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2)
- 2023(4539)
- 2022(3961)
- 2021(3901)
- 2020(3190)
- 2019(7239)
- 2018(7218)
- 2017(13395)
- 2016(7515)
- 2015(8555)
- 2014(8294)
- 2013(8153)
- 2012(7907)
- 2011(6902)
- 2010(6880)
- 2009(6382)
- 2008(6148)
- 2007(5477)
- 2006(4926)
- 2005(4254)
- 学科
- 济(28608)
- 经济(28578)
- 管理(18000)
- 业(15356)
- 企(11589)
- 企业(11589)
- 方法(10199)
- 地方(10179)
- 农(8875)
- 数学(8669)
- 数学方法(8460)
- 中国(7982)
- 学(6937)
- 农业(6096)
- 财(6015)
- 业经(5902)
- 制(5083)
- 理论(4863)
- 贸(4712)
- 贸易(4704)
- 地方经济(4611)
- 环境(4494)
- 易(4443)
- 和(4209)
- 融(3841)
- 金融(3838)
- 技术(3723)
- 体(3592)
- 银(3576)
- 银行(3568)
- 机构
- 大学(100677)
- 学院(100044)
- 研究(35435)
- 济(34702)
- 管理(34575)
- 经济(33641)
- 理学(29342)
- 理学院(28821)
- 管理学(28069)
- 管理学院(27884)
- 中国(26815)
- 科学(24076)
- 京(22942)
- 所(17780)
- 农(17465)
- 中心(17450)
- 江(16818)
- 范(16741)
- 师范(16591)
- 财(16303)
- 研究所(16123)
- 州(16107)
- 业大(15372)
- 北京(14005)
- 农业(13722)
- 师范大学(13629)
- 院(13391)
- 财经(12739)
- 省(11825)
- 技术(11349)
- 基金
- 项目(68034)
- 科学(53352)
- 研究(48957)
- 基金(48616)
- 家(42715)
- 国家(42351)
- 科学基金(36359)
- 社会(30098)
- 社会科(28341)
- 社会科学(28334)
- 省(27391)
- 基金项目(26794)
- 自然(24519)
- 自然科(23973)
- 自然科学(23966)
- 自然科学基金(23506)
- 划(22936)
- 教育(22383)
- 编号(20296)
- 资助(19223)
- 成果(16695)
- 重点(15124)
- 发(14895)
- 课题(14315)
- 部(14160)
- 创(13446)
- 科研(12767)
- 创新(12619)
- 大学(12541)
- 计划(12392)
共检索到156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华松 李志刚 肖扬 黄耿志 陈昆仑
从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立场看,城市道路的修建是一个资本积累和空间修复的过程,道路扩建的初衷是改善公共利益,但会对之前的地方社会文化系统、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产生深远影响。从空间不平等和城市权利的理论视角,聚焦于快速城市化大都市广州一座桥梁扩建过程的始末,深入探讨这样一个试图改善公共利益的空间工程如何导致空间不平等和空间剥夺,引起了怎样的空间冲突,最后引发了怎样的社会抗争的事件。研究发现:扩桥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再生产,更是社会与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政府主导的"空间修复"导致了居民的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地方的消失"。
关键词:
空间修复 空间不平等 城市权利 广州大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素红 杨文越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是跨江大桥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机制中的两种不同力量。政府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轴线、节点等空间要素的形成;市场则在跨江大桥建设改变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区位关系的条件下,推动了资本空间与地租空间的重构,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
跨江大桥 城市空间 广州 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铭秋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铭秋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丹阳 陈逸 黄贤金 宋娅娅 李升峰 施利锋
空间冲突是国土空间优化乃至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据此,构建了基于空间冲突的国土空间优化思路,并以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优越、多宜性强,区域资源环境具有高承载性的江苏省为例,分析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导致的耕地资源紧缺、局部地区环境负荷持续增大等空间冲突,以及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基于限制性地域因子的国土空间优化模型,从而将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农业生产适宜区域以及城镇建设适宜区域比例分别为:8.81%、54.24%、46.92%的主体功能冲突型国土空间,优化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占比分别为14.46%、59.51%、26.03%的主体功能格局,体现了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农业大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特征,为减缓生态、城镇、农业的空间冲突,科学开展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鹰 秦奋 张新长
生态安全隐患区域的空间检测和获取对城市生态安全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智能计算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冲突与生态安全隐患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1空间冲突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在城市生态用地占广州市总面积的15%、30%和50%情景下,分别占空间冲突总面积的95.40%、86.28%和77.45%,白云、花都、天河和番禺是空间冲突发生的主要区域。与之相反,城市核心区冲突区域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50%情景时,空间冲突区域面积急剧增加,广州市城市生态用地控制指标面临着巨大的空间冲突压力。2城市生态安全隐患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在50%情景时,城市边缘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国华 彭佳捷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探索性工作。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空间经济冲突、空间生态冲突、空间社会冲突和空间复合冲突4类;空间冲突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变化,其可控性级别可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个层次;空间冲突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空间资源失配、空间开发失序、生态系统失衡和社会发展失稳等。
关键词:
空间冲突 城市化 空间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士梅 艾东 付野
为研究未来空间科学规划,降低区域生态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安全,对昆明市空间冲突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基础上,探测昆明市1995—2015年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变化,并对研究区空间冲突强度及其主导驱动因素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昆明市在1995、2005、2015年空间冲突强度均值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分别为0.188、0.190、0.206,处于稳定可控范围,空间生态风险性低,但严重失控区的空间面积逐年增加,可控区面积逐年减少;2)不同的空间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强度差异大。其中,林地、草地、耕地的空间冲突强度低,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空间冲突强度相对较高;3)地理探测因子探测器表明了人口、GDP是研究区形成空间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交互探测器进一步解释了人口与GDP、人口与高程、人口与距道路距离的组合,协同作用大,共同作用区域空间冲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晨 岳岚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历了逆城市化和都市蔓延,分散开发建设模式致使大量的农田被侵蚀,农业生产用地和产业链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由于传统规划在理念和技术方法上都无法应对这一问题,所以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政府和学者展开了建设开发和农业保护的城乡统筹研究。首先对城乡冲突的问题和传统规划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对地块开发引导、开发权转让等城乡统筹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描述,并针对我国的城乡发展和规划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美国城乡统筹的研究,力求为我国目前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城乡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三百 孙鹏 张可云
住房及其不平等是中国居民自古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更需重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个体微观数据计算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住房不平等程度,并运用空间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住房不平等呈现显著的时空演化特征。总体上住房不平等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四大板块、南北方和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住房不平等程度最低。东北和华北地区城市住房不平等有显著的低值集聚特征,东南沿海地区有显著的高值集聚特征,但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的城市逐渐减少。同时,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而不同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的相关性样式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维进 徐春华
本文将区域邻接关系引入传统基尼系数,构建了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并基于地级区划数据测度了中国省域的空间基尼系数,以反映中国空间不平等水平。同时,将区域之间的商品贸易分解为需求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基于2006—2020年有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技术考察了需求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对省域空间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贸易的需求引致增长会促进省域空间基尼系数上升,但是结构增长会抑制省域空间基尼系数上升,整体上结构增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需求引致增长的促进作用,兼具短期和长期效应。运用共同因子法处理需求引致增长、结构增长与空间基尼系数之间的内生性之后,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稳健性,且空间不平等具有时空维度的循环因果累积效应。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树宏
人力资本是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导致长期区域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地区人力资本不平等及其演化将会影响到未来地区发展格局。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核密度分布、重心测度及其耦合模型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对1985—2016年期间中国地区人力资本不平等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演进呈现出每隔十年一个阶段的起伏波动特征,当前处在下降周期阶段,其空间分布的极化趋势明显,呈现出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马太效应",人力资本不平等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2)中国人力资本重心的空间变迁经历了1985—1992年的循环往复阶段、1992—2010年的东南迁移阶段和2010—2016年的向西迁移阶段,人力资本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耦合程度越来越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艳华 唐承丽 周国华 何胜 邱永红 石亮 张浩中
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基本指向在于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结构比例、空间组合以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不协调。基于此,论文借鉴景观生态指数理论与方法,构建空间类型冲突指数(STC)、空间格局冲突指数(SSC)以及空间过程冲突指数(SPC),并明确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区测度与验证,实证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冲突指数构建的科学性及其地理学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佳捷 周国华 唐承丽 贺艳华
空间冲突是城市化过程中各种矛盾形成与激化的直接原因,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测度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冲突水平,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模式、避免区域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长株潭近年来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量化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外部压力值、生态风险暴露值、生态风险效应值3个因子,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长株潭地区的空间冲突水平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的空间冲突作用强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3—2008年其冲突指数均值由0.264增长到0.323,且严重失控级别空间冲突的区域面积比例增幅最大,达1.07倍;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强度不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俊
基于上海市83个居住小区的调查发现,城市社区邻里冲突普遍存在,而以往的研究均强调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社会交往功能,存在忽视因争夺公共空间引发的邻里冲突的问题。在分析因争夺公共空间引发的邻里冲突的特征、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超大城市邻里冲突的对策,即通过推动实施城市与社区的协同治理、社区与居民的共享共治、空间社会秩序的自然生长等措施,缓解因争夺公共空间引发的邻里冲突,提高社区的治理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