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
2023(1373)
2022(1333)
2021(1285)
2020(1166)
2019(2617)
2018(2615)
2017(5560)
2016(2959)
2015(3159)
2014(2884)
2013(3030)
2012(2736)
2011(2343)
2010(2321)
2009(2254)
2008(2359)
2007(2118)
2006(2009)
2005(1867)
作者
(7009)
(5998)
(5905)
(5850)
(3690)
(2852)
(2585)
(2202)
(2167)
(2154)
(2135)
(2049)
(1981)
(1961)
(1897)
(1853)
(1773)
(1756)
(1732)
(1616)
(1530)
(1495)
(1441)
(1350)
(1339)
(1332)
(1309)
(1260)
(1222)
(1199)
学科
(21509)
税收(20079)
(19915)
管理(10460)
(8870)
(8276)
(8199)
企业(8199)
(7903)
经济(7882)
财政(4036)
(3983)
财务(3981)
财务管理(3979)
企业财务(3818)
方法(3799)
(3462)
数学(3147)
数学方法(3128)
收入(2522)
(2230)
(2205)
(2184)
(2120)
(1997)
人事(1839)
人事管理(1839)
业经(1788)
税法(1695)
(1661)
机构
学院(37625)
大学(37598)
管理(15577)
(15435)
经济(15193)
(15060)
理学(13809)
理学院(13703)
管理学(13572)
管理学院(13507)
(10804)
财经(10321)
研究(10145)
(9298)
(8856)
中国(8618)
税务(8356)
财经大学(7531)
(7147)
(6279)
(6034)
科学(5598)
(5444)
财政(5394)
国家(5260)
(5170)
(4969)
(4765)
经济学(4724)
税务局(4696)
基金
项目(22502)
科学(18339)
基金(18081)
研究(16531)
(15578)
国家(15472)
科学基金(13842)
社会(11354)
社会科(10815)
社会科学(10813)
基金项目(9801)
自然(9038)
自然科(8891)
自然科学(8889)
自然科学基金(8756)
资助(7340)
(7316)
编号(7181)
教育(6893)
(6442)
成果(6430)
(5432)
项目编号(5281)
(5220)
(5211)
国家社会(5031)
人文(4798)
教育部(4711)
(4654)
大学(4555)
期刊
研究(17084)
(15734)
经济(15734)
(14912)
(14168)
税务(13212)
(11779)
学报(5116)
中国(4989)
管理(4902)
财经(4528)
(4170)
(4170)
涉外(4170)
科学(3934)
(3716)
大学(3647)
学学(3573)
(3122)
经济研究(3111)
财会(2994)
国际(2630)
会计(2537)
(2472)
财政(2472)
(2367)
金融(2367)
(2077)
问题(1918)
农业(1911)
共检索到60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少英  谢徽  
通过对避税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指出现行税法予以规制的一系列所谓“避税”行为,不宜再称其为避税。而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避税行为,其非法性也值得质疑。从避税产生的原因、以避税有违税法宗旨和税法基本原则来认定避税非法性观点的不合理及避税非法性界定在实践中的困境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龙英锋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避税行为概念及性质的模糊认识与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反避税工作的开展。事实上,避税是通过异常的行为安排导致国家税收落空,避税行为是违反了民法有关规定的、虚假的、不能导致预期后果发生的无效行为。这一论断能从国外反避税立法与实践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充分的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景  
本文认为把避税行为认定为有效或无效的传统观点是私人权力本位至上和国家权力本位至上在法律上的体现 ,也是由谁来承担法律和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在法律上的表现。根据社会权力本位和税收法规以及反避税实务 ,笔者认为应把避税行为认定为可撤销性法律行为才与现实相符 ,也才能具有理论上的解释力。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青  
本文就避税的含义、避税与偷税、避税与税务筹划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避税的危害,介绍了发达国家对避税态度的变化,并就我国应如何防范纳税人避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凤羽  黄晶  
股权式资产转让是以股权交易形式进行的资产转让。对于房地产和无形资产,两种交易方式的税收负担存在较大差异,以股权方式交易可以实现显著的避税效果。股权式资产转让的避税行为中,企业的资产结构一般比较单一,业务相对简单,股权转让价格取决于资产价格,且股权通常全部转让。这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使土地管理相关法规虚化。我国的相关税法历经多次变化,但仍需改进。首先应从立法层面明确股权式资产转让的界定;其次应构建反避税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斌  
目前,国际理论界对避税行为的界定还有其不尽科学、合理的一面。避税行为与偷税行为界限不清;避税与反避税理论自相矛盾;反避税工作带有盲目性等等,都给国际税收工作带来严重后果。为此,对国际避税行为需要重新加以界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肇章  
企业避税行为是企业与外部税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企业避税行为动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避税行为决策取决于其行为空间的大小。本文试图通过避税与反避税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探索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空间的各种因素,讨论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灵丽  
避税是纳税人利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的税负差异和税收管理部门在纳税信息上的不对称,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商业安排所进行的以节税为目的的税务筹划。避税分为合法避税与违法避税,违法避税不是偷税但可转化为偷税。只有违法避税才是税法规制的对象,由于违法避税与偷税在主观恶性、行为性质、违法程度上存在差异,故法律规制也有区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伟  陈丽花  隋鑫  
避税决策是避税成本与避税收益的权衡。从收益上看,避税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节约,提升企业价值。但避税行为也会带来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因此,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避税行为是否能被市场参与者正确、迅速地理解。以2005~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公司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避税行为由于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会干扰、阻碍市场理解、吸收企业披露和传递的信息;但以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市场中介的参与,可以为投资者揭示和传递避税行为的经济实质,抑制企业的机会主义因素。因此,较多的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参与,显著增大了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正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斌  江碧丹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备的反避税制度,其实施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亟待研究。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研究反避税立法对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从对不同类型关联交易避税行为的影响来看,其能有效地抑制商品(劳务)类关联交易和资金类关联交易避税,但对于抑制在低税率国家(地区)设立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抑制关联交易避税的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庆萍  毛美英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避税已成为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纳税人避税行为决策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纳税人避税行为和政府反避税措施,探求政府反避税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建  唐国平  项雨柔  
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固定效应与企业避税密切相关,但是管理层背景特征却无法为此提供解释。我们将该研究拓展至管理层能力,考察管理层能力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是影响企业避税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层能力会提高企业避税的机会成本,并降低企业避税的风险容忍程度,从而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进一步我们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能力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力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要显著强于非国有企业。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拓展了管理层能力经济后果的研究,对税收征管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毅  乔贵涛  赵耀  
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承担对公司避税的影响以及企业产权性质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会通过提高避税程度来降低由于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基于良好的政企关系,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公司避税来降低风险承担对公司绩效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鸣良  
本文选择2012-2015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企业性质下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避税程度更高;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负相关;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审计师行业专长与避税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