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9)
2023(2536)
2022(2015)
2021(2182)
2020(1615)
2019(4020)
2018(4086)
2017(5466)
2016(4221)
2015(4859)
2014(5108)
2013(4243)
2012(3948)
2011(3811)
2010(3997)
2009(3391)
2008(3263)
2007(2935)
2006(2743)
2005(2628)
作者
(8764)
(7166)
(7083)
(6994)
(4505)
(3433)
(3432)
(2975)
(2758)
(2744)
(2576)
(2387)
(2347)
(2338)
(2327)
(2267)
(2180)
(2163)
(2113)
(2076)
(2043)
(1877)
(1801)
(1739)
(1706)
(1667)
(1591)
(1539)
(1524)
(1520)
学科
教育(18607)
中国(9244)
(6417)
经济(6402)
理论(5746)
教学(5366)
管理(4266)
(4098)
(3493)
发展(3398)
(3276)
思想(3275)
(3244)
改革(3153)
政治(3123)
高等(3068)
研究(3061)
(3023)
思想政治(2959)
政治教育(2959)
治教(2959)
德育(2928)
教育改革(2795)
学校(2563)
方法(2393)
学法(2392)
教学法(2392)
世界(2357)
(2312)
计算(2212)
机构
大学(51898)
学院(46179)
教育(25970)
研究(21238)
(18490)
师范(18452)
师范大学(15575)
(13147)
科学(11404)
(10458)
职业(10445)
(10345)
管理(10176)
教育学(10137)
经济(9924)
北京(9542)
技术(9421)
研究所(9378)
中国(9047)
理学(8647)
(8535)
理学院(8403)
中心(8124)
管理学(7952)
管理学院(7829)
(7628)
教育学院(7451)
职业技术(7136)
(6446)
研究院(6182)
基金
研究(27224)
项目(26238)
科学(22301)
教育(22122)
基金(15301)
成果(14638)
社会(14387)
编号(14012)
课题(13504)
社会科(13201)
社会科学(13198)
(12230)
(12213)
国家(11943)
(11938)
(11256)
规划(9664)
科学基金(9509)
(8650)
项目编号(8218)
研究成果(8038)
(7931)
(7886)
年度(7795)
重点(7658)
教育部(7648)
(7317)
(7280)
阶段(7260)
(7097)
期刊
教育(44556)
研究(26307)
中国(20723)
(11858)
经济(11858)
职业(10496)
技术(8128)
技术教育(6861)
职业技术(6861)
职业技术教育(6861)
大学(5252)
高等(5072)
学报(4928)
成人(4666)
成人教育(4666)
(4581)
论坛(4581)
高等教育(4520)
科学(4490)
(4028)
(3858)
发展(3676)
(3676)
(3610)
职教(3591)
管理(3494)
比较(3423)
教研(2922)
高教(2922)
学学(2887)
共检索到8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康钊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济良  
我国道德教育的效率低、效果差主要是因为它脱离了人性基础 ,脱离了现实生活根基 ,失去了主体对象 ,过于意识形态化。因此 ,改革道德教育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道德教育理念 ,回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改革传统非此即彼的道德教育方法 ,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立足于道德教育自身任务的完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百年前的生活教育相比,近十年来的生活道德教育可以视为在更高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的又一次自我确认和选择,其意义当然也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具有更大程度的解放思想、尊重现实、启示未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价值。生活道德教育的未来在于文化自觉和重建社会,二者关系密切,不仅从根本上关系到生活道德教育的前途,而且也是中国社会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雷  王青  
目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在这个问题上,杜威与康德作为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想体系尽管各不相同,但在对道德教育方式的理解上却不乏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此二者的观点为基础对学校道德教育现状作简要分析,以求从中获得对道德教育方式新的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永久  
现代教育学的危机,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它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在于其把自身确立为教育学的唯一形式。学校教育就长期被这种教育学所控制,并因此而排斥其他形式的教育学。而这一切,又都根植于现代教育教学与个人魅力、共享知识和共同体情境的剥离之中。但现代教育学依然不能阻挡其他形式的教育学发声,现代社会也不单纯只有这一种教育学。对现代教育而言,迫切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几种并存的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教育情境更加教育学化,而不是使教育学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知识压力,完全可以为生活世界中的民间教育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制度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命运都将因此而重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淑燕  赵继伦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认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一个培养研究生在未来学术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判断的态度和能力的建设过程。指出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泛滥导致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日益蔓延,在学术道德教育者和研究生"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下,学术道德知识和学术实践的割裂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低效化。提出通过学术道德实践主体的回归,在主体间统一性和同一性关系下,完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共同建设的转向,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华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学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主张的诉求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与困境。本文提出,要想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磊芳  陈拥贤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导致生活世界趋于被淡忘。技术统治危机、"职业至上"观念,让职业教育逐渐淡化了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重拾生活之于教育、之于人类的价值与意义。职业教育生活化回归,是以通识教育为传播媒介,将学生的认知领域拓展到生活与生命全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培养一批建设和谐社会的平凡且普通的"现时生活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顶国  朱德全  
课程论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课程论对课程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修复课程论的多重疏离及反思课程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就课程论学科建设而言,课程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是一种把握与研究课程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即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将导致课程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变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舍方法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理论的多样性,教学论研究要更新思维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