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3)
2023(5321)
2022(4014)
2021(4140)
2020(2805)
2019(6540)
2018(6527)
2017(10030)
2016(6755)
2015(7542)
2014(7538)
2013(6355)
2012(5782)
2011(5291)
2010(5586)
2009(4577)
2008(4326)
2007(3941)
2006(3536)
2005(3281)
作者
(14480)
(11939)
(11820)
(11520)
(7555)
(5713)
(5643)
(4840)
(4579)
(4456)
(4098)
(4008)
(3919)
(3879)
(3831)
(3669)
(3662)
(3606)
(3592)
(3484)
(3177)
(3028)
(2961)
(2919)
(2765)
(2755)
(2714)
(2668)
(2500)
(2436)
学科
教育(20151)
中国(11473)
(11004)
经济(10987)
管理(9878)
教学(8477)
理论(8401)
(7406)
(5860)
(5433)
企业(5433)
(5173)
(5008)
学法(4716)
教学法(4716)
发展(4598)
(4475)
思想(4113)
业经(4093)
学理(4037)
学理论(4037)
农业(4025)
政治(3995)
研究(3995)
思想政治(3756)
政治教育(3756)
治教(3756)
德育(3705)
(3642)
学校(3483)
机构
大学(75939)
学院(73581)
研究(28631)
教育(28446)
(22416)
师范(22305)
师范大学(18379)
管理(18328)
(18027)
(17141)
科学(16396)
经济(16293)
职业(15894)
中国(15120)
理学(15113)
技术(14848)
理学院(14797)
管理学(14266)
管理学院(14089)
(13919)
(13443)
北京(12479)
中心(12185)
研究所(12147)
(11115)
教育学(11039)
职业技术(11013)
(10871)
技术学院(10035)
(9490)
基金
项目(45546)
研究(44517)
科学(36338)
教育(30320)
基金(26504)
社会(23663)
编号(22433)
社会科(21924)
社会科学(21921)
(21700)
成果(21672)
国家(21294)
(20624)
课题(19826)
(19020)
(17950)
科学基金(17162)
规划(13929)
项目编号(13192)
(12879)
基金项目(12562)
(12526)
重点(12250)
研究成果(11836)
(11637)
年度(11284)
(11270)
(11155)
(11102)
阶段(11077)
期刊
教育(52073)
研究(33178)
中国(28775)
(21930)
经济(21930)
职业(14087)
技术(12470)
技术教育(9427)
职业技术(9427)
职业技术教育(9427)
学报(9289)
大学(8865)
(8655)
科学(7916)
管理(7203)
(7135)
学学(6294)
(6239)
论坛(6239)
高等(6170)
农业(6168)
成人(5582)
成人教育(5582)
(5385)
高等教育(5176)
图书(5143)
(4591)
金融(4591)
职教(4485)
发展(4482)
共检索到127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龙红霞  张卫良  
对道德起源的"元追问"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理路,拓宽人类对道德教育及其实践的理解。演化论道德发端的研究视角越出有组织的社会范畴,跃入与人类有血缘关系的生物族群,强调人与生物在进化论层面的意义。演化论的道德起源基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启迪道德教育怎么做,给予了道德教育的形式之维。道德教育的内容之维基于社会要求,归属于一定的价值范畴和体系,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演化论的道德起源因其忽视了道德的社会性而无法赋予道德教育的内容之维。其从心理、情感层面对道德产生的基本构件予以分析,强调道德发展的生物进化意义上的连续性,为多方位解析道德教育的本质、规律、发展路向及管窥现代性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解析框架和分析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执着于"道德态度"的道德教育只能浮于学生生活的浅表,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道德难题的能力。道德能力是链接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学生践行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载体。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分别为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意义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基本涵义。自我超越的可能存在于人的两重化结构之中。引导人的自我超越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可能是什么"是教育要促使人永远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良心的召回是当代教育所面对的历史重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跃东  
张謇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实现的首要标准,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诚信、服务、合群、勤劳节俭等方面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通过养成教育、实践认知、岗位培训等途径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永国  
失范道德教育是悬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就是要落在实处,其现实举措为:从高到低、从内在到外在、从目的到手段、从自我到常人等。它简单、实用、现实和人性化,体现现代道德教育之要求。但这是一种"硬着陆"式的道德教育的落在实处、使道德教育弱于道德和教育。事实上,这种转型助长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危机,其自身比现代道德教育危机本身更加危机。道德教育要进行现代转型,落在实处,就应当实行一种"软着陆"。何以为之?尽管一种假设的理论检测要求在现代道德教育思考时问责另一种可能、避免非此即彼、整全不同的生活世界,但其仍然是一个有待思索的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五四"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是从传统儒家德育向现代性德育的转型;第二次是革命伦理教育取代了现代性德育,成为学校德育的主导模式;第三次转型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道德教育摆脱了革命伦理教育的窠臼,重新走上了现代性德育之路。历次转型中,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它的位置,儒家德育在某种意义上"被遗忘"了。这种"遗忘"对于道德教育而言究竟是利还是弊,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方建斌  王海成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严重诚信危机,提高高校诚信教育的效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代伦理学的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作为道德的二维,不可或缺。高校诚信教育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既重视个人诚信品德的培养,也注重以制度规范、惩戒个人的失信行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认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一个培养研究生在未来学术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判断的态度和能力的建设过程。指出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泛滥导致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日益蔓延,在学术道德教育者和研究生"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下,学术道德知识和学术实践的割裂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低效化。提出通过学术道德实践主体的回归,在主体间统一性和同一性关系下,完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共同建设的转向,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晓艳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知行统一的教育原则,重视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实践环节加强教育引导,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行为习惯,从而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垂谦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季跃东  
张謇、黄炎培在举办职业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诚信、服务、合群、勤劳节俭等方面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通过养成教育、实践认知、岗位培训等途径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丽荣  
铁路高职院校担负着为铁路现场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建设和谐铁路的需要。本文分析了铁路行业职业道德特点和铁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阐述了加强铁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傅颀  
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在会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导入遵循"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嵌入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之中。文章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并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虽然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仍需改善,会计教育国际准则的本土化仍是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