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5)
2023(2889)
2022(2540)
2021(2416)
2020(2053)
2019(4282)
2018(4194)
2017(7843)
2016(4375)
2015(4914)
2014(4927)
2013(4793)
2012(4531)
2011(4004)
2010(3967)
2009(3573)
2008(3741)
2007(3453)
2006(3017)
2005(2608)
作者
(12557)
(10649)
(10389)
(9646)
(6539)
(5112)
(4716)
(4050)
(3855)
(3743)
(3694)
(3485)
(3410)
(3343)
(3305)
(3229)
(3133)
(3096)
(3096)
(3067)
(2617)
(2588)
(2586)
(2439)
(2387)
(2382)
(2336)
(2258)
(2197)
(2194)
学科
(14059)
经济(14050)
管理(8826)
(7552)
(7284)
企业(7284)
方法(6430)
理论(5646)
业经(4796)
中国(4301)
文化(4004)
(3800)
地方(3733)
(3581)
经济理论(3451)
(3449)
教育(3214)
数学(3153)
数学方法(3082)
产业(2921)
农业(2825)
(2589)
贸易(2586)
(2534)
(2502)
(2375)
教学(2286)
市场(2198)
环境(2067)
研究(2003)
机构
学院(61690)
大学(57745)
管理(20783)
研究(20084)
理学(17211)
(17109)
理学院(16927)
经济(16574)
管理学(16556)
管理学院(16412)
中国(14289)
科学(14181)
(12340)
(11622)
师范(11511)
(10195)
(10159)
(10156)
(10094)
旅游(10013)
研究所(9356)
(9327)
师范大学(9150)
(9136)
中心(8979)
(8645)
技术(8330)
北京(7789)
业大(7783)
(7470)
基金
项目(40611)
科学(31074)
研究(30654)
基金(27032)
(23794)
国家(23537)
科学基金(19624)
社会(18354)
(18055)
社会科(17361)
社会科学(17356)
基金项目(14735)
(14433)
教育(14370)
编号(13485)
自然(12279)
自然科(11915)
自然科学(11911)
自然科学基金(11673)
资助(11381)
成果(11044)
课题(9774)
(9550)
重点(9149)
(8446)
(8352)
项目编号(8348)
(7737)
规划(7717)
创新(7536)
期刊
(23379)
经济(23379)
研究(15355)
中国(12414)
学报(10246)
教育(9712)
科学(9505)
(8872)
大学(7239)
管理(7173)
学学(6782)
(6586)
旅游(6586)
(6586)
(6572)
(6523)
农业(6224)
学刊(5317)
旅游学(5301)
游学(5301)
业经(5073)
技术(4655)
图书(4179)
(3539)
(3440)
金融(3440)
(3358)
职业(3346)
商业(3278)
经济研究(3202)
共检索到91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岳晓燕   孙业红  
<正>入境旅游是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凸显,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刻板印象反差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中“七个着力”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全球重要性的遗产资源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体现,因此,遗产旅游也承载了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本文提出一个我国遗产旅游界尚未关注的问题——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接着提出我国遗产旅游应当发挥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分析了提高我国遗产旅游文化政治效果的必要举措。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振春  赵彩虹  李旭东  
客观认知中国出境旅游活动及出境旅游者行为,是涉及旅游跨文化交流过程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社会对于出境旅游的整体态度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效果,进而也会影响到对于出境旅游跨文化交流的管理与引导。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舆论对于出境旅游问题的反应比较迅速,是研究出境旅游认知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来源,综合运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ROST新闻分析工具和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认知研究的相关理论,从旅游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中国社会对于出境旅游的认知内容、特性以及与出境旅游发展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邱正英  
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展旅游的古村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濒临被破坏甚至绝迹的威胁,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种古村落遗产的保护预警体系,通过及早"发现警情—预报警情—警情排除—后期监控"这样一套模式,能更好地为遗产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成升魁  王旭海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到底应怎样理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时应当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它与区域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哪些层面,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便是本文试图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进  冷志明  刘建平  肖辉军  尹怡诚  陈勇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精髓,地方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区域内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基于GIS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聚集区域、省域空间分布特征,旨在发现其与旅游耦合性及其响应程度,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实证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浙江省最多,其次为四川、湖南、云南、江苏、江西和山东等省份。(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3)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不同特征。2015年以前的批次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云南和四川等6个省份。(4)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近年来,遗产旅游发展迅速,很多人已经把遗产地,尤其是世界遗产地与旅游目的地画上了等号。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热衷。这种热衷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绪,也折射出遗产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李文静  
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谁的遗产""怎样阐释"3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杭侃  
我们现在经常说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是资源就应该可以讲利用,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文化遗产资源的本体得以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倡导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主要从事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按照专业内的划分,我们一般将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文物,文物又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德荣  郭晓琳  
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淘漉,遍布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早已经凝结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基因和标识。如何让祖先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今已受到各级政府、学术界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高远  
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旅游界的关注。寻求适于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合理的旅游开发,促进工业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进行界定的同时,着重分析现状、旅游价值,针对开发的水平以及与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差距,揭示开发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开发滞后的原因并明确提出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科学的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估是搞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形势,阐述我国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提出由4个大类指标和16个类型指标所构成的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得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