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1)
2023(6803)
2022(5472)
2021(5327)
2020(4276)
2019(9821)
2018(9795)
2017(16993)
2016(10586)
2015(11735)
2014(11885)
2013(11057)
2012(10262)
2011(9735)
2010(10020)
2009(8922)
2008(9186)
2007(8249)
2006(7349)
2005(6749)
作者
(29787)
(24887)
(24561)
(23632)
(15965)
(11936)
(11311)
(9623)
(9430)
(9191)
(8640)
(8591)
(8140)
(8060)
(8048)
(7694)
(7672)
(7434)
(7278)
(7106)
(6451)
(6350)
(5983)
(5854)
(5752)
(5577)
(5531)
(5407)
(5142)
(5070)
学科
(30690)
经济(30651)
管理(25612)
(22712)
教育(19730)
(19029)
企业(19029)
中国(14403)
方法(14040)
(12450)
数学(11640)
数学方法(11414)
理论(10480)
(9014)
(7944)
(6871)
教学(6754)
业经(6703)
(6551)
技术(6508)
(6148)
(6117)
财务(6105)
财务管理(6096)
资源(5942)
企业财务(5885)
农业(5388)
环境(5367)
(5021)
银行(5003)
机构
大学(150965)
学院(144583)
研究(55779)
(46773)
管理(46643)
经济(45457)
理学(40430)
理学院(39759)
管理学(38719)
管理学院(38409)
科学(36171)
(34270)
中国(34169)
教育(31229)
(31149)
师范(30933)
(29330)
研究所(27204)
师范大学(25670)
(24844)
(23487)
(23172)
中心(23097)
北京(22199)
业大(21285)
(19921)
农业(19741)
技术(19171)
财经(18870)
(18495)
基金
项目(96858)
科学(77504)
研究(73751)
基金(68080)
(60751)
国家(60141)
科学基金(49700)
社会(44078)
教育(42241)
社会科(41437)
社会科学(41422)
(38230)
(35362)
基金项目(34984)
自然(32397)
自然科(31510)
自然科学(31493)
编号(31259)
自然科学基金(30961)
成果(28560)
资助(27619)
课题(25115)
重点(24111)
(23413)
(21618)
(21062)
(20529)
教育部(20182)
(19977)
规划(19521)
期刊
教育(49874)
研究(49570)
(49176)
经济(49176)
中国(38128)
学报(26982)
科学(23281)
(21171)
大学(20105)
(18034)
学学(17184)
管理(15939)
农业(14693)
技术(14109)
职业(11906)
财经(9604)
(9166)
金融(9166)
图书(8674)
(8353)
(8262)
资源(8262)
(7906)
论坛(7906)
(7744)
技术教育(7727)
职业技术(7727)
职业技术教育(7727)
经济研究(7597)
(7509)
共检索到220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价值始点问题是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 ,有待于伦理学与教育学的生态整合。道德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情感和践履道德法则的职责意识 ;道德教育的历史价值始点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实然”与“应然”的悖论 ,是内在于这两个价值始点的源始性资源性难题。超越难题的出路 ,在于回归实践理性的人文本性 ,回归家庭的伦理本位的人文地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凌昌  
作为人之为人品质发展程度展示的表达,诉说着道德教育目的,诠释着道德教育过程,成就着道德教育结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由于施教者主体性的膨胀和道德多元性承诺的生成,个性表达、深层表达、真实表达被遮蔽和消解。这需要创设有效的道德教育表达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在积极回应道德教育表达问题的同时建构表达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建构来提升道德教育表达的品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凌昌  
作为人之为人品质发展程度展示的表达,诉说着道德教育目的,诠释着道德教育过程,成就着道德教育结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由于施教者主体性的膨胀和道德多元性承诺的生成,个性表达、深层表达、真实表达被遮蔽和消解。这需要创设有效的道德教育表达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在积极回应道德教育表达问题的同时建构表达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建构来提升道德教育表达的品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冬娜  
本文在对高校道德教育模式追根溯源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从中得出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正江  
道德有两种类型:一是各种具体的道德(各种美德或道德规范),二是根本的道德(道德本质、道德理想、道德智慧等)。道德教育也有两类:一是道德规范教育、品(美)德教育、"德"的教育,即道德价值教育;二是认知发展德育、理性德育、知识德育、"道"的教育,即道德事实教育、道德科学德育。前者是培养守道德的人,后者是培养懂道德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既是守道德又是懂道德的人。道德价值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径是间接道德教育,是"授人以鱼";道德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直接道德教学,是"授人以渔"。目前我国的道德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知识德育,且被异化为道德信息教育、道德教条教育等。道德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科学伦理学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亚楠  
价值观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时代境遇。价值多元化使得道德困惑和危机普遍存在,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人类的价值共识、"求同"是时代的呼唤。多元文化主义在对传统社会解构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价值的复兴、对普世价值的呼吁等,使得道德教育"求同"具有理论上的依据。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进国际理解、探寻普世价值、培养个体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教育方法创新等途径"求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久雨  
探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 ,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要弄清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合理性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要证明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是相对合理性 ,是合情理性。为了把握这种合理性 ,必须遵循方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耿建新  张宏亮  
使用2001年~2005年中国采掘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资源性资产的超额收益率及其隐性价值进行实证分析,采用配对样本检验、配对样本回归及事件研究发现,中国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过其他行业,存在超社会平均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高出约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高出约3个百分点;同时发现,资源储量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资源性资产存在隐性价值。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初步的资源收益分配、资源税费改革的设想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伟  
竞争性道德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德育文化和教育智慧的产物,亦是工具理性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反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道德本身理解的异化和窄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排他性竞争的张扬和内部个人主义的膨胀,不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育和道德发展。因此,教育者应坚守学生立场,彰显道德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倡导道德教育的合格性评价,在道德中培养道德,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此乃为增强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