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5)
2023(3750)
2022(3150)
2021(3057)
2020(2548)
2019(5821)
2018(5625)
2017(11788)
2016(6000)
2015(6753)
2014(6495)
2013(6547)
2012(5911)
2011(5220)
2010(5106)
2009(5037)
2008(5211)
2007(4834)
2006(4556)
2005(4334)
作者
(16487)
(13820)
(13651)
(13205)
(8731)
(6523)
(6250)
(5263)
(5173)
(5084)
(4741)
(4716)
(4482)
(4390)
(4344)
(4264)
(4129)
(3999)
(3922)
(3918)
(3458)
(3303)
(3256)
(3214)
(3163)
(3149)
(2967)
(2876)
(2728)
(2716)
学科
管理(23717)
(22853)
经济(22813)
(21550)
(20650)
税收(20119)
(19953)
(18716)
企业(18716)
(13657)
方法(10978)
数学(9353)
数学方法(9292)
(8525)
财务(8513)
财务管理(8507)
企业财务(8251)
业经(5717)
(5467)
(5035)
中国(5017)
财政(4661)
(4625)
贸易(4619)
信息(4581)
(4471)
(4419)
金融(4419)
(4305)
银行(4305)
机构
大学(89537)
学院(87361)
管理(38425)
(38297)
经济(37643)
理学(32612)
理学院(32372)
管理学(32117)
管理学院(31942)
(27563)
研究(25387)
中国(22639)
财经(20416)
(18533)
(18019)
财经大学(15221)
(13242)
中心(12557)
科学(12236)
经济学(12106)
(11966)
北京(11495)
(11247)
经济学院(11005)
商学(10727)
商学院(10623)
(10527)
(9919)
研究所(9904)
(9850)
基金
项目(52528)
科学(43010)
基金(42045)
研究(39277)
(35916)
国家(35689)
科学基金(32254)
社会(26820)
社会科(25562)
社会科学(25555)
基金项目(21971)
自然(20780)
自然科(20436)
自然科学(20433)
自然科学基金(20171)
资助(17512)
(17075)
编号(16845)
教育(16833)
(14981)
成果(14852)
(12315)
项目编号(12297)
国家社会(12015)
教育部(11285)
人文(11205)
(11163)
(11038)
大学(10772)
重点(10609)
期刊
(39960)
经济(39960)
研究(32541)
(23153)
(15150)
(14907)
中国(14222)
税务(13443)
管理(13292)
学报(11425)
(10928)
金融(10928)
财经(10717)
(9008)
科学(8996)
大学(8182)
图书(7707)
学学(7570)
经济研究(7267)
(6948)
理论(6475)
情报(6039)
财会(5864)
实践(5837)
(5837)
会计(5453)
国际(5417)
业经(5202)
技术(5103)
(4994)
共检索到141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伟  陈丽花  隋鑫  
避税决策是避税成本与避税收益的权衡。从收益上看,避税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节约,提升企业价值。但避税行为也会带来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因此,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避税行为是否能被市场参与者正确、迅速地理解。以2005~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公司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避税行为由于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会干扰、阻碍市场理解、吸收企业披露和传递的信息;但以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市场中介的参与,可以为投资者揭示和传递避税行为的经济实质,抑制企业的机会主义因素。因此,较多的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参与,显著增大了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正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颜敏  王佳欣  
通过测度2008~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实证考察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否会对企业的避税行为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在企业信息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是否会发生改变。结果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避税行为显著负相关,即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更能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在避税行为的分位数回归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激进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相比于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在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丹   郭祥  
本文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进一步地,基于外部市场机制完善程度检验发现,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由于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此时外部媒体关注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从企业风险水平来分析媒体关注下抑制避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带来的避税抑制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使得企业业绩表现更加稳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景  
本文认为把避税行为认定为有效或无效的传统观点是私人权力本位至上和国家权力本位至上在法律上的体现 ,也是由谁来承担法律和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在法律上的表现。根据社会权力本位和税收法规以及反避税实务 ,笔者认为应把避税行为认定为可撤销性法律行为才与现实相符 ,也才能具有理论上的解释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昊洋  程小可  姚立杰  
本文采用2013-2015年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直接沟通的经济后果,对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公司避税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考查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通过提升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抑制公司避税行为,并且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无绝对控股股东的样本中,以上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买方机构,卖方机构调研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基于动态视角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如何抑制公司避税行为的经验证据,拓宽了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的研究范围,同时对如何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也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红  
本文利用我国会计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之间存在的制度差异,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避税盈余管理行为,结论表明,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与该企业的会税差异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会随着会税差异的不断扩大而降低,即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存在在不影响应税收益的情况下,通过纳税筹划增加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手段,相应的实现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效冉  许浩然  
以中国1998-2013年A股制造业和采矿业两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产品市场势力对其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越大,其避税行为越激进。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市场势力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存在。此外,具有产品市场势力的国有企业的避税动机更为激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凤羽  黄晶  
股权式资产转让是以股权交易形式进行的资产转让。对于房地产和无形资产,两种交易方式的税收负担存在较大差异,以股权方式交易可以实现显著的避税效果。股权式资产转让的避税行为中,企业的资产结构一般比较单一,业务相对简单,股权转让价格取决于资产价格,且股权通常全部转让。这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使土地管理相关法规虚化。我国的相关税法历经多次变化,但仍需改进。首先应从立法层面明确股权式资产转让的界定;其次应构建反避税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先旺  刘馨月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充足的现金流是支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然而企业在进行研发时普遍会面临外界的融资约束,在企业现金流不稳定或不足以支撑潜在的研发时,企业的合理避税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基于此,利用2008~2014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避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的合理避税行为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入,促进研发创新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会对企业避税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并且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避税和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冠平  黄志媛  
尽管避税行为能够增加企业留存资源,但也会造成信息成本和声誉风险的增加。为探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理解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内在机理提供微观证据。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动机越强,其能够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就越少;管理层代理成本在企业避税行为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过程中扮演正向强化作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行业性质和生命周期中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尽管企业避税行为能够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调整空间,但也会导致企业声誉下降,商业信用融资减少,因此企业需要权衡考虑实施避税行为带来的利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先旺  刘馨月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充足的现金流是支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然而企业在进行研发时普遍会面临外界的融资约束,在企业现金流不稳定或不足以支撑潜在的研发时,企业的合理避税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基于此,利用2008~2014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避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的合理避税行为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入,促进研发创新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会对企业避税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并且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避税和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兰云  侯春丽  曹志鹏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企业避税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且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避税行为对其企业价值的影响的差异,进一步比较了不同产权性质对企业避税行为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倒"U"型,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企业纳税和避税行为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丰富了对企业避税活动的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先旺  刘馨月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充足的现金流是支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然而企业在进行研发时普遍会面临外界的融资约束,在企业现金流不稳定或不足以支撑潜在的研发时,企业的合理避税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基于此,利用20082014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避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的合理避税行为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入,促进研发创新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会对企业避税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产生正向影响;并且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避税和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越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冬  罗祎  
公司避税降低公司透明度,弱化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需要咨询税务专家,实施额外审计程序,以控制公司避税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因此,要求获取更高的审计收费。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企业性质差异、审计师执业能力差异、法律环境差异等制度因素,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避税程度越高,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当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民营企业避税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当处于较好的法律环境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避税程度越高时,均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具有替代的治理作用,公司避税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存在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未享受税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曾姝  
除了"账税差异避税"策略外,企业也能够通过"账税一致避税"策略进行税收筹划。本文借鉴Badertscheret al.(2019)提出的账税一致避税指标,根据中国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整,以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的"账税一致避税"程度受到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情况。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尤其是在税收征管强度较大的时候,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账税一致避税这一隐蔽性更强的避税手段,但资本市场压力对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这一发现从新的视角完善了对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也丰富了对国有企业避税策略的认识,还表明资本市场能够成为税收监管的补充力量,抑制企业隐蔽的避税行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