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8)
- 2023(7535)
- 2022(6235)
- 2021(5766)
- 2020(4556)
- 2019(9991)
- 2018(9762)
- 2017(18628)
- 2016(10211)
- 2015(11201)
- 2014(11266)
- 2013(10887)
- 2012(9864)
- 2011(8995)
- 2010(9117)
- 2009(8785)
- 2008(8734)
- 2007(8152)
- 2006(7301)
- 2005(6749)
- 学科
- 济(37192)
- 经济(37033)
- 管理(34143)
- 业(29623)
- 企(26844)
- 企业(26844)
- 方法(13817)
- 制(13670)
- 财(13406)
- 业经(12151)
- 农(11945)
- 中国(11478)
- 数学(9693)
- 数学方法(9535)
- 体(9404)
- 理论(8437)
- 学(8347)
- 和(7950)
- 体制(7903)
- 务(7748)
- 财务(7726)
- 财务管理(7706)
- 农业(7383)
- 企业财务(7350)
- 银(7280)
- 银行(7261)
- 行(6933)
- 融(6786)
- 金融(6782)
- 划(6657)
- 机构
- 大学(146739)
- 学院(145991)
- 济(57945)
- 经济(56625)
- 管理(52763)
- 研究(50782)
- 理学(44879)
- 理学院(44371)
- 管理学(43587)
- 管理学院(43292)
- 中国(37813)
- 财(31943)
- 京(30412)
- 科学(29785)
- 所(25528)
- 财经(24214)
- 江(23873)
- 农(23751)
- 研究所(22683)
- 中心(22569)
- 经(21731)
- 业大(20807)
- 范(19236)
- 师范(19045)
- 北京(19028)
- 院(18786)
- 经济学(18198)
- 农业(18178)
- 州(18164)
- 财经大学(17859)
- 基金
- 项目(96148)
- 科学(76108)
- 研究(72622)
- 基金(69691)
- 家(60399)
- 国家(59850)
- 科学基金(51084)
- 社会(48512)
- 社会科(44742)
- 社会科学(44727)
- 省(38087)
- 基金项目(36071)
- 教育(33986)
- 划(31698)
- 自然(31131)
- 自然科(30382)
- 自然科学(30375)
- 自然科学基金(29841)
- 编号(29195)
- 资助(27553)
- 成果(25785)
- 制(24330)
- 重点(21979)
- 部(21796)
- 课题(21354)
- 创(20405)
- 发(20221)
- 性(19750)
- 国家社会(19709)
- 创新(19071)
共检索到22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宇晴 胡志光
本文通过对“道德管制”和“有效威胁”两种社会规则形成方式进行探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身具备形成规则的有效机制。政府需要尽可能减少传统的以道德作为衡量标准的直接行为管制手段的运用,采用以维护市场参与各方平等地位为目标的,利用一系列法律、行政等制度化手段,确保市场规则自发形成机制的有效运作,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道德管制 有效威胁 社会规则 公共管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立成 周立 潘素梅
逐利的食物体系A模式导致了食品市场的"脱嵌"和严重的食品安全威胁。由此,家计经济条件下食品安全"社会共保"机制被破坏。作为"双重运动"的一种社会自我保护形式,农户和城市消费者逐渐转向"个体自保":农户进行"一家两制"的食品差别化生产;城市消费者进行"一家两制"的食品差别化消费。本文利用波兰尼的"社会自我保护"、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和概念,提出食物体系中的"一家两制"现象,并借鉴托达罗、史密斯的多重均衡理论,讨论市场重新"嵌入"社会的可能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乔时 姚唐 王宁 曹花蕊 易牧农
营销学者在探究绿色消费议题方面做了众多开创性工作,然而针对诱因不同的环境威胁是否以及通过怎样的心理路径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将环境威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发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道德情绪视角出发,通过4组实验来检验两类环境威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心理机制。实验1证实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都会促进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实验2发现面对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消费者“外察”的思维模式会起到主导作用,此时敬畏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面对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消费者“内省”的思维模式会起到主导作用,此时内疚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实验3和实验4进一步检验了自然联结性和道德提升感的调节作用,即面对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自然联结性高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敬畏感;面对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道德提升感高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内疚感。
关键词:
环境威胁 绿色消费 道德情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钟志平
消费威胁的事件不断出现,已日益引起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在回顾总括人类对消费威胁的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威胁产生的机制,并就控制消费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消费环境 消费威胁 标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璐 刘奂辰
文章借鉴社会认同理论作为分析基础,研究了用工双轨制组织中非在编员工的认同威胁现状,探索并提出缓解及消除非在编员工认同威胁的具体应因措施。通过消除非在编员工与在编员工之间的群际差异,增进两类员工群体间的互相理解,从而加强其组织内所有员工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促进组织以及员工的共同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永臻 蓝庆新
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是效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所有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最终都取决于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成为一个可信威胁,而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在政府“父爱”的关怀下,这种威胁是不可信的,这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压力进行创新,得过且过,效益低下是自然的结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只有弱的动力去监督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也并没有建立起内部的制衡机制,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很突出,经营者可以“任我行”。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低效与其独特的产权制度密不可分,国有资产分步骤、有条理、有规则地退出竞争性领域,这是改革的关键。引进机构投资者,加强市场监督,加大剩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富兴
情感型社会形态和契约型社会形态是认识我国社会的状况和性质的一个社会学视角。这两种社会形态在我国社会中是一种共时性存在。在道德教育实践中 ,忽视这两种社会形态是学校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应辩证地区分这两种社会形态 ,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此为起点 ,重新设计或修订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阳 张立民
本文在理论上深入分析审计制度安排中独立性威胁现象及审计委员会制度对独立性威胁的制约作用之后,基于2002—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基本情况,以审计意见和事务所变更为反应变量,对审计委员会制约独立性威胁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不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说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不能有效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但这同时也是反映政策效应的结果,即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倾向于主动配合监管政策设立审计委员会。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不能令审计师免于因出具令上市公司不满的审计意见而被改聘的结果,说明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未能在制约独立性威胁方面发挥作用,该结论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博弈分析认为,从监管的角度看,要保证保荐人制度的有效性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使虚假信息能够被及时识破;二是在发现发行人和保荐人通过虚假信息获得发行资格后,应该对其实施较为严厉的惩罚,加大其违约成本。作者指出,不能因为建立保荐人负责制度而忽视或放松对市场的监管。
关键词:
保荐人 博弈分析 贝叶斯均衡 证券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许晔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退出威胁 高管减持 机会主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靖飞 李成贵
本文针对国内种业外资威胁论的主要观点,从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对种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户经济利益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中国种业还未达到威胁程度,要积极利用跨国种子企业扩张的机遇,创新国有种业科研创新体系,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控和监管,积极推广跨国种子企业生产研发方面的先进经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门柯平 孙慧 寇明龙
文章运用GTAP-E模型,分别设置了发达经济体单方面征收碳关税、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和差异化碳关税、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和差异化碳税五种减排情景,来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碳关税未有效防止碳泄露,同时不利于双方的GDP增长,不能有效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水平的碳税,虽降低了碳排放量,但也给中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征收差异化的碳税相比于征收同等水平的碳税,在降低全球碳排放的同时,中国实际GDP和居民福利的下降幅度更小,因此其是应对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关键词:
碳关税 碳税 碳减排 碳泄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门柯平 孙慧 寇明龙
文章运用GTAP-E模型,分别设置了发达经济体单方面征收碳关税、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和差异化碳关税、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和差异化碳税五种减排情景,来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碳关税未有效防止碳泄露,同时不利于双方的GDP增长,不能有效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征收同等水平的碳税,虽降低了碳排放量,但也给中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征收差异化的碳税相比于征收同等水平的碳税,在降低全球碳排放的同时,中国实际GDP和居民福利的下降幅度更小,因此其是应对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关键词:
碳关税 碳税 碳减排 碳泄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君
增强社会认可度是高质量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中排第一位的是社会认可度(占68.62%)。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而要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关键是识别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威胁。社会认同威胁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泰弗尔(Tajfel)提出来的,其是指个体与其他一些群体相比,无法得到正向的、积极肯定的社会评价。社会认同威胁往往发生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身上,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遭受歧视或不公正对待。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社会认同威胁可分为分类威胁、群体价值威胁、接纳威胁、区别性威胁和合理性威胁等类型。基于社会认同威胁的视角,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困境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低社会地位的分类威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其重视程度毋庸置疑,但现实情况是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社会中却会遭受身份质疑与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公平对待,这就难以让受教育者将个人未来发展前景与能够获得体面稳定的工作岗位相联系。二是被低估的群体价值威胁。
关键词:
社会认同威胁 社会认可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静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过去所强调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外部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部因素对两种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外部因素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