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1)
- 2023(5399)
- 2022(4547)
- 2021(4470)
- 2020(3987)
- 2019(8939)
- 2018(9009)
- 2017(16011)
- 2016(9442)
- 2015(10932)
- 2014(10850)
- 2013(10688)
- 2012(10231)
- 2011(9140)
- 2010(9560)
- 2009(9084)
- 2008(9674)
- 2007(9239)
- 2006(8361)
- 2005(7661)
- 学科
- 管理(35051)
- 济(27924)
- 经济(27879)
- 业(27247)
- 企(25135)
- 企业(25135)
- 方法(12765)
- 财(12192)
- 学(11528)
- 制(10999)
- 数学(9693)
- 数学方法(9391)
- 银(9150)
- 银行(9120)
- 行(8583)
- 务(8539)
- 财务(8514)
- 财务管理(8476)
- 中国(8244)
- 企业财务(8007)
- 理论(7632)
- 融(7305)
- 金融(7303)
- 农(7065)
- 业经(7006)
- 体(6972)
- 策(6531)
- 划(6176)
- 体制(5868)
- 和(5839)
- 机构
- 大学(134721)
- 学院(131851)
- 研究(50365)
- 管理(47217)
- 中国(42948)
- 济(42820)
- 经济(41379)
- 理学(37233)
- 理学院(36685)
- 科学(35813)
- 管理学(35639)
- 管理学院(35384)
- 京(33141)
- 农(30952)
- 所(29216)
- 研究所(26388)
- 业大(24970)
- 财(24652)
- 农业(24396)
- 中心(23920)
- 江(23851)
- 北京(21756)
- 省(21269)
- 院(19158)
- 州(18905)
- 财经(17359)
- 技术(17309)
- 范(16638)
- 师范(16317)
- 室(16029)
- 基金
- 项目(81722)
- 科学(60254)
- 基金(56257)
- 家(53308)
- 国家(52864)
- 研究(52847)
- 科学基金(42070)
- 省(32072)
- 自然(31281)
- 自然科(30491)
- 自然科学(30478)
- 自然科学基金(29916)
- 基金项目(28775)
- 社会(28403)
- 划(28263)
- 社会科(26598)
- 社会科学(26584)
- 资助(25587)
- 教育(24660)
- 编号(20631)
- 重点(19332)
- 计划(18202)
- 成果(18146)
- 科技(17077)
- 部(16780)
- 科研(16728)
- 发(16060)
- 课题(15927)
- 创(15512)
- 创新(14686)
共检索到22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天生
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院李天生一、遥感与GIS简介遥感《RemoteSensing》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有关应用遥感技术监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坚 马小明 李志清 高树
航空录像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高机翼轻型或小型飞机;装备高质量视频摄像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连接,在影像上自动记录瞬时的精确地理坐标;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分析影像,获取森林病虫害信息。该项技术成本较低,易掌握,能主动选择飞行作业时间及地面影像的分辨率,在多云天气亦可作业,并能实时得到图像,即时进行分析处理,作为一种空中平台可与其它监测手段互相补充,在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监测,航空录像,遥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建东 蒋禧 赵燕东
卫星遥感理论及技术是近30年来应用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主要手段,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在分析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判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解决方案,并重点讨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硬件构成、路由算法的设计、图像数据包的可靠传输机制、传输拥塞控制策略、图像分类与比对、节点部署等关键问题,最后给出已经完成及正在开展的工作内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谷丰 刘向东 朱叶芹 翟保平
结合各级植保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应用PHP+Apache+MapServer+MySQL构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自己建立数据库(表),通过WebGIS系统全面直观反映各地虫情动态。系统运行于网络平台,所用的软件均为开源免费软件,开发与运行费用低廉,对用户的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单方便,对于病虫害的宏观决策、分析和预警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东旭 高德民 薛卫 张朔 张福全
[目的]由于人工数据收集成本高和传统无线网络数据连通性解决方案有限,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技术可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是一种用于生产端到端服务的物联网技术集成框架,它借助于最新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机和无人机收集数据。该集成框架主要解决能量供应、通信限制、低空遥感滞空时间和病虫害环境致病分析。在能量供应方面,在系统中设计一种基于天气感知的太阳能基站,系统根据能量获取状况实时改变数据采集率来减少能量损耗。在通信方面,系统采用Lora(long range)与TVWS(TV white space)相结合的技术来满足农场远距离和高宽带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无人机设计方面,为减少无人机能源消耗,通过调整无人机四旋翼的角度以及对无人机飞行路线的优化,使无人机能够充分借助风能。[结果]采用上述方案,平台能够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而且即使在偏远的大型户外农场也可保证网络连接不会中断。通过该农业技术平台,建立农场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当温度为15℃且相对湿度达60%以上时,小麦白粉病大面积爆发概率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结果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建立一套农业病虫害监测系统,从环境因素方面分析病虫害发生机制。
关键词:
物联网 大数据 病虫害监测 无人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莹
为提高森林病虫害预测的准确度,在现有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出实用的森林病虫害知识库设计和构建方法,并在Web应用环境下实现,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WebGIS 知识库 森林病虫害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美琪 刘美玲 王璇 刘湘南 吴伶 李军集
【目的】受病虫害胁迫诱导的微弱光谱信号极易淹没在植被物候引起的光谱变化特征中,探索一种基于植被胁迫光谱弱信号增强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方法,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八角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为试验区,收集2019—2021年试验区Sentinel-2影像数据,首先选取对植被病虫害胁迫响应敏感的红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705)、红边位置指数(REPI)、红边叶绿素指数(CIred-edge)、植被衰减指数(PSRI)、特征色素简单比值指数(PSSRA)、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APAR)作为八角林病虫害指数的预选集;其次采用S-G滤波法构建光谱指数时间序列曲线,优选出能够综合表征八角林病虫害胁迫诱导的形态颜色和生理要素变化敏感的PSRI和FAPAR指数;然后采用季节趋势分解法(STL)对FAPAR、PSRI指数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季节性分量剥离,综合剥离季节性影响后的FAPAR、PSRI分量构建八角林病虫害敏感指数(IPDI);最后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八角林病虫害胁迫监测模型。【结果】1)与健康植被相比,受病虫害胁迫的八角林FAPAR偏低、PSRI偏高;2)采用STL方法对植被病虫害胁迫响应敏感参数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可有效剥离植被物候变化中对植被胁迫弱信息的影响,增强八角林病虫害胁迫响应敏感性;3)基于IPDI的八角林病虫害遥感识别模型精度较高,2019—2021年模型的Kappa系数和总体精度分别为0.81、0.84、0.80及87.59%、88.51%、84.17%,2020年八角林遥感计算的病虫害胁迫受害面积与统计受灾面积的相对误差为2.08%。【结论】基于植被胁迫光谱弱信号增强方法可有效监测八角林病虫害胁迫分布状况,显著提升防治效率,助力八角林的可持续管理与生态保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力华 楼玫娟 肖金香 冯敏玉 王保生
利用NOAA极轨卫星AVHRR第3通道资料,结合地面森林分布状况及当时天气条件能有效监测森林火灾,并通过AVHRR3,4通道辐射温度的差异计算森林火灾面积,监测面积与实测面积吻合。在监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全年均应为森林防火期。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森林防火 遥感监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煜星 王雪军 黄国胜 党永峰 陈新云
【目的】从林业数据采集的迫切需求出发,采用遥感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快速年度出数,以及时掌握区域森林资源变化信息。【方法】建立遥感3阶抽样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13—2014年高、中、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多阶抽样的省级森林面积监测方法实践。【结果】遥感结合地面样地实测,建立了地面样地与高分样地,高、中分样地以及中、低分样地的森林面积回归模型,其模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1和0.70,模型精度较高;基于3阶分层抽样的遥感监测方法得到辽宁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保国 温亮宝
该文介绍了森林病虫害诊断防治的重要性和研建森林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的意义,分析了森林保护专家对森林病虫害的诊治流程、知识组成以及专家系统中森林病虫害诊治知识表示方法,设计了森林病虫害诊治知识库、森林重大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的结构和推理机制,给出了推理机制及推理求解过程,研制了基于Web的森林重大病虫害诊治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由知识库管理子系统、病虫害检索子系统、病虫害诊断子系统、病虫害防治药品信息子系统4个主要功能子系统构成.系统通过ASP发布在网上,可以进行远程操作.系统的使用将大大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再福
福建三明市自 1 987年先后引进一种轻型飞机和两种超轻型飞机 ,利用简易临时机场 ,应用GPS卫星定位导航 ,开展超低容量喷洒白僵菌纯孢子液、菌药混合液、氰戊菊酯、甲基硫菌灵等药液 ,防治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黑荆树害虫等森林病虫害。 1 2年来 ,防治作业 941架次 ,防治面积 2 2 47× 1 0 4 hm2 。总结出一套安全、先进、经济、高效适合轻型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业技术规程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轻型飞机 防治 林林病虫害 作业技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亓兴兰 肖丰庆 刘健 张李平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危害很大,实施有效监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等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光谱特性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均值等影像纹理特征,引入坡度、坡向等地形及林木因子构建马尾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虫情级数估测模型进而反演,进行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并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指数指标的虫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影像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与地形及林木因子影响进行虫害监测,显著增强了虫害的光谱响应能力,相比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的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其总精度提高了14.28%;2)这些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借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理论认识与信息提取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三元桂
森林生长过程中极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不仅容易给树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容易带给整个森林无法弥补的损伤。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为了保证森林资源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探索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策略,并予以积极落实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森林资源 经济效益 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军 马炜 黄国胜 陈新云 党永峰
基于黑龙江森工集团2009年林地"一张图"成果数据,利用2010—2013年多源遥感数据,结合2010年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成果及其他林业经营资料,实践了遥感样地判读与地面样地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大样地调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1)黑龙江森工集团可系统布设间隔20 km的大样地231个,面积以4 km×4 km为宜,对林地面积估计的总体变动系数为14.41%;2)遥感数据对大样地各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0.68%,以有林地96.82%最高,且遥感数据分辨率降低会导致地类可判读性的降低,分辨率提高则有利于提高判读精度;3)不同面积大样地对林地、有林地面积监测结果的影响差异不明显,4 km×4 km大样地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浩铭 李爱农 赵伟 边金虎 雷光斌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