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5)
2023(7198)
2022(5412)
2021(5154)
2020(4135)
2019(9157)
2018(9300)
2017(16342)
2016(10222)
2015(11602)
2014(11962)
2013(10789)
2012(9712)
2011(8762)
2010(8870)
2009(7992)
2008(7930)
2007(7175)
2006(6557)
2005(6228)
作者
(25995)
(21550)
(21346)
(20542)
(13749)
(10135)
(9889)
(8396)
(8373)
(7854)
(7201)
(7170)
(6897)
(6785)
(6747)
(6661)
(6564)
(6455)
(6288)
(6097)
(5624)
(5337)
(5298)
(5036)
(5020)
(4915)
(4778)
(4704)
(4380)
(4287)
学科
(30969)
经济(30926)
管理(22414)
(20989)
教育(20218)
(17704)
企业(17704)
中国(17147)
方法(11667)
(10869)
理论(10682)
业经(9727)
(8934)
数学(8480)
数学方法(8311)
(7851)
(7770)
发展(7218)
农业(7209)
(7096)
教学(6924)
地方(6768)
(6389)
产业(6082)
技术(5608)
(5522)
(5162)
(5064)
银行(5056)
(5046)
机构
大学(136429)
学院(132287)
研究(48218)
(44510)
管理(43626)
经济(43266)
理学(37651)
理学院(37117)
管理学(36162)
管理学院(35888)
(30513)
中国(29917)
教育(29856)
(29069)
师范(28884)
科学(28415)
(23803)
师范大学(23702)
(21929)
(21621)
研究所(21576)
中心(20546)
北京(19810)
(19796)
技术(17786)
(17273)
财经(17162)
(17152)
业大(17137)
职业(15987)
基金
项目(84429)
研究(69185)
科学(68568)
基金(58515)
(50001)
国家(49387)
社会(42402)
科学基金(42024)
教育(40124)
社会科(39746)
社会科学(39739)
(34193)
编号(31178)
(30553)
基金项目(29880)
成果(28746)
自然(25087)
自然科(24558)
自然科学(24554)
课题(24545)
自然科学基金(24152)
资助(22832)
(20788)
重点(20529)
(20254)
(19240)
规划(18987)
项目编号(18773)
(18470)
教育部(18284)
期刊
(50767)
经济(50767)
教育(50385)
研究(48940)
中国(36187)
学报(19540)
(18983)
科学(18093)
(16816)
管理(16349)
大学(16348)
技术(14191)
学学(13674)
农业(12648)
职业(12409)
(10178)
金融(10178)
财经(8933)
业经(8686)
技术教育(8061)
职业技术(8061)
职业技术教育(8061)
(7780)
论坛(7780)
(7766)
图书(7675)
经济研究(7571)
(7330)
问题(7064)
(6814)
共检索到208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齐军  
面对百余年来的争论,对道德行为差序化进行重新审视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道德行为选择差序化进行文化审视可以发现,以"仁"为主导的道德行为选择的差序化体现在或遵循父子亲情之私德或遵循公职法则之公德的差等之序,而文化发展路向迷失中的道德行为选择因传统的道德秩序遭到破坏而新的道德秩序无法及时建立,其行为选择陷入"失序"的差序化,甚至呈现出"去道德化"的不良倾向。作为在教育上的应对,道德教育需在文化的关联上由融合到断裂再走向弥合,在价值观上由清晰到混沌再走向澄明,在主体性上由重视到遮蔽再走向彰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永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凌洋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师的道德领域并非一个"利益虚无特区"。教师道德不仅具有自利性,亦存在成本与收益。趋利是教师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而成本与收益则对教师的行为选择发挥支配作用。教师在道德成本与收益的约束下,作出了自己的行为选择;同时,教师也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重博弈中,选择道德行为或失德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握教师道德成本与收益,对我国教师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敏  周生江  于海涛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坚韧、严谨人格维度和协调性、集体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利己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活跃、坚韧人格在协调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活跃、坚韧、严谨人格在集体性、利己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人格在进取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严谨人格在公德观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人格在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华  朱征  杨朦晰  李艳  
领导底线心智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业绩要求的底线目标而忽略道德准则等其他需要优先考虑事项的一种思维模式。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通过分析245对上下级匹配数据发现:当团队领导者底线心智程度较高时,团队成员更可能为获取本团队的利益而实施不道德行为,即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道德推脱在领导底线心智与员工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领导底线心智可能使员工通过在心理上将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归责于作为权威人物的领导者,或者以团队利益为指向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开脱,而减轻道德负罪感和良心谴责。同时,团队成员对团队领导的认同程度越高,领导底线心智的上述影响作用越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加剧团队间的不良竞争,不利于团队间协作,对组织有较大危害。本文的研究结论提示企业,应警惕和纠正领导者的底线心智,培养大局观,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引导,促进团队间的良性竞争与协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文武  
本文考虑城乡转型背景下社会网络的信息披露功能,构建个人道德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囿于行为信息传递障碍和滞后性,个人根据社会网络的状态做出行为决策,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城乡转型带来社会网络变动及不确定性,降低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通过主体基模型对群体行为演化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状态显著影响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和演化路径,城乡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割裂表现为声誉机制缺失的负向激励,抑制了个人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入第三方治理后,社会群体的行为演化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强烈的矫正趋势,但并未提高群体行为的平均道德水平。只有进一步增强精准奖惩和精细化治理,社会群体行为的代际演化速度和整体道德水平才会达到更好状态。本研究为城乡转型时期的道德秩序变迁提供了演化视角的经济学解释和社会精准治理的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文武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带来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复杂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冲突和道德转型的争论及反思。本文将信用和道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探讨道德行为关联信用积累的动态演化过程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分析了成本收益权衡下个人行为选择的机制和逻辑。研究发现,由于信用传递障碍和滞后性,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信用不能够很快被其他社会合作者感知,个人倾向于减少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与获取经济收益的信用相割裂导致个人更多选择私利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道德供给的不足。本文还结合社会典型道德事例从惩恶扬善机制、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角色和个人理性等角度对模型进行扩展,探讨了道德与信用关联激励下个人道德行为决策和社会道德变迁的规律。本文认为从根本上激励个人增加道德供给仅仅依靠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就事论事”的奖惩等传统手段可能“治标”但无法“治本”,要进行综合的制度体系设计和改革,其中关键是建立一个扭结道德行为和市场经济、关联长效成本收益的网络化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龙  
对商业道德行为的一种经济学分析王小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710069)本文是我在荷兰蒂尔堡大学学习期间的独立研究成果。在文章的写作期间,我的导师LexMeiJdam教授给予了许多启发和修改建议,在此深表感谢。但是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将由我负责...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茅锐  张文青  范文  
介绍了美国历史协会处理类似问题的传统举措和新千年之后采取的新措施,并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伟  刘益  王龙伟  刘婷  
近年来,由企业不道德行为引发的企业"丑闻"已经导致许多著名企业的破产,这也使得企业不道德行为成为管理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企业不道德行为的研究相对薄弱。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国外对于企业不道德行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不道德行为的内涵和测量;接下来梳理了不道德行为的理论研究流派,对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和结果进行了回顾,并讨论了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管理方式;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永强  李剑南  史亚莉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员工非道德行为在国外刚刚起步,而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整理和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员工非道德行为的影响,并以销售人员为例分析了关系类型和关系结构与非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过去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了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燕  
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大学生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关系,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大学生道德行为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状况实际水平的客观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在思想活跃最前端的当代大学生,其道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伍晓奕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职业形象维护、合理导购、服务质量保障、守法行为等多个组成成分;导游人员感知的组织伦理氛围对四类职业道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处在高伦理标准的旅行社中,导游人员更可能表现出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组织的员工工作结果控制系统对导游人员的两类职业道德行为"合理导购"和"守法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金岑   程豹   罗文豪  
基于“涓滴”效应框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文构建一个“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员工”逐级影响的多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不道德行为的“涓滴”效应。针对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收集了87个团队共450名员工的多时点上下级追踪配对数据。研究表明: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在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上下级社会交换正向调节了下属的学习效果。本文丰富了不道德行为在组织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同时也启示领导者“以身作则”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贡献、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