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2)
- 2023(13961)
- 2022(12415)
- 2021(11789)
- 2020(9738)
- 2019(22111)
- 2018(21932)
- 2017(42396)
- 2016(22661)
- 2015(25186)
- 2014(24614)
- 2013(23928)
- 2012(21674)
- 2011(19357)
- 2010(19248)
- 2009(17883)
- 2008(16883)
- 2007(14535)
- 2006(12766)
- 2005(10783)
- 学科
- 济(85142)
- 经济(85027)
- 管理(67333)
- 业(62500)
- 企(52927)
- 企业(52927)
- 方法(40112)
- 数学(33460)
- 数学方法(33089)
- 农(23687)
- 财(21947)
- 中国(21703)
- 业经(19944)
- 学(19341)
- 环境(17296)
- 地方(16839)
- 理论(16145)
- 农业(16009)
- 贸(15907)
- 贸易(15899)
- 易(15408)
- 和(14699)
- 制(14389)
- 务(14288)
- 财务(14223)
- 财务管理(14198)
- 划(14153)
- 技术(13706)
- 企业财务(13449)
- 银(12140)
- 机构
- 学院(313841)
- 大学(313792)
- 管理(127554)
- 济(119418)
- 经济(116786)
- 理学(111606)
- 理学院(110343)
- 管理学(108409)
- 管理学院(107857)
- 研究(100617)
- 中国(72900)
- 京(65880)
- 科学(63752)
- 财(54419)
- 所(49074)
- 农(46829)
- 业大(46090)
- 中心(45359)
- 研究所(45154)
- 财经(44737)
- 范(43842)
- 江(43636)
- 师范(43472)
- 北京(41186)
- 经(40722)
- 院(36955)
- 农业(36655)
- 州(36129)
- 师范大学(35343)
- 经济学(34974)
- 基金
- 项目(221698)
- 科学(175220)
- 研究(163295)
- 基金(161494)
- 家(140713)
- 国家(139257)
- 科学基金(120275)
- 社会(103361)
- 社会科(97699)
- 社会科学(97673)
- 基金项目(86709)
- 省(86191)
- 自然(78585)
- 自然科(76720)
- 自然科学(76702)
- 自然科学基金(75336)
- 教育(75019)
- 划(72529)
- 编号(67147)
- 资助(65668)
- 成果(53368)
- 重点(48864)
- 部(48488)
- 发(46654)
- 创(46313)
- 课题(45156)
- 创新(42946)
- 科研(42449)
- 国家社会(41971)
- 教育部(41918)
- 期刊
- 济(128760)
- 经济(128760)
- 研究(87788)
- 中国(53698)
- 学报(48836)
- 科学(45992)
- 管理(44976)
- 农(42421)
- 财(39986)
- 大学(37048)
- 教育(35961)
- 学学(34828)
- 农业(30030)
- 技术(25030)
- 业经(22960)
- 融(21842)
- 金融(21842)
- 财经(20844)
- 经济研究(20318)
- 经(17761)
- 图书(17099)
- 问题(16396)
- 科技(15506)
- 业(15083)
- 理论(14579)
- 版(14506)
- 商业(14495)
- 资源(14280)
- 技术经济(13810)
- 现代(13742)
共检索到438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洪 涂红伟
国家公园在为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承受着游客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他人不文明行为与游客道德认知在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机制。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326名游客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他人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当他人不文明行为较少时,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2)他人不文明行为负向影响道德认同,正向影响道德推脱;(3)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对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游客产生道德认同倾向时,能够增强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而当其产生道德推脱倾向时,这种正向影响被削弱;(4)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他人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文章为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和道德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范畴,也可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游客行为管理和道德认知引导两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涛 刘晶岚
国家公园是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游客行为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构建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试点的566名游客为样本,探索地方依恋、满意度和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可作为游客满意度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中介变量;情境因素直接作用于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因此,在传统的游客规范之外,应该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培养游客对国家公园的情感,同时管理者与游客需要共同创造优美的景区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明 殷程强 罗春婷 王小莹 张腾飞 王家霖 张玉玲
游客环境保护行为日益成为旅游研究中的热点,却尚未有从道德推脱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借助道德推脱理论和亲环境行为理论构建文明旅游行为的影响模型,解释旅游情景下游客文明旅游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选取2018年7月的热门电影中虚拟城市"西虹市"为案例,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网路调研收集292份有效问卷,通过SPSS 23.0建立道德推脱整体及其八个维度与文明旅游行为的线性关系模型,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道德推脱自我感知往往低于实际文明行为(游客道德自我感知往往高于实际文明行为);(2)道德推脱与文明旅游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3)道德推脱八个维度均与文明旅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且仅有"道德辩护"和"有利比较"两个方面表现出轻微的负向影响,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知识缺乏对文明旅游行为的阻碍。研究结论为游客亲环境行为中道德推脱的影响首次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并为道德推脱约束下,如何激发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促进旅游地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立 葛健 龚箭
旅游业作为统筹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尽管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居民视角,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章以游客重游意愿作为切入点,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游客的283份问卷调查数据,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32、0.26;旅游感知价值对于重游意愿的影响部分成立,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对重游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2、0.18;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3。(2)游客满意度在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在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地方依恋较高群体路径系数为0.32;地方依恋较低群体路径系数为0.15。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对游客感知价值的维护与提升;二是重视对游客满意度的提升;三是不断挖掘特色文化,增强游客地方依恋情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加琪 郭剑英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的基本特征、环境影响行为态度进行调查。结合spss18.0软件分析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的相关性,并且对景区提出针对游客破坏环境行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破坏环境行为有相关性,特别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大部分游客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约束自身行为,但其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约束管理、教育管理和引导管理。
关键词:
生态景区 游客特征 行为 相关性 溱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茜 杨东旭 李文明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意愿"理论,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分析环境知识(认知)、环境敏感性(情感)和地方依恋(态度)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知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敏感性,但并不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其中环境敏感性和地方依恋是环境知识和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环境敏感性、地方依恋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规制路径,培育游客自发的亲环境行为,探索通过增加游客环境知识、提高游客的环境敏感性、培育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等旅游地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创新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开淼 郭进辉 林育彬 付来侠 孟芳 郭伟锋
国家公园游憩空间是我国户外游憩活动和生态旅游体验的热点区域,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资源保护与生态体验、全民福利、社会公平、居民福祉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家公园游憩空间管理主要内容,包含资源环境管理、游客管理和游憩服务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旅游大数据来源、特征以及研究新范式;归纳了国家公园游憩空间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的四个重点内容,包括大数据引导国家公园游憩空间资源评价、游客空间行为、游憩承载力预警和生态体验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大数据研究范式下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对资源环境影响最小化和游憩体验质量最大化以及对游憩空间的可持续管理。
关键词:
旅游大数据 国家公园 游憩管理 研究范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夏福斌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以"好公民"为视角,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与后果,至今少见从第三方(旁观者)视角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对旁观者而言,他们可能对"好公民"的组织公民行为本身、动机以及结果形成负面认知,因而可能做出伤害"好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为系统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这种不道德旁观者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下研究"旁观者不道德侵害好公民"之问题的新思路,分别依据社会比较理论、情感事件理论以及归因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过程机制。这一前瞻性的探索工作,不仅剖析了旁观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对"好公民"做出不道德行为,而且也为研究"组织公民行为的黑暗面"探究了一种新的可能方向,推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组织公民行为 不道德行为 利他行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詹姆斯·泰勒 王立勋
随着网上课程的大量涌现,我们亟须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得强有力的依据,为网上教学的实践提供指引,为网上教学质量提出评价标准。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今教学论中的某些元素的分析,架构一个基于实证研究的框架,进而发展教学设计的原理,成为网上教与学的实践基础。通过实证研究获得的结果,既信度良好,而且切实可行,可以成为发展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
网上教学原理 网上教学设计 网上实证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王淋辉 陈秋华
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和视觉评价方法研究游客等待检票、景区观光车、九曲溪竹筏3个主要旅游拥挤节点的排队拥挤感知状况,分析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等待时间的游客拥挤规范。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来访次数、组织方式、停留时间与天气感知的游客显著影响拥挤感知程度;基于等待时间与可接受度的曲线拟合确定了检票口、观光车和竹筏的拥挤感知规范的等待时间标准分别为10.9 min、15.6 min和47.6 min。等待时间-拥挤可接受曲线可作为拥挤感知规范标准为游客排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吴泳琪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性。国家公园既是人类居住区,又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国家公园不仅是一个社会空间,更是一个具有系统复杂性和主体多元性特征的环境。协同环境治理被定义为“广泛和包容意义上的环境管理的协同方法”(2)。所谓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