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
2023(1946)
2022(1478)
2021(1663)
2020(1143)
2019(2858)
2018(3006)
2017(3709)
2016(3326)
2015(3859)
2014(4078)
2013(3164)
2012(2910)
2011(2850)
2010(3089)
2009(2524)
2008(2521)
2007(2161)
2006(2010)
2005(1929)
作者
(6136)
(4964)
(4939)
(4897)
(3141)
(2464)
(2434)
(2188)
(1965)
(1880)
(1784)
(1772)
(1752)
(1596)
(1552)
(1550)
(1537)
(1528)
(1526)
(1520)
(1463)
(1372)
(1344)
(1214)
(1192)
(1177)
(1146)
(1131)
(1107)
(1095)
学科
教育(18292)
中国(8130)
教学(5200)
理论(5142)
(3270)
思想(3151)
(3134)
改革(3091)
(3042)
发展(3011)
政治(3010)
高等(2973)
思想政治(2894)
政治教育(2894)
治教(2894)
(2889)
德育(2866)
研究(2790)
教育改革(2760)
学校(2427)
学法(2300)
教学法(2300)
(2203)
教育学(2191)
计算(2158)
算机(2152)
计算机(2152)
机化(2135)
计算机化(2135)
管理(2096)
机构
大学(38002)
学院(33067)
教育(24824)
(16536)
师范(16512)
研究(15712)
师范大学(13974)
(10065)
职业(9881)
教育学(9715)
技术(8424)
科学(8413)
(7506)
北京(7419)
教育学院(7116)
研究所(6873)
职业技术(6750)
(6711)
(5666)
中心(5633)
技术学院(5586)
管理(5337)
教育科(5119)
教育科学(5083)
(5028)
研究院(4721)
中国(4522)
(4517)
理学(4441)
京师(4376)
基金
研究(21498)
教育(19481)
项目(18153)
科学(15821)
成果(12677)
课题(12045)
编号(11880)
(10789)
社会(10400)
(9722)
社会科(9473)
社会科学(9472)
基金(9081)
(8652)
规划(8361)
(7708)
年度(7123)
研究成果(7113)
项目编号(6908)
(6839)
国家(6605)
(6527)
(6224)
(6199)
阶段(6183)
(6060)
教育部(5977)
(5946)
重点(5873)
阶段性(5692)
期刊
教育(43009)
研究(21700)
中国(17572)
职业(10283)
技术(7219)
技术教育(6711)
职业技术(6711)
职业技术教育(6711)
高等(4787)
(4665)
经济(4665)
成人(4589)
成人教育(4589)
高等教育(4258)
(3939)
论坛(3939)
大学(3617)
职教(3515)
(3509)
发展(3360)
(3360)
比较(3226)
学报(3002)
教研(2775)
高教(2775)
科学(2524)
远程(2136)
远程教育(2136)
(1881)
图书(1800)
共检索到61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从细节出发建构出直抵心灵深处的德育细节德育普通教师的卓越之路本书是高德胜教授关于生活德育思想走向教育实践的成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生活德育的理论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关于道德学习的,一个是关于生活德育核心思想的,一个是关于生活德育视野下学校德育转型的。第二部分"生活德育的微观运用"由30个细节组成。这些细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与班级生活有明显的联系;第二类,则与校园生活联系紧密;第三类,则与学校整体、教育全局联系紧密。教育现实中,德育很难,很多教师虽有德育之心,但无德育之法,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畏难、推卸、逃避
关键词: 生活德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洁英  
一、历史背景 美国的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联。最初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开办,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宗教的理想,扩大宗教的影响。早期的学校都开设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相对冷淡了。一些学校也取消了宗教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中日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征;在道德教育的传统、历史以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方面,又有着共同之处。研究这些不同点和共同点,对我们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次林  
德目是人类道德经验的凝结点和传递道德经验的抓手。但是,传统的德目概念及其"美德袋"道德教育受到了挑战。作者提出德目是由概念、情境、动机构成的三维结构,德目教育就是德目三维要素的互动与整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德胜  
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传统伦理学多是排斥想象的,但实际上即使是排斥想象的伦理学也是无法离开想象的。道德想象力不是想象力与道德的简单结合,而是想象力带有道德意蕴与道德功能的运用,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力。道德想象力的道德意义在于发现道德问题,探索解决道德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矫正。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培育道德想象力上首先需要做的,是排除限制、堵塞、挤压道德想象力的教育因素,使道德想象力从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道德隐喻、道德教育隐喻的转换、发挥文学叙事的独有功能、直面痛苦、沉思练习等教育方法对道德想象力的培育有直接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蓝维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蓝维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揭示,这对于确定教育在社会总体中的地位以及教育与其他系统的正确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过去的思考中,对教育系统内各种教育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却十分有限,这些问题虽不如教育与政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丑  
康德认为,纯粹德性是人类的本性,它要求出于义务来遵守,而且是趋向于善的唯一动机,因此是可教的。这就是对道德教育的方法如何可能的问题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康德提出了他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判断力的训练、敬重义务的训练、合道德性的道德教育程序的建构、伦理共同体的联合等。康德的这一思想,给我们进行道德教育以如下几个方面的启迪:注重道德教育方式本身的道德性,进行以德性为目的的榜样教育,发挥感性实践的重要作用,以自由和谐丰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培育自由的道德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东艳  张华伦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抑制目前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改善会计领域的不道德行为,就必须加强对会计行为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行为人的道德素质。本文在论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