)
(3051)
农业(2994)
(2811)
财务(2802)
财务管理(2784)
(2690)
金融(2687)
地方(2655)
企业财务(2584)
(2472)
数学(2431)
数学方法(2370)
机构
学院(53672)
大学(51157)
(17660)
经济(17009)
研究(16806)
管理(16076)
中国(14061)
理学(12628)
理学院(12442)
管理学(12112)
管理学院(12010)
(11404)
(10697)
(10370)
科学(10130)
(8620)
(8572)
师范(8494)
(8437)
中心(8325)
财经(7753)
技术(7721)
职业(7500)
北京(7471)
研究所(7310)
(7192)
(6877)
(6570)
师范大学(6440)
业大(6263)
基金
项目(28532)
研究(24075)
科学(21247)
基金(17880)
(14968)
国家(14759)
社会(13331)
社会科(12352)
社会科学(12350)
教育(12313)
科学基金(12248)
(12161)
编号(11782)
成果(10499)
(9671)
基金项目(8888)
课题(8850)
(7807)
资助(7613)
(6957)
自然(6911)
项目编号(6882)
自然科(6711)
自然科学(6710)
重点(6582)
自然科学基金(6576)
(6081)
大学(6054)
规划(6028)
(5909)
期刊
(26262)
经济(26262)
研究(18953)
中国(14729)
教育(13022)
(10175)
学报(7560)
管理(7030)
(7008)
(6385)
金融(6385)
科学(6222)
技术(6162)
大学(5878)
学学(5216)
业经(4640)
农业(4356)
图书(4323)
职业(4298)
经济研究(3973)
财经(3857)
财会(3651)
(3373)
书馆(3348)
图书馆(3348)
(3208)
论坛(3208)
问题(3104)
(3101)
会计(2824)
共检索到92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凤华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初探张凤华消灭贫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即邓小平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什么是共同富裕和如何实现共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显中  李敏  
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实现共同富裕,其捷径是:允许、提倡并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知识分子有较高收入,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但要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居涛  
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一、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勤  甘时勤  
文章认为, 共同富裕的实现, 不仅在时序上有先富与后富之分, 而且在空间上表现为动态的演进过程。共同富裕的基本空间结构是核心———外围二元结构, 即核心优先、兼顾外围, 先求发展, 再求均衡; 共同富裕在空间上的展开经历了点———轴———面的演进, 第一个层次的经济特区是经济发展落实在地域上的 “点”, 第二个层次的沿海开放地带形成经济发展的 “轴”, 第三个层次将经济发展的空间范围推至全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中明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间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凌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倡导者。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它指引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值此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刊出三篇纪念文章,谨以此重温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系列重要论述,回顾小平同志的伟大贡献,并继续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作为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与纪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项启源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他就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努力,生活先好起来。生活先好起来的人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带动其他人向他们学习。这样,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使全国人民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见《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42页)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这一经济政策已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孙红玲、张富泉两位教授的10年磨一剑之作《邓小平战略设计:共同发展富裕的中国定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该书的重要创意和应用价值,是以严密的逻辑和极强的实证阐明: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即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第一个大局战略的实施,圆满实现了1980-2000年前两步GDP翻两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战立  
所谓“共同富裕”,就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全国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法律思想是邓小平法律思想中被我国法学研究者忽略的一项重要思想,其合理性从西方经济分析法学中可以找到一定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够一味地推崇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批判使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根源  
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揭示了"实现什么样的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向问题,"怎样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彰显了富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律,规划了民族复兴的现实途径。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应深刻领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高度重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根源  
认识富裕的基本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在科学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时,总是与"实现什么样的富裕、怎样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并由此构建了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体系。人民共同富裕即"实现什么样的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的首要问题,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以科学精神在我国探索和回答怎样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即"怎样富裕"的现实途径。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蕴含在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周明珠  
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求索之路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共同富裕思想:中华文化中"以天下物利天下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共同富裕思想萌芽,彰显了损益之道;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假想与局部试验,虽然空想但不失其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晰了人类走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和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开拓与实践探索,与时俱进;新时代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共同富裕思想,大大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显出共同富裕大道。厘清古往今来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关涉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