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0)
2023(11480)
2022(10235)
2021(9698)
2020(7975)
2019(18513)
2018(18460)
2017(35589)
2016(19620)
2015(22012)
2014(22041)
2013(21819)
2012(20097)
2011(18029)
2010(17714)
2009(15983)
2008(15158)
2007(12954)
2006(11165)
2005(9539)
作者
(56448)
(46741)
(46586)
(44058)
(29792)
(22534)
(21170)
(18491)
(17910)
(16562)
(16285)
(15664)
(14786)
(14666)
(14485)
(14164)
(14135)
(13885)
(13380)
(13248)
(11661)
(11340)
(11192)
(10551)
(10473)
(10417)
(10376)
(10187)
(9415)
(9346)
学科
(77708)
经济(77631)
管理(53811)
(48229)
(39363)
企业(39363)
方法(34725)
数学(30216)
数学方法(29880)
(20591)
地方(20572)
中国(18718)
(18155)
业经(16854)
(16360)
农业(14067)
环境(13794)
(13029)
理论(12702)
(12431)
贸易(12425)
技术(11981)
(11964)
(11392)
地方经济(11230)
(10857)
(10335)
财务(10276)
教育(10269)
财务管理(10259)
机构
大学(271393)
学院(270462)
管理(108423)
(100958)
经济(98520)
理学(94592)
理学院(93480)
管理学(91852)
管理学院(91384)
研究(90890)
中国(65490)
科学(60370)
(58611)
(45996)
(45006)
(43283)
业大(43186)
研究所(42498)
中心(40899)
(38637)
(37985)
师范(37661)
北京(36846)
财经(35630)
农业(35543)
(33956)
(32383)
(32083)
师范大学(30618)
技术(29141)
基金
项目(195283)
科学(152415)
研究(142174)
基金(139687)
(122464)
国家(121450)
科学基金(103568)
社会(87091)
社会科(82323)
社会科学(82301)
(77302)
基金项目(75712)
自然(68825)
自然科(67069)
自然科学(67053)
自然科学基金(65782)
(65367)
教育(64489)
编号(59249)
资助(56635)
成果(46965)
重点(43675)
(42298)
(42074)
(40336)
课题(40325)
创新(37585)
科研(37283)
项目编号(35870)
大学(35681)
期刊
(108674)
经济(108674)
研究(75683)
中国(49056)
学报(44886)
科学(41641)
(40079)
管理(37442)
大学(32612)
教育(31223)
(30806)
学学(30463)
农业(28611)
技术(23518)
业经(18671)
(17993)
金融(17993)
图书(16983)
经济研究(16046)
财经(15789)
资源(15394)
(14710)
问题(14644)
科技(14213)
(13358)
理论(13326)
技术经济(12632)
实践(12520)
(12520)
(12476)
共检索到381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佳雨  徐敏  刘伟国  戴湘毅  
我国工业遗产面临本体认知、保护方式、公众参与三方面困境。遗产区域作为新兴遗产保护理念,在提高遗产价值认知、合理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具有综合效益,有利于解决工业遗产时间连续性模糊和空间完整性破碎问题。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通过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保护、遗产区域生态修复、遗产游憩系统构建和遗产管理维护体系四个方面,意在探索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丹  陈智婷  孙思嘉  
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宝贵经验,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地域和资源优势,探讨具有峰峰矿区特色的矿冶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的规划方案,认为峰峰矿区可以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一轴"带动"四区"实现城镇复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乾   杨建宏   徐树文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空间资源,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有工业遗产名单中部分案例,提出分类分级、以用促保、整体性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路,构建业态选择、空间再造、社区重构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路径,希望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代表认识到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城市科学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淼  王浩  
工业遗产所具有的价值一直停留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赋予的价值构成中,最初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甚至阻碍了当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本文在原有工业遗产普遍价值构成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城市布局结构、文化体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指出当前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局限性,并从现代哲学价值研究角度,将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因素进一步扩充和细化,以工业遗产资源的固有属性、特征和受到价值评价主体影响的各种因素为基础,将其划分为本征价值和引申价值两大类,并将每一类价值因素具化为工业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因子,从主观和客观、保护和再利用等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剖析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为工业遗产的确认、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丽虹  岑瑜  于丽英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导致在城市中出现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而后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动因出发,探析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阙维民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在许多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已有著述。在已经公布的六批总计23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工业遗产171项,其中古代传统工业遗产计为14类149项,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传统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暨工业遗产研究领域,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传统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国际同一研究领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运用地理学的观念与方法,阐述了中国传统工业遗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保护现状以及研究展望,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柳巧云  阙维民  
南通张謇实业群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起源标志,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积极救国理想与实践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其"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是中国近代自主探索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开端。本文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视野,分析张謇实业群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国内外类项比较甄别出其独特的遗产价值,并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萍  
随着传统工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早期工业基地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传统工业基地通过另选新址的方式建立起新的生产结构体系。在此情况下,原有的工业基地被废弃,形成了所谓的工业遗产。为发挥工业遗产基地的价值,通过工业遗产基地的重构与设计,从而赋予工业遗产基地新的社会功能,并形成以创新设计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传统工业遗产基地的再利用提供参考。同时,借助"空间本体"的重构与设计是现代建筑理论体系中演化分析方法的直接体现,通过对工业遗产基地环境空间元素的重构,实现空间特征的持续转变,以满足工业遗产基地新功能设定的相关需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军  刘丽华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张锦玲  刘盈军  
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从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与深层的区划制度性的缺失这两个层面来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和冲击,说明区域的权力核心、权力结构等的存废(表现上即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区域特色的形成和维系、也即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而认为,行政区划及其形成的政区权力结构,除了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的作用而外,还有社会性、文化性的作用;故应尽量稳定,其调整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除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便利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地方文化特性维系和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且应以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为重要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彩云  康嘉  邹艳梅  
文章以唐山为例,从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互动效应出发,对依托工业遗产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现状、优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展工业遗产衍生产品类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  韩福文  
农村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工业遗产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些农村工业遗产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正面临着被毁坏和消失的危险。因此,尽快开展农村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及时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濒危的农村工业遗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工业遗产的作用,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  韩福文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遗存有丰富的工业遗产,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进行保护和旅游利用除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外,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强有力的支持体系等,不仅能够加快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发展,而且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