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8)
- 2023(13465)
- 2022(11605)
- 2021(10866)
- 2020(8916)
- 2019(20391)
- 2018(20290)
- 2017(38717)
- 2016(20880)
- 2015(23489)
- 2014(23261)
- 2013(23119)
- 2012(21100)
- 2011(18977)
- 2010(18689)
- 2009(17202)
- 2008(16535)
- 2007(14545)
- 2006(12516)
- 2005(10223)
- 学科
- 济(79830)
- 经济(79634)
- 业(58149)
- 管理(57622)
- 企(46517)
- 企业(46517)
- 方法(36764)
- 农(31502)
- 数学(30339)
- 数学方法(29990)
- 业经(22032)
- 中国(21606)
- 财(21217)
- 农业(20961)
- 学(19329)
- 地方(16429)
- 理论(15124)
- 制(15071)
- 和(14431)
- 务(13252)
- 财务(13191)
- 财务管理(13165)
- 贸(12935)
- 贸易(12927)
- 易(12545)
- 企业财务(12481)
- 环境(12427)
- 技术(12216)
- 教育(11972)
- 银(11234)
- 机构
- 大学(294003)
- 学院(293944)
- 管理(117881)
- 济(110691)
- 经济(108071)
- 理学(103269)
- 理学院(102119)
- 管理学(100397)
- 管理学院(99874)
- 研究(95736)
- 中国(69116)
- 科学(61657)
- 京(61518)
- 农(52309)
- 财(50337)
- 所(47384)
- 业大(46348)
- 中心(43811)
- 研究所(43510)
- 江(41560)
- 财经(41082)
- 范(40620)
- 师范(40259)
- 农业(39946)
- 北京(38305)
- 经(37393)
- 院(34612)
- 州(34173)
- 经济学(32568)
- 师范大学(32550)
- 基金
- 项目(208993)
- 科学(164691)
- 研究(154082)
- 基金(151729)
- 家(131906)
- 国家(130696)
- 科学基金(112547)
- 社会(97604)
- 社会科(91440)
- 社会科学(91415)
- 省(82323)
- 基金项目(81456)
- 自然(73109)
- 自然科(71364)
- 自然科学(71351)
- 教育(70139)
- 自然科学基金(70060)
- 划(69019)
- 编号(63915)
- 资助(60222)
- 成果(51608)
- 重点(46187)
- 部(45629)
- 发(44177)
- 创(43521)
- 课题(43214)
- 创新(40374)
- 科研(39898)
- 国家社会(39367)
- 项目编号(39157)
- 期刊
- 济(122502)
- 经济(122502)
- 研究(83301)
- 中国(54380)
- 农(51971)
- 学报(49867)
- 科学(45369)
- 管理(39816)
- 财(37734)
- 大学(37597)
- 学学(35471)
- 农业(35164)
- 教育(34186)
- 业经(23325)
- 技术(23093)
- 融(22380)
- 金融(22380)
- 财经(19195)
- 经济研究(18386)
- 经(16270)
- 图书(16119)
- 问题(15990)
- 版(15659)
- 业(15490)
- 科技(14809)
- 理论(14192)
- 业大(13485)
- 实践(13215)
- 践(13215)
- 技术经济(12869)
共检索到414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游旺
社会表象是某一社会群体围绕着特定社会客体而建构起来的价值观、概念及实践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修订或重构。本文通过对开平碉楼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的社区居民进行跟踪调查访谈发现,遗产申报为当地社会表象变化创造了社会互动、直接体验和媒介3种新异信息源,进而推动当地社区对碉楼的遗产价值重新认识。在申遗过程中,社区居民对碉楼的价值认知从"外观与功能"不断向"间接经济价值"、"直接经济价值"、"文化遗产价值"转向,重构了当地社区的社会表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纯阳
村落遗产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旅游开发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们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方行为的改变,将会对其它主体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村落遗产地旅游业发展的和谐进程。本文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实现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遗产地不同类型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都有特定的利益诉求,并且与各种利益诉求的重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界定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并借鉴"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价法",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在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不同差异,而且根据这3个维度可以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在村落遗产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等各不相同,对于村落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兴帜 周灵颖
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制 保护 村落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永广 张环宙 应天煜
首先对过去几年来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做一简单回顾,并从遗产价值、城市发展和旅游管理三个角度对其在申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三个对策:①唯一能反映杭州1000多年来的地域文化特色、统领西湖美学价值和茶文化、并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是佛教禅宗。进而认为,西湖只有作为禅宗美学最完美的物证,才能真正认识到西湖巨大的遗产价值。②建设部门应尽快出台“景观条例”(landscape ordinance),在建筑设计和广告设计阶段就介入管理,加强历史景观的保护和恢复。③加强旅游点环境容量研究,出台相关游人限制措施。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环境 景观条例 禅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尹书华 孙艺萌
政府信任是政治学、社会学新兴的研究领域,旅游研究对此鲜有涉及。文章以旅游地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从政府信任的制度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3种理论视角,构建了6个理论假设维度。以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村3个村落为研究案例地,展开实证调研,运用SmartPLS 3.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居民决策权、人际信任、文化价值观和感知利益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政府信任影响不显著;且政府绩效与人际信任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文化价值观,最后是居民决策权和感知利益。研究为旅游地政府的善政良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地居民 政府信任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朱竑 邓素球
过往旅游感知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以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的视角居多,而实证之后对其从制度伦理等哲学角度的反思鲜有涉及。实际上,研究旅游只在管理学或社会学层面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涉及目前旅游学界未给予足够关注的制度伦理。文章拟从另一视角来验证旅游发展带来制度伦理方面的诉求。通过比较两个地理位置相当、人口社会学特征相似的古村落——广东开平自力村和马降龙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发现由于旅游发展程度的不同,居民对开放社会的制度伦理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得出旅游发展程度越高,居民呈现出对公民社会的伦
关键词:
当地居民 旅游感知 公民社会 制度伦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群明 夏赞才 罗文斌 刘媛媛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卢松 张捷
在市场需求与政府战略双重导向的推动下,古村落正日益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地类型。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案例,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社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古村落旅游社区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学校教育、村民参与事务管理状况、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是古村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急需改进的因素,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重点建设方向;(2)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村内环境卫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服务等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方
自1985年我国签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宪章》至今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列入我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遗产项多达84项,而目前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要求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2项世界遗产,且其中之一为自然遗产,我国诸多的世界遗产在申报时面临次序性问题不断凸显。如何能尽快获取世界遗产身份,谁将有幸成为下一个世界遗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特点,探求了我国世界遗产成功申报的内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认为世界遗产的申报已经由竞争国际化已经过渡为竞争国内化,获取年度国家世界遗产提名成为世界遗产身份确立的最关键步骤。对下一遗产的诞...
关键词:
世界遗产项 申报 次序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火陈晨 李广斌 嵇淋 王勇
单一的政府保护模式力有不逮,且易忽视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与作用,使得建筑遗产保护行动市场参与不足。文章引入产权强度理论,从制度强度、行为强度、关系强度三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传统村落为例,提出“以股强保”“以换求保”“以租维保”3种不同的市场化保护路径。
关键词:
产权强度 建筑遗产 市场化保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胜 田逢军 吴书锋 文君
世界遗产申报是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地方居民的感知态度对世界遗产能否成功申报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从价值判断、总体影响评估和个人价值影响评估三个层面对井冈山城镇居民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井冈山申遗的积极影响感知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申遗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个体因素对受访者的感知态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对居民申遗感知态度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3)居民对井冈山遗产价值的感知和认同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与申报专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4)居民对井冈山申报世界遗产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物价上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顾虑。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感知态度 井冈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胜 田逢军 吴书锋 文君
世界遗产申报是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地方居民的感知态度对世界遗产能否成功申报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从价值判断、总体影响评估和个人价值影响评估三个层面对井冈山城镇居民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井冈山申遗的积极影响感知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申遗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个体因素对受访者的感知态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对居民申遗感知态度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3)居民对井冈山遗产价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感知态度 井冈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其付
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世界第三,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从遗产项目入选的时间看呈突变型、渐变型和平稳型三阶段特征,入选项目以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第Ⅱ项和第Ⅲ项的居多,且以佛教文化遗存为多。目前我国比较重视对线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等的保护。本文认为:下一步开展申报时,要重视目前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部分省市,以体现文化的权力与利益平衡;在竞争性和选择性语境中,要宽容地对待各种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旅游开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常芳 罗雅丽 石钰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例,首先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性景观的文化环境特征;其次从微观视角,建立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质。本文旨在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