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4)
2023(7539)
2022(6213)
2021(6069)
2020(4979)
2019(11421)
2018(11472)
2017(18977)
2016(11454)
2015(12749)
2014(12921)
2013(11704)
2012(10983)
2011(10153)
2010(10731)
2009(9736)
2008(9619)
2007(9108)
2006(8329)
2005(7687)
作者
(32417)
(26893)
(26665)
(25406)
(17298)
(12941)
(12253)
(10649)
(10343)
(9781)
(9230)
(9183)
(9052)
(8814)
(8630)
(8217)
(8159)
(7939)
(7939)
(7534)
(7142)
(6853)
(6577)
(6364)
(6235)
(6018)
(6018)
(5991)
(5531)
(5489)
学科
(32256)
经济(32196)
管理(24889)
(21658)
教育(21128)
(18062)
企业(18062)
中国(17392)
(14122)
理论(12271)
(10452)
方法(9514)
(9161)
(8798)
教学(8011)
(7821)
业经(7693)
(6917)
金融(6908)
数学(6763)
(6661)
银行(6631)
数学方法(6560)
(6454)
(6443)
技术(6403)
农业(6393)
地方(6019)
(6007)
(5663)
机构
大学(159478)
学院(152027)
研究(61498)
(48813)
经济(47301)
管理(45869)
中国(39779)
科学(38349)
理学(37891)
(37498)
理学院(37206)
管理学(36094)
管理学院(35766)
教育(33211)
(32571)
师范(32298)
(32221)
研究所(29235)
(27753)
(26673)
师范大学(26455)
(26339)
中心(25624)
北京(24982)
业大(22568)
技术(22415)
(22042)
农业(21473)
(20689)
财经(19596)
基金
项目(94552)
研究(74804)
科学(74281)
基金(63760)
(57201)
国家(56147)
科学基金(45410)
社会(43261)
教育(42658)
社会科(40295)
社会科学(40281)
(38282)
(34711)
编号(32554)
基金项目(31823)
成果(31285)
自然(28002)
自然科(27343)
自然科学(27325)
课题(27314)
自然科学基金(26811)
资助(25596)
重点(23447)
(22674)
(21942)
(21127)
(20032)
项目编号(19722)
规划(19676)
(19408)
期刊
(62086)
经济(62086)
研究(59385)
教育(55929)
中国(47061)
学报(30632)
(25812)
科学(24731)
大学(24198)
(21693)
学学(20884)
管理(18896)
农业(17104)
技术(16780)
职业(13723)
(11605)
金融(11605)
财经(11210)
图书(10156)
(9809)
(9633)
(9505)
论坛(9505)
经济研究(9432)
业经(9243)
(9143)
技术教育(8948)
职业技术(8948)
职业技术教育(8948)
业大(7890)
共检索到259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正梅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申申  常顺利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秀玉   邵龙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本文以此为宗旨试图探讨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服务,以增强德育有效性,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儒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深入人心。弘扬儒家孝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人格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探讨儒家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提出儒家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申圣超  
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这就导致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外在的制度约束尚不够,还需要内在的道德控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包含着优秀的道德思想,可以对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每年的六月份是各类大中专学校学生毕业的时间,除了一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外,其余的人毕业即面临就业。我就是1986年6月师专毕业去一所乡镇中学报到工作的,又于2000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去一所大学报到工作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政府包分配,不管你愿不愿意,毕业了总有一个工作岗位等着你,那个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文  
儒家伦理思想曾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伦理思想,探讨儒家伦理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西振  
在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纠结:我所创办的企业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是坑骗了顾客、压榨了供应商,还是剥削了员工?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不但企业家的"原罪"问题没有着落,而且还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发现、创新和设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企业利润的源泉来一番哲学思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木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国家财政积累了大量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亟需解决。为此,不久前,中国税务杂志社、浙江财经学院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地方税务局的支持下联合召开了“税收与企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与实际部门的专家就税收与我国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现将专家发言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燕  
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当代教育已经开始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理解主体人生活的现实世界 ,走进人的生活中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中感受道德存在的具体情境。德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促进主体间彼此理解的“视界融合”、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导教育者的德育理解正在成为道德理解的主旋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孟国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滨  
人性理论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它构成伦理道德的理论起点。本文从儒家与基督教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界定出发,力图从中西伦理中心、道德教育依据、道德教育本质三个角度分析两种人性理论于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同预制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晓华  周焱  杨赛楠  
创业活动赋予的社会符号与经济意义将如何影响创业者幸福感?本文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将创业结果实现的外在需求满足与创业活动本身实现的内在需求满足相结合,分析两类需求满足与创业者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边界条件。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内外需求满足与创业者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地区大男子主义会强化外在需求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但会弱化内在需求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公平感知则会强化外在需求与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不仅揭示了创业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同时也扩展了基于转型经济背景下幸福感研究的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