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4)
2023(14437)
2022(12202)
2021(11060)
2020(9249)
2019(21055)
2018(20512)
2017(38852)
2016(21502)
2015(23842)
2014(23780)
2013(23683)
2012(22403)
2011(20518)
2010(20690)
2009(19101)
2008(19137)
2007(17459)
2006(15379)
2005(14048)
作者
(68412)
(57227)
(57218)
(54118)
(36255)
(27783)
(25802)
(22621)
(21674)
(20493)
(19760)
(18906)
(18360)
(18325)
(18256)
(17810)
(17632)
(17005)
(16569)
(16478)
(14668)
(14151)
(14071)
(13176)
(12938)
(12863)
(12817)
(12739)
(11798)
(11520)
学科
(92497)
经济(92402)
(56393)
管理(55706)
(42720)
企业(42720)
方法(38010)
数学(33507)
数学方法(33227)
(27361)
中国(27126)
地方(24272)
(21362)
(21170)
(20874)
银行(20796)
业经(20418)
(20280)
(19728)
(18774)
贸易(18762)
农业(18741)
(18160)
(17076)
金融(17073)
环境(14914)
技术(14070)
(13461)
地方经济(13325)
(13129)
机构
学院(313756)
大学(313165)
(128909)
经济(126287)
研究(116099)
管理(113891)
理学(97472)
理学院(96228)
管理学(94504)
管理学院(93930)
中国(89531)
科学(75946)
(71162)
(67543)
(62666)
(57784)
研究所(57422)
农业(56686)
业大(55001)
中心(52944)
(49092)
财经(45799)
北京(42705)
(41596)
(41322)
(41107)
师范(40498)
经济学(39908)
(39141)
(38771)
基金
项目(211539)
科学(163602)
基金(151706)
研究(145119)
(137233)
国家(136076)
科学基金(113052)
社会(91559)
社会科(86811)
社会科学(86782)
(84485)
基金项目(80675)
自然(75401)
自然科(73661)
自然科学(73637)
自然科学基金(72336)
(72027)
教育(65341)
资助(61665)
编号(56657)
(50909)
重点(48859)
(45446)
成果(45088)
(44116)
计划(42475)
科研(41490)
创新(41394)
课题(40312)
发展(39177)
期刊
(142541)
经济(142541)
研究(91257)
(65265)
中国(64305)
学报(62253)
科学(53066)
大学(44612)
(43669)
农业(42965)
学学(42640)
管理(39974)
(38435)
金融(38435)
教育(30069)
技术(24959)
业经(24858)
(23672)
经济研究(23336)
财经(22759)
(19542)
问题(19426)
(16760)
业大(16482)
科技(15986)
(15671)
技术经济(15606)
商业(15301)
理论(14344)
资源(14259)
共检索到476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姚海坡  吕丽华  董志强  贾秀领  
为了解不同种植行向玉米对遮荫的反应,设置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2种种植方式对郑单958在12展叶(大喇叭口)-抽雄期前遮荫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向下玉米对遮荫反应趋势一致,玉米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降低,但东西行向处理秃尖长度高于南北行向;玉米遮荫期间发育的叶片比叶面积提高,抽雄吐丝时间延迟,灌浆速率下降,最终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但不同行向玉米以南北行向较东西行向对光照反应较为敏感,自然光照下南北行向产量高于东西行向,但遮荫后却显著低于东西行向,这主要源于遮荫后玉米正值发育阶段的叶片叶面积下降,比叶面积提高,用于籽粒产量提高的光合产物减少而影响了产量增加,因此,采用东西行向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正雄  张福琐  赵明  毛达如  
同期播种条件下 ,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 ,后期以方式 1和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 ;从根系来看 ,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 1、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 ,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韵翔  吴裕如  王承  杨友才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顺生  费良军  高传昌  傅渝亮  
以玉米等行距为对照,研究了豫西地区套作模式下宽窄行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提高,有利于夏玉米营养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株高增高,并且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快,后期下降慢,生物产量高,百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改善,其中平均产量为6660.2kg.hm-2,比等行距增产16.7%,增产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城  陶洪斌  高英波  明博  王璞  
利用郑单958为材料,探讨播种时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灌水量。试验设置4个处理,播种后不灌水(CK)、播种后立即灌水30mm(GS-30)、45mm(GS-45)、60mm(GS-60)。结果表明:1)6月中旬播种灌溉底墒水有其必要性;2)土壤储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GS-60的土壤储水量最多,WUE的差异不显著;3)播种后不灌水(CK)处理下的出苗率显著低于3个灌溉处理,即CK比灌溉处理低27.8%~30.3%;3叶展时CK处理下单株干物重比GS-60显著降低了16%,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叶展时单株干物重以GS-60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永清  韩庆华  
据1992~1993年大田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时期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对夏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1992年的降雨年型下,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在1993年的降雨条件下,麦秸覆盖数量在不超过9.0t/hm2时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超过时则出现夏玉米产量降低。从大田试验中采集的麦秸样品的水提液发芽试验中得出,麦秸中水溶性毒素物质随着降雨淋入土壤,其毒性可持续3个月之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梁双波  董志强  姚艳荣  姚海坡  贾秀领  
为了解出苗水灌水量对玉米的田间效应,设置4种不同的灌水水平,对郑单958于播种后进行喷灌处理,研究土壤、玉米生长发育对不同灌水量的反应。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处理间自20~30 cm土层的含水量差异较大,高灌水量处理的深层含水量增加明显。低灌水量条件下,玉米的出苗速度下降,叶片发育进程减缓,叶面积、干物重降低,株高、穗位及整齐度下降,抽雄吐丝时间延迟,产量降低,但由于灌水量较少,玉米深层根系长度增加,增加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且缩短了玉米抽雄吐丝持续时间。在高灌水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增加明显,但灌水效率降低,灌水45 m2下的玉米产量与灌水20~30 m2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庆禹  王靖  曹秀萍  马薇  冯利平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祖栋  陈先敏  李斌彬  申思  邓涛  李凤元  周顺利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 500(A),75 000(B),82 500(C)株/hm~2 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吐丝前的生育进程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第3播期(6月24日)的籽粒无法正常成熟。晚播(第3播期)相较于早播(第1播期即6月10日),中农大788穗位高和科河699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2个品种茎粗均显著减小;2个品种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中农大788主要由于千粒质量降低,导致产量降低21.8%,科河699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导致减产41.3%。密度C较密度A,2个品种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小。中农大788在密度B获得最大产量且显著高于密度A,分别为12 450,11 097 kg/hm~2。随密度增加科河699空秆率增加,导致穗数并未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密度C较密度A产量显著降低,分别为7 548,9 464 kg/hm~2。播期密度互作仅对倒伏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植株形态指标、空秆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中农大788平均产量高于科河699,前者在晚播和高密条件下空秆和倒伏率低,产量更稳定。实际生产中,夏玉米应尽量早播,晚播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减少产量损失,选育耐密品种是增密增产的关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丽君  边大红  田晓东  曹立燕  崔彦宏  
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土壤结构改善和籽粒产量提高提出有利的科学依据。试验设夏玉米前茬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传统耕作旋耕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隔年深松、翻耕能够显著降低1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尤其以20~4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增加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有利于维持夏玉米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7.79%~18.09%;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每公顷产量提高4.1%~9.3%。各处理间以深松和隔年深松处理表现最好,且两处理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隔年深松是兼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陶洪斌  
在施N量为180 kg/km2条件下,研究了四种氮肥运筹方式N180(基∶12叶=1∶2),N180(基∶吐丝=1∶2),N180(8叶∶吐丝=2∶1),N180(8叶∶12叶=1∶1)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基∶12叶=1∶2)处理千粒重大、空秆率低、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吐丝期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迅速增加,氮肥利用率高。N180(基∶吐丝=1∶2)处理,吐丝期叶面积指数较小,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少从而产量较低。N180(8叶∶12叶=2∶1)处理产量表现与N180(基∶吐丝=1∶2)处理基本相同,但氮肥利用率略高。N180(8叶∶12叶=1∶1)与其他处理相比穗粒数下降严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奇  郑慧敏  李芸  李潮海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占祥  孙文涛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