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7)
- 2023(15962)
- 2022(13133)
- 2021(12485)
- 2020(10006)
- 2019(23345)
- 2018(23289)
- 2017(43300)
- 2016(24507)
- 2015(27875)
- 2014(28164)
- 2013(26643)
- 2012(24473)
- 2011(22149)
- 2010(22388)
- 2009(20023)
- 2008(19634)
- 2007(17346)
- 2006(15512)
- 2005(13789)
- 学科
- 济(91187)
- 经济(91073)
- 管理(65241)
- 业(61236)
- 企(50854)
- 企业(50854)
- 方法(39914)
- 数学(33528)
- 数学方法(32953)
- 中国(30194)
- 农(26235)
- 学(24635)
- 教育(23864)
- 业经(21851)
- 财(21009)
- 理论(19729)
- 地方(18066)
- 农业(17600)
- 技术(16100)
- 制(15661)
- 和(15198)
- 贸(14889)
- 贸易(14880)
- 易(14422)
- 发(14127)
- 环境(13500)
- 银(13381)
- 银行(13334)
- 融(13126)
- 金融(13123)
- 机构
- 大学(347374)
- 学院(341396)
- 管理(129633)
- 济(124967)
- 经济(121905)
- 研究(118487)
- 理学(112244)
- 理学院(110852)
- 管理学(108514)
- 管理学院(107888)
- 中国(81723)
- 京(76377)
- 科学(75432)
- 所(59896)
- 财(56831)
- 范(55499)
- 师范(55081)
- 研究所(55065)
- 农(53853)
- 中心(51827)
- 江(50969)
- 业大(50890)
- 北京(48842)
- 财经(46011)
- 师范大学(45001)
- 院(43018)
- 农业(42119)
- 教育(42069)
- 经(41811)
- 州(41105)
- 基金
- 项目(234428)
- 科学(185301)
- 研究(176105)
- 基金(167296)
- 家(146361)
- 国家(144810)
- 科学基金(123111)
- 社会(108090)
- 社会科(101980)
- 社会科学(101951)
- 省(92071)
- 基金项目(88037)
- 教育(86122)
- 划(79741)
- 自然(79384)
- 自然科(77529)
- 自然科学(77508)
- 自然科学基金(76082)
- 编号(73919)
- 资助(68208)
- 成果(63057)
- 重点(53659)
- 课题(53316)
- 部(52190)
- 发(50535)
- 创(48556)
- 项目编号(45449)
- 创新(45009)
- 教育部(44960)
- 科研(44178)
- 期刊
- 济(137447)
- 经济(137447)
- 研究(106913)
- 中国(70547)
- 教育(66536)
- 学报(56408)
- 科学(51503)
- 农(49851)
- 管理(46984)
- 大学(43245)
- 财(41151)
- 学学(39225)
- 农业(34967)
- 技术(32237)
- 融(25046)
- 金融(25046)
- 业经(22266)
- 财经(21854)
- 经济研究(21486)
- 图书(21230)
- 经(18622)
- 问题(17887)
- 业(17747)
- 科技(16746)
- 版(16721)
- 职业(16310)
- 理论(15885)
- 技术经济(15498)
- 坛(15482)
- 论坛(15482)
共检索到503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目前,我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立场,把知识视为道德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走的是一种通过知识教学促进道德提升的知识化路径。庄子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一种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针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差异,老庄提出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
关键词:
道家 道德教育 非知识化 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知识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的价值就是用道德规范和规则去把人组装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大机器上,道德教育就蜕变为注入规范、规则的外在化教育。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丑
康德认为,纯粹德性是人类的本性,它要求出于义务来遵守,而且是趋向于善的唯一动机,因此是可教的。这就是对道德教育的方法如何可能的问题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康德提出了他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判断力的训练、敬重义务的训练、合道德性的道德教育程序的建构、伦理共同体的联合等。康德的这一思想,给我们进行道德教育以如下几个方面的启迪:注重道德教育方式本身的道德性,进行以德性为目的的榜样教育,发挥感性实践的重要作用,以自由和谐丰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培育自由的道德人。
关键词:
德育 康德 纯粹德性 道德教育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执着于"道德态度"的道德教育只能浮于学生生活的浅表,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道德难题的能力。道德能力是链接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学生践行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载体。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分别为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关键词:
人权 道德 人权教育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凌昌
作为人之为人品质发展程度展示的表达,诉说着道德教育目的,诠释着道德教育过程,成就着道德教育结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由于施教者主体性的膨胀和道德多元性承诺的生成,个性表达、深层表达、真实表达被遮蔽和消解。这需要创设有效的道德教育表达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在积极回应道德教育表达问题的同时建构表达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建构来提升道德教育表达的品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表达 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凌昌
作为人之为人品质发展程度展示的表达,诉说着道德教育目的,诠释着道德教育过程,成就着道德教育结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由于施教者主体性的膨胀和道德多元性承诺的生成,个性表达、深层表达、真实表达被遮蔽和消解。这需要创设有效的道德教育表达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在积极回应道德教育表达问题的同时建构表达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建构来提升道德教育表达的品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表达 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佘时珍 谭泽春
道德教育是在人类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面临道德冷漠化、人性复杂化、道德平庸化等困境。对此,我们应从倡导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不渝地遵循人性原则,积极推行以对话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入手,一一化解我国当前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困境 化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玉泉
在新时期怎样才能培育出高职业道德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实情阐述了新时期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探讨其有关教育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新时期 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文利 何振海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非体系化、非连续性、非规范化等诸多缺陷,制约了学术道德教育的效度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美国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从学术行为规范的确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学术道德教育的多元参与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道德教育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康淑敏
学术道德教育是培养学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贯重视学术道德建设,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范(试行)》、《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底线,促进了学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