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4)
- 2023(8064)
- 2022(6861)
- 2021(6095)
- 2020(5012)
- 2019(11016)
- 2018(10612)
- 2017(19833)
- 2016(10878)
- 2015(11559)
- 2014(10880)
- 2013(10686)
- 2012(9779)
- 2011(8883)
- 2010(8766)
- 2009(7904)
- 2008(7605)
- 2007(6633)
- 2006(5940)
- 2005(5170)
- 学科
- 济(41806)
- 经济(41755)
- 管理(34540)
- 业(28848)
- 企(22567)
- 企业(22567)
- 方法(19583)
- 数学(17374)
- 数学方法(17228)
- 环境(16091)
- 学(12523)
- 农(12460)
- 财(10877)
- 中国(10207)
- 划(9823)
- 贸(9480)
- 贸易(9479)
- 业经(9292)
- 易(9269)
- 农业(8641)
- 地方(7719)
- 生态(7211)
- 技术(7051)
- 和(6926)
- 规划(6924)
- 务(6751)
- 财务(6749)
- 环境规划(6743)
- 财务管理(6736)
- 资源(6669)
- 机构
- 大学(156215)
- 学院(155163)
- 济(63061)
- 经济(61983)
- 研究(58176)
- 管理(57567)
- 理学(51001)
- 理学院(50389)
- 管理学(49367)
- 管理学院(49148)
- 中国(41581)
- 科学(40770)
- 农(38718)
- 京(33418)
- 业大(31516)
- 所(31285)
- 农业(31102)
- 研究所(29337)
- 中心(25824)
- 财(25751)
- 江(22392)
- 院(21448)
- 财经(21388)
- 农业大学(20721)
- 北京(20574)
- 经(19679)
- 经济学(19664)
- 科学院(18957)
- 省(18676)
- 范(18666)
- 基金
- 项目(117229)
- 科学(91451)
- 基金(87171)
- 家(81403)
- 国家(80783)
- 研究(74680)
- 科学基金(67403)
- 社会(49577)
- 自然(47270)
- 社会科(47093)
- 社会科学(47077)
- 基金项目(46764)
- 自然科(46079)
- 自然科学(46058)
- 省(45849)
- 自然科学基金(45265)
- 划(39656)
- 资助(34865)
- 教育(32344)
- 重点(27387)
- 编号(25944)
- 发(25442)
- 计划(25369)
- 部(24954)
- 创(24751)
- 科研(23710)
- 创新(23269)
- 科技(22862)
- 业(22104)
- 国家社会(21626)
共检索到215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艳 梁万里 孙永明 邹乐萍 刘芳 朱同 黄尚书
为提高茶园抹茶生产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遮阴高度和遮光率互作对抹茶叶绿素含量、品质成分及茶园环境等的影响,设置了不遮阴处理(CK)、主处理遮阴高度(1.0,1.5,2.0 m)、副处理遮光率(40%,70%,100%)共10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遮阴高度和遮光率互作可以提高茶树周围环境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遮阴高度和遮光率互作有利于减弱茶蓬表面光照强度,增加抹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P<0.05);遮阴高度和遮光率互作显著增加抹茶中水浸出物含量和氨基酸、显著降低了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将茶叶品质成分和叶绿素含量与相应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表明,照度和最低温度是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指标。综上,遮阴高度1.5 m和遮光率70%互作利于生产高品质抹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武雄 肖润林 王久荣 陈佩 付晓青
通过80%、60%和40%3个不同遮光率处理和露地对照试验,比较了遮光处理对秋季名优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和露地对照处理比较:3个遮光处理茶园的田间气温和地表温度显著降低,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有害高温和低湿出现的频率降低;1芽1叶长度、芽密度、百芽重和鲜叶产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鲜叶中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白露毛尖茶中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苦涩味组分茶多酚等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总量增加,酚氨比值下降,白露毛尖茶色泽、滋味和香气等感官品质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显著改善白露毛尖茶品质,提升秋季名优绿茶档次,效果以80%遮光率最好,60%遮光率次之。
关键词:
丘陵茶园 遮光 白露毛尖茶 生态管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青 梁潘霞 邢颖 姚卓帆 刘永贤 江泽普
【目的】探讨夏季不同遮阴模式对茶园生境及夏茶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茶树遮阴模式,为广西优质夏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以金萱茶为试验品种,设置黑色遮阳网2种遮光度(60%和75%)、2种覆盖高度(离地1.3 m和1.8 m处)条件下的4个遮阴处理,即60%遮光度+1.3 m覆盖高度(T1处理)、60%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T2处理)、75%遮光度+1.3 m覆盖高度(T3处理)和75%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T4处理),以露天茶园为对照(CK),开展茶园不同遮阴模式栽培试验,分析各处理茶园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生境指标及夏茶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水浸出物和咖啡碱等品质指标。【结果】不同遮阴模式均能有效减少夏季茶园的光照强度,降低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茶园空气相对湿度,改善茶园生境,提高夏茶品质。其中,T3和T4处理改善茶园生境的效果优于T1和T2处理。遮阴25 d后,夏茶的叶绿素总量表现为T3处理>T4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79.66%、56.13%、28.24%和17.31%(P<0.05,下同);茶多酚含量表现为T4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14.67%、10.67%、5.78%和4.00%;氨基酸组分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比表现为T4处理>T2处理>T1处理>T3处理,分别较CK增加2.85%、2.75%、1.77%和1.59%;酚氨比表现为T4处理T1处理>T3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13.74%、12.73%、10.01%和8.31%;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T4处理>T2 处理>T3处理> T1处理,相较于CK,T4和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65.53%和16.00%,T3处理减少3.92%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T1处理显著减少5.28%;各遮阴处理夏茶的咖啡碱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结论】夏季采用75%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的遮阳网遮阴更有利于改善茶园生境,显著提高夏茶综合品质,推荐该遮阴模式作为广西优质夏茶生产的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茶 遮阴模式 茶园生境 综合品质 广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志敏 John Tanui 冯卫英 王玉花 肖润林 黎星辉
选用‘碧香早’和‘福大61’2个茶树品种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遮光率为(50±3)%的黑色、绿色和银白色遮阳网为遮光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CK),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丘陵地区茶树产量指标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不同茶树品种经遮光后可增加百芽重,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夏季‘碧香早’和‘福大61’经黑色遮光处理后百芽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颜色遮阳网对芽密度和新梢含水量影响幅度的大小顺序为:黑色、绿色和银白色。不同季节黑色遮阳网遮光能显著增加茶叶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春季‘碧香早’和‘福大61’经黑色遮光处理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56%和21.78%,夏季分别比...
关键词:
丘陵茶园 遮光 产量指标 生化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勤操 戴伟东 蔺志远 解东超 吕美玲 林智
【目的】茶叶生产上常采用遮阴处理来提高其品质,然而,黑暗遮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尚未清楚。本文重点研究黑暗遮阴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更加详细了解遮阴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方法】利用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中度(65.0%)、黑暗(99.7%)两个遮阴处理,不遮阴作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酚、总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详细调查。【结果】与对照相比,中度遮阴显著降低了茶叶的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P<0.05),轻微降低了总多酚含量,增加了酚氨比;黑暗遮阴显著降低了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多酚含量和酚氨比(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遮阴处理明显改变了茶树叶片的代谢组。进一步鉴定得到了87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18个氨基酸、12个儿茶素类、8个儿茶素二聚体类、19个黄酮(醇)糖苷、5个香气糖苷、6个核苷(酸)、9个酚酸、8个其他化合物;与对照相比,82个化合物在遮阴处理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遮阴后,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氨基酸呈现多样性变化,半数以上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部分儿茶素类及二聚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在中度遮阴后显著降低,然而大部分儿茶素类和儿茶二聚体素类物质的含量却在黑暗遮阴后显著上升;绝大部分黄酮(醇)糖苷的含量在遮阴后出现显著下降,且遮阴程度越高,下降越多;大部分香气糖苷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大部分核苷(酸)含量在遮阴后显著降低;多数酚酸的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结论】黑暗遮阴后,生物碱、儿茶素类及儿茶素二聚体类等物质含量显著上升,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酚氨比显著上升,预示黑暗遮阴处理可能不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关键词:
茶叶 遮阴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 次生代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智泉 罗久富 罗忠新 李培铨 隋欣
【目的】探讨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干热河谷光伏电站为试验区,检测全光照对照区、光伏阵列行间、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微生境指标,并测定花生单株结荚数、分枝数、根瘤数、主茎粗度、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荚果质量、百仁质量等农艺性状和花生粗蛋白、直链淀粉、粗脂肪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阵列行间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28.67%,土壤温度降低了2.12℃,土壤湿度增加了6.40个百分点;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95.22%,土壤温度降低了4.21℃,土壤湿度增加了21.01个百分点。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组件下方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其中单株结荚数降低了61.09%,百仁质量降低了46.2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27.02%。光伏阵列行间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和粗蛋白含量等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全光照对照区,其中单株结荚数增加了68.33%,百仁质量增加了34.32%,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9.82%;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0.64%。【结论】光伏阵列行间花生产量、品质、食味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光伏组件下方花生产量和品质均降低。据此,进一步筛选适宜光伏组件下方生境的典型耐阴或喜阴作物,与光伏阵列行间适生作物间作,有效利用光资源、改善下垫面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楠 马殿荣 高虹 吕国依 程效义 唐亮 陈温福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后10d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遮光强度和遮光天数对秋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程度不同,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后产量分别下降至8t·hm~(-2)和7t·hm~(-2),与对照相比最大降幅达10%以上;抽穗后遮光产量显著降低至6t·hm~(-2),最大降幅达40%以上。遮光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主要导致了每穗粒数的减少,而抽穗后主要导致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抽穗前遮光对品质的影响不大,仅糙米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有所增加,...
关键词:
水稻 遮光胁迫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桂尚上 厉月桥 肖智勇
为了探讨不同遮光环境对油茶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国家审定的4个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2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苗期遮光对不同无性系油茶苗木生长、光合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遮光处理能够促进油茶苗木的苗高、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全株叶面积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合成;经过2个月的遮光处理,50%全光、25%全光和12.5%全光处理植株的苗高、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全株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光CK植株;50%全光、25%全光和12.5%全光处理植株的基径生长量均低于CK植株;在一定的检测光照强度下,4个无性系油茶的净光合速率均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加,50%全光、25%...
关键词:
油茶 无性系 遮光 光合特性 苗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陈传信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为探明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2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5个种植密度:450(M1)、525(M2)、600(M3)、675(M4)和750万株/hm~2(M5),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遮阴较自然光条件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但最大灌浆速率(V_m)出现的时间(t_m)有所提前,灌浆快增期持续的时间(Δt)缩短1.8~3.6 d;籽粒容重和出粉率的降幅分别为4.98%~6.69%和2.70%~6.39%;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和沉降值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各指标升高幅度依次为:1.60%~12.50%、2.65%~19.03%、2.58%~7.91%和0.16%~11.44%。遮阴下冬小麦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拉伸阻力及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但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及拉伸比明显低于自然光照条件。遮光和自然光最高产量分别为M2处理5 250.26 kg/hm~2和M3处理9 190.07 kg/hm~2,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导致各密度平均产量降低45.43%,平均生物量降低28.45%,平均收获指数提高23.68%。综合考虑各项品质指标和籽粒产量,在50%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可供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生产参考。
关键词:
遮阴 密度 冬小麦 灌浆特性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永坚 汪益磊 肖枫 莫钊文 潘圣刚 段美洋 唐湘如
为了探明水稻灌浆后期光照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和农香18为材料,设置收获前15 d持续遮光处理(遮光后光照强度为11.5%正常光照)和常规光照处理(CK),测定产量、品质、籽粒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光照相比,收获前15 d持续遮光处理可提高香稻籽粒2-AP含量,其中玉香油占差异达显著水平;显著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香稻结实率;降低了香稻产量,其中玉香油占达显著水平。水稻收获前15 d持续遮光处理对香稻增香具有积极作用,但会引起产量降低。
关键词:
灌浆后期 遮光处理 2-AP 籽粒产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美 吕元亚 秦川 丁波 向欢 余静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高、地径、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1)不同遮阴环境下皂荚幼苗的苗高、地径、新梢长度等增长量差异显著,S0处理下皂荚幼苗高径比最小,苗木相对健壮,S3处理下最大,苗木相对纤细;2)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b Chla/b无明显变化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大于0.75,皂荚幼苗在遮阴处理下未受到光抑制;3)SS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S0组Pro的含量随遮阴胁迫时间的增加急速降低,6月S0的Pro含量分别是7月、8月的1.45、3.83倍,各遮阴处理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8月的S1、S2、S3分别较6月增高了17.81%、58.35%、77.15%;4)遮阴处理时MDA含量总体低于S0,POD活性变化与MDA相反,S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5)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S0、S1、S2和S3隶属度均值分别为0.083 6、0.410 3、0.706 4和0.725 9,S2(60%遮阴度)与S3(90%遮阴度)处理下皂荚幼苗的隶属度均值均较高,表明该处理下苗木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结论】皂荚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特性、光合色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减轻遮阴胁迫下的伤害,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综合评价表明S2与S3遮阴条件下皂荚幼苗的苗木质量最好,皂荚苗期培育遮阴60%~90%较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瑞娟 张小晶 刘金平 游明鸿 郭海燕
以具边坡草坪开发潜力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材料,设干旱[饱和持水量的81.75%(水分充足,W_0)、65.18%(轻度干旱,W_1)、43.64%(中度干旱,W_2)和27.88%(重度干旱,W_3)]和遮阴(0,10%,30%,50%,70%)及交互组合分析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对荩草构件形态有显著影响(P<0.05),干旱对根的影响大于茎叶,遮阴对茎和叶影响大于根,协同处理对叶影响大于根和茎;W_2或W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大川 胡红玲 陈洪 胡庭兴 张健 铁得祥 张成浩 刘喜建
【目的】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有利于桢楠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方法】采用遮阴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遮阴率50%、75%和87.5%4个水平),分析桢楠幼苗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1)随遮阴程度的增强,桢楠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地径生长量逐渐减小;(2)遮阴造成桢楠幼苗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均随遮阴程度的增强而先升后降,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_d、光呼吸速率R_p均逐渐降低;(3)遮阴下PSⅡ潜在活性F_v/F_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光化学耗散比例P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天线热耗散比例D下降。轻度遮阴能够提高桢楠幼苗光合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而重度遮阴下虽然其光捕获能力、光能利用效率较高,但光能的严重缺乏限制了其生长发育。【结论】桢楠幼苗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最适遮阴率为50%。
关键词:
桢楠 遮阴 气体交换 光合响应 光能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海岩 靳立斌 李波 张吉旺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目的】在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气候条件下,探讨遮阴(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全生育期遮阴(S3)3个处理,遮光度为60%,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及其倒伏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地上第3茎节长、茎节横截面积、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降低,且遮阴时期对其影响表现为S1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茎秆 倒伏 显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