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8)
2023(12096)
2022(10227)
2021(9793)
2020(8526)
2019(19909)
2018(19878)
2017(38323)
2016(20590)
2015(23178)
2014(23311)
2013(22909)
2012(20894)
2011(18673)
2010(18469)
2009(17093)
2008(16727)
2007(14892)
2006(12485)
2005(10696)
作者
(59607)
(50110)
(50008)
(47493)
(31565)
(24242)
(22759)
(19728)
(18731)
(17845)
(17148)
(16787)
(15858)
(15693)
(15692)
(15620)
(15347)
(14881)
(14461)
(14450)
(12490)
(12265)
(12038)
(11423)
(11362)
(11221)
(11142)
(11085)
(10090)
(10026)
学科
(84434)
经济(84337)
(57819)
管理(56611)
方法(46195)
(45732)
企业(45732)
数学(40796)
数学方法(40109)
(24824)
(21993)
中国(18958)
农业(17524)
业经(17457)
(16703)
地方(15062)
(14910)
贸易(14906)
理论(14620)
(14487)
(13956)
财务(13895)
财务管理(13861)
(13306)
企业财务(13122)
(12397)
技术(12117)
环境(11545)
(10951)
银行(10914)
机构
学院(295628)
大学(292684)
管理(116827)
(115718)
经济(113268)
理学(102170)
理学院(101079)
管理学(98953)
管理学院(98398)
研究(92035)
中国(68299)
(60156)
科学(59692)
(52115)
(51222)
业大(46527)
(45995)
中心(44188)
财经(42777)
(42737)
研究所(42412)
农业(40667)
(38929)
(38285)
师范(37832)
北京(37139)
经济学(35612)
(34294)
(33291)
经济学院(32435)
基金
项目(206188)
科学(161999)
基金(150170)
研究(145244)
(132292)
国家(131211)
科学基金(113013)
社会(91574)
社会科(86879)
社会科学(86852)
(81971)
基金项目(79784)
自然(75941)
自然科(74203)
自然科学(74181)
自然科学基金(72853)
(68707)
教育(68401)
资助(63422)
编号(58697)
重点(46490)
成果(45533)
(45124)
(43712)
(42853)
科研(40546)
创新(40044)
课题(39883)
计划(38754)
教育部(38503)
期刊
(117320)
经济(117320)
研究(74080)
中国(48649)
学报(48291)
(45286)
科学(43902)
(41198)
管理(39901)
大学(36188)
学学(34531)
农业(30825)
技术(27525)
教育(27334)
(20772)
金融(20772)
业经(20770)
财经(20404)
经济研究(19053)
(17500)
(16971)
统计(16662)
问题(15946)
(15011)
(14898)
技术经济(14720)
商业(13778)
决策(13683)
科技(13225)
资源(13145)
共检索到404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在幸福2.0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蓬勃发展的人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愿景。在关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乡村居民还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成就感和获得感。因此,旅游扶贫不仅要注重经济效果,还要体现社会意蕴。文章选取粤北两个代表性的遗产地为案例:丹霞山景区(内生式发展模式)和林寨古村(外源型发展模式),通过对景区周边村落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乡村居民的本真幸福感及其差异。调研人员共访谈36位乡村居民,并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理论框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档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扶贫能够提高遗产地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其中,内生式要比外源型的旅游扶贫模式更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2)乡村居民的积极情绪和参与感均有所增强,但是,人际关系收益感知并没有明显增强,显得复杂很多;(3)乡村居民所感知的生活意义和成就感相对较弱,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较小。文章为更好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和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银春  赵荣荣  梁越  
以芋头侗寨为研究对象,分析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发现,芋头侗寨现已建立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和行动协调机制,其联动帮扶机制及包容性增长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现阶段芋头侗寨的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中,已经形成了当地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旅游扶贫模式:通道县、双江镇等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旅游带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的物资和技术帮扶、芋头侗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这样的扶贫模式使得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规避了旅游扶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政府、旅游企业及扶贫工作队在后期的扶贫工作中,仍应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寨内贫困人口技能、重点发挥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及当地旅游企业的重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承财  
测评旅游景气指数可定量分析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推动遗产地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提出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概念性框架,其次建立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构建遗产地旅游景气合成指数测度模型,然后选择张家界市(世界自然遗产地)、承德市(世界文化遗产地)与黄山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作为案例,分析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年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综合指数为100.89,2012年为110.96,年均增长速度为0.87%;②我国遗产地先行指标、一致指标与滞后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一致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③我国3类遗产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巨英英  程励  
居民是遗产的最终守护者,然而其遗产责任行为并未得到充分关注。构建以居民个体内部驱动和社会嵌入为条件变量,遗产责任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在平遥古城收集的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遗产责任行为态度、地方依恋、关系嵌入、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是形成遗产责任行为的必要条件;共存在五种模式可驱动居民形成高水平遗产责任行为,形成机制具有多组态和系统特征;居民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复杂性和交互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结构嵌入在不同的路径中对遗产责任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拓展了遗产责任行为的研究,且对文化遗产地政府和管理者开展遗产保护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莹莹  孙业红  闵庆文  王英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焱  郑焱  
在构建自然遗产旅游地政府-居民利益冲突处理的合作行为意向模型基础上,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湖南张家界、崀山和紫鹊界三大自然遗产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居民亲社会取向正向影响旅游发展公正感知和冲突处理的合作行为意向;经济手段并不是显著促进居民积极与政府合作的因素;旅游发展的程序公正和符合程序正义的制度执行方式,是促进居民与政府合作行为意向的重要保障。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会战  李树民  刘洋  李梦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个体感知的视角开发了中国情境下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证实了西方的社区旅游增权四维架构具有跨研究情景、跨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适用性,不仅在理论上克服了以往关于社区旅游增权状况定量测度的不足,使得对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有效评价、历时追踪和共时比较研究成为了可能,而且通过实际测试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测量工具对评估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具有实际应用效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张一群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造血式补偿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关键,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而言,以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培养其自我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具重要意义。旅游开发作为遗产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令英  李媛彤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侨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满意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应与居民收入有关,参与旅游业前收入越低的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最强,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确实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并且对低等收入的群众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以"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经营"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程度最高,最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提高和社会感知最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