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
2023(134)
2022(121)
2021(106)
2020(97)
2019(196)
2018(231)
2017(346)
2016(244)
2015(198)
2014(183)
2013(213)
2012(180)
2011(151)
2010(164)
2009(143)
2008(177)
2007(157)
2006(132)
2005(128)
作者
(679)
(542)
(539)
(524)
(337)
(287)
(232)
(228)
(215)
(214)
(200)
(191)
(180)
(171)
(171)
(170)
(166)
(161)
(160)
(149)
(140)
(136)
(133)
(132)
(127)
(125)
(124)
(119)
(119)
(118)
学科
管理(737)
(651)
(632)
企业(632)
(616)
税收(547)
(546)
(498)
(480)
经济(480)
(360)
财务(360)
财务管理(360)
企业财务(340)
方法(238)
数学(193)
数学方法(192)
(162)
(161)
收入(152)
(149)
贸易(149)
(144)
财政(127)
(120)
(108)
业经(105)
中国(105)
供销(102)
(102)
机构
大学(2959)
学院(2888)
(958)
研究(937)
经济(930)
管理(920)
理学(852)
理学院(841)
(784)
管理学(777)
管理学院(773)
科学(743)
农业(657)
中国(642)
(617)
业大(615)
(610)
(540)
研究所(492)
财经(472)
(462)
农业大学(448)
(440)
(430)
中心(401)
北京(373)
财经大学(369)
(365)
(364)
(353)
基金
项目(2012)
基金(1593)
科学(1577)
(1495)
国家(1489)
科学基金(1270)
研究(1124)
自然(993)
自然科(973)
自然科学(973)
自然科学基金(962)
基金项目(809)
(784)
社会(702)
社会科(677)
社会科学(677)
资助(652)
(623)
教育(520)
重点(475)
(436)
创新(422)
科研(422)
计划(407)
(389)
大学(383)
编号(380)
科技(377)
(362)
专项(349)
期刊
学报(862)
(850)
经济(850)
(763)
研究(699)
大学(638)
学学(627)
科学(589)
农业(562)
(547)
中国(524)
(477)
(439)
税务(380)
管理(370)
业大(313)
(305)
农业大学(272)
财经(241)
(228)
(228)
涉外(228)
(227)
中国农业(218)
国际(214)
(206)
(195)
金融(195)
(180)
财会(172)
共检索到4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合成谬误不是一个新词,却是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常用的高频词。2021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甚至一度出现缺煤、缺电的情况,一些人用合成谬误来检视政策选择。所谓合成谬误,是指仅仅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认为对总体也必然是对的。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微观上看是对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斌  车鸣  易先忠  
外贸发展的"合成谬误"会导致所有实施同一发展战略的国家贸易条件恶化,降低外贸增长的福利,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其他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贸易条件恶化态势得以凸显,即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在"合成谬误"的前提下更加明显。那么这就需要调整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以避免"合成谬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先忠  欧阳峣  
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会发生福利的对外"转移支付",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本文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2002年以来,由于其他以制成品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中国外贸的进一步扩张。中国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才得以凸显,中国外贸增长对外福利转移效应在"合成谬误"条件下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外贸发展呼吁战略调整以避免"合成谬误"。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梦根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市场下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的现象。这种供求缺口的骤变是市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 ,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的巨量缺口吸引众多厂商的进入或原有厂商增加生产 ,导致产量快速增长 ,市场供求缺口骤然转变 ,出现供过于求的巨量缺口。从实质上说 ,这种现象是产品供给中的一种合成谬误。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现象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经济效应 ,对企业、市场、甚至整个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 ,而且随着市场在不同方向上的演进 ,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梦根  
中国巨市场下产品供求缺口骤变是市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的巨量缺口吸引众多厂商的进入或原有厂商增加生产,导致产量快速增长,市场供求缺口骤然转变,出现供过于求的巨量缺口。从实质上说,这种现象是产品供给中的一种合成谬误。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现象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经济效应,对企业、市场甚至整个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而且随着市场在不同方向上的演进,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文超  肖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以来,双方贸易额有了大幅增长。帕克(Park,1989)命题认为:合成谬误将在中国与东盟四国率先出现。本文提出了两个核心假说:第一,贸易竞争会导致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第二,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会导致贸易互补。并根据可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各种判定指标对帕克命题进行了判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智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阐述的"乘数原理"含义谬误,需要推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殿超  
长期居统治地位的自由贸易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论之上。比较优势论缺少一个关于分工过程的理论 ,由于没有正确定义比较利益 ,贸易理论误认为 ,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分工。从决定分工的因素和贸易均衡看 ,起决定作用的是绝对优势和绝对价格 ,而非比较优势和相对价格。由于有绝对优势 ,就有比较优势 ,许多分工表面上看是比较优势决定的 ,实则是其背后的绝对优势决定的。正是这些错觉才产生了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不过是经济学中流行了近 2 0 0年的一个误会 ,自由贸易理论必须退回到绝对优势论。这样 ,那些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贸易就应该实行贸易保护 ,并非比较优势下的所有自由贸易都对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仁君  
长期以来,“斯密教条”被作为一种谬误而受到批判,主要的批判理由是,斯密没有区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丢掉了年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以及斯密通过“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把丢掉的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又从后门悄悄地塞了进来。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斯密教条”中斯密并没有丢掉年产品中不变价值部分,而在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却包含了重复计算的部分;斯密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分析也不存在漏洞。“斯密教条”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斯密以后又有不少经济学家重新探讨了“斯密教条”的问题,“斯密教条”已成为当代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斯密教条”不是谬误,而是科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张文中  
本文通过对理论之局限和实证之谬误的讨论发现:(1)借助于代表性代理人假说、完全信息假说、同质性假说等,宏观经济学把建立理性基础上的个体需求方程、供给方程当作总需求方程和总供给方程,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把个体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当作市场定价模型,回避了异质经济人行为的加总问题,失去了解释现实的功能。(2)引进异质经济人假说后,宏观总供给函数并不能从微观供给函数的加总推导出来,资本资产的市场定价模型也不能从异质个体的定价模型推导出来,因此,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3)由于异质性、模糊性和非线性混沌现象的存在,建立在概率意义下的大量理论模型具有不可实证性。本文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需要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  孙世重  
通过梳理我国金融创新历程和现状发现,当前银行业基于各种目的开展的诸多金融创新看似符合自身理性,但总体形成合成谬误,本文以信托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软预算约束动态博弈模型探索金融创新的驱动机理,对金融业完善金融创新路径和监管部门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咏仪   冯海波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对企业采取了多种财税激励政策。要想完整而准确地评估政策效果,既要考虑单一政策对创新的影响,更要关注多种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评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三种最常见的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全过程影响。从政策效果来看,三种政策对企业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政策交互作用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在创新全过程都存在替代作用,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仅在研发投入的过程中存在替代作用,三种政策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激励创新的财税政策并非多多益善,多维财税优惠政策的合成效果取决于政策本身的激励效果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和数字金融水平的提高缓解了政策之间的替代作用,有助于政策互补。本文为中国政府进一步优化减税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构建相互协同的创新激励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卢建锋  
本文引入并拓展了"公地悲剧"模型,从厂商的理性选择出发,描述了内生性萧条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萧条的实质是一种由竞争的负外部性所导致的合成谬误现象;合成谬误是一种宏观市场失灵,因而稳定化政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合成谬误的程度与行业中的厂商数目正相关,如果厂商数目足够多,合成谬误有可能严重到使行业陷于萧条状态;不同行业厂商数目不同,所以合成谬误的程度亦不同,这使萧条表现出结构性特征;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会弱化合成谬误,因而随着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经济波动会自动减轻,故无需政府的过多干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莉  
~~
关键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审计判断是审计学研究的重点,审计师的审计判断能够影响到审计服务质量,提高审计服务的效率。本文以审计判断的有效性为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审计判断的两个重要命题"主体有效性假设"和"过程有效性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审计假设的框架效应、锚定效应、肯定效应和稀释效应等,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便改善审计师判断的准确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