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3)
2023(7957)
2022(6765)
2021(6442)
2020(5162)
2019(11804)
2018(11526)
2017(22072)
2016(12229)
2015(13348)
2014(13346)
2013(13187)
2012(12405)
2011(11141)
2010(11093)
2009(9898)
2008(9907)
2007(8532)
2006(7389)
2005(6550)
作者
(36016)
(30358)
(30021)
(28750)
(19494)
(14622)
(13585)
(11707)
(11561)
(10855)
(10561)
(10525)
(9976)
(9535)
(9520)
(9475)
(9193)
(8887)
(8714)
(8590)
(7520)
(7464)
(7313)
(7076)
(6886)
(6663)
(6658)
(6527)
(6228)
(6057)
学科
(45486)
经济(45433)
管理(29623)
(24938)
(19015)
企业(19015)
方法(17745)
数学(15255)
中国(15206)
数学方法(14989)
地方(13158)
(13038)
(12083)
(10824)
业经(9018)
理论(8741)
农业(8313)
(7897)
环境(7731)
城市(7631)
(6577)
(6291)
金融(6287)
(6165)
技术(6143)
银行(6141)
(5931)
(5913)
贸易(5909)
(5856)
机构
大学(171944)
学院(169991)
研究(62324)
(60021)
管理(59158)
经济(58272)
理学(51165)
理学院(50252)
管理学(49076)
管理学院(48713)
中国(43760)
科学(42585)
(37924)
(32176)
(32155)
研究所(29774)
(28942)
中心(27952)
业大(27664)
(26872)
师范(26542)
(26504)
农业(25657)
(23264)
北京(23194)
财经(23137)
师范大学(21879)
(21390)
(20986)
经济学(18689)
基金
项目(121738)
科学(95244)
基金(88289)
研究(84536)
(79516)
国家(78904)
科学基金(66479)
社会(53077)
社会科(50208)
社会科学(50193)
基金项目(47818)
(47530)
自然(44776)
自然科(43738)
自然科学(43721)
自然科学基金(42884)
(41438)
教育(38783)
资助(34740)
编号(32820)
重点(28002)
成果(27256)
(26320)
(26027)
(24606)
课题(23879)
计划(23766)
科研(23407)
创新(23126)
国家社会(22490)
期刊
(65913)
经济(65913)
研究(48842)
中国(32775)
学报(32438)
科学(29054)
(28362)
大学(23415)
(22318)
学学(21993)
管理(20056)
农业(19358)
教育(19143)
技术(13533)
(12135)
金融(12135)
图书(11156)
财经(10998)
问题(10448)
(10286)
资源(10219)
(9979)
(9852)
经济研究(9696)
业经(9640)
(9473)
城市(9260)
业大(8717)
书馆(8447)
图书馆(8447)
共检索到246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静雅  陈可石  邰浩  
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功能肌理中生活空间的质量,注重公共场所的人本化设计。意在为中国当下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斌  郭守印  秦楠  商宇辰  
城市肌理是城市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外在表征,它从宏观和微观的多重角度反映着城市的空间结构、空间界面、空间尺度,进而映射着城市的空间意象。在传统城市街区的更新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城市肌理各种信息的提取,通过整合和重构,能够为建筑单体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更好地传承传统城市的空间精神。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庞亚婷  陈波  
[目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载体之一,研究其空间肌理有助于回应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更高和更新追求。[研究设计/方法]以武汉市“长江文明之心”为研究案例,使用地理位置数据定量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解构其空间肌理的宏观布局与微观感知。[结论/发现]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主体性、可达性和公共性三方面达到了价值统一,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对空间的具体功能和感知虽存在差异,但对肌理要素、空间美学和景观等需求是高度一致的;可基于CDTA模型,通过空间营造的手段提升公众的生活品质与内涵。[创新/价值]创新性地使用CDTA模型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解读,并从“物质—精神”“需求—供给”“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对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回应之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新刚  周丹  
街区(有的地方称控制单元)是在总规的基础上进行"总量分解"的基本单位,其目的是为深入到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提供编制和审批依据。关于街区的划分原则,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尤其是老城区的划分。本文尝试从历史沿革、现状特征、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街区,探讨城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街区划分方法,并针对不同街区的工作重点设定各街区控制指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美婷  胡振宇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向国内外同类超大城市提供破解大城市病解决方案的任务使命。本文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以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区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老城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提出打造集约紧凑的立体空间开发模式、构建以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来推动老城区复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研究目的:从空间认知的视角解析老城区不同用地类型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状态与组合关系。研究方法:以泉州古城为例,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空间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泉州古城以交通干道为骨架的"田"形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初具雏形,4个尺度的商业空间结构均较易辨认与理解,各类公共服务用地为迎合其功能需求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空间位置,居住用地在拓扑半径为300 m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部集聚核,并且在古城范围内居民步行出行的距离在1000 m左右;为加强泉州古城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采取完善道路网络框架以提升交通用地的通达能力、改善混乱的街巷体系以创建层次分明的商业空间、优化公共服务用地结构以满足旅游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敬博  丁禹元  韩挺  
"城市双修"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期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其为主题的城市更新规划在手法上更具精准性与人本性。历史城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又是城市内发展问题最为突出、规划更新实施难度最大的城市片区之一,本文就历史城区的更新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矛盾进行了梳理总结,总结出历史城区开展双修规划的工作要点,并以西安老城区双修规划为例,重点探讨了其技术框架中的总体思路,主题和空间导向以及实施路径,并以此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邰浩  陈可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时期的历史城区保护应强调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动态的眼光看保护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以POD、SOD、AOD理论为核心的"3D"历史城区复兴途径:以公众意见为指导、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构造城市核心吸引力为提升创造宜人、宜居、宜赏、宜业的整体环境,从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本文将"3D"模式应用于讪头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完善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理论体系、指导历史城区保护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璟   袁红   钟沐成   周斯翔  
为提高老城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成都市金牛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采集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进行数据收集,运用ArcGIS路网分析方法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应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空间布局公平性。结果显示,金牛区存在着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规模不足、居住小区到公共体育设施点的可达性不高、人口分布与公共体育空间布局不匹配等问题。研究表明,应增加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到住区的交通条件、提升多人口街道的公共体育空间覆盖率,从而改善老旧社区健身难、健身体验差等问题,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井晓鹏  霍小平  
通过对西安老城区内现状建筑色彩的调查与归纳,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由灰色系、土黄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四类系列色构成;运用历史文化特性指导西安城市色彩体系控制分区,划定绝对保护区、控制建设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三类分区。并据此确定了色彩推荐色谱,以实现对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的控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陈剑宇  徐宇甦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强  高峰  李丁  
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处于兴盛期,应该谋划转型,可持续发展。老城区新华区面临着第三产业需要加强、环境污染严重和空间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老城区作用的认识,总结了老城区的两大功能,一是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承载区,二是合理利用采煤塌陷区重点区。探讨了新华区在平顶山市转型过程中的担当,即新华区产业发展要对应平顶山市接续产业要求,空间布局要承载平顶山市第三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