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7)
- 2023(5660)
- 2022(4398)
- 2021(4441)
- 2020(3226)
- 2019(7543)
- 2018(7239)
- 2017(11639)
- 2016(7640)
- 2015(8445)
- 2014(8450)
- 2013(7415)
- 2012(6908)
- 2011(6553)
- 2010(6856)
- 2009(5920)
- 2008(5831)
- 2007(5450)
- 2006(5023)
- 2005(4552)
- 学科
- 教育(19652)
- 济(17884)
- 经济(17855)
- 中国(12533)
- 管理(12221)
- 业(11759)
- 农(8917)
- 理论(8022)
- 学(7963)
- 企(7784)
- 企业(7784)
- 教学(6394)
- 农业(6371)
- 发(5685)
- 方法(5527)
- 业经(5274)
- 发展(5077)
- 展(4954)
- 财(4400)
- 数学(4314)
- 地方(4158)
- 数学方法(4140)
- 思想(3928)
- 研究(3867)
- 技术(3857)
- 贸(3850)
- 贸易(3849)
- 政治(3753)
- 易(3749)
- 制(3676)
- 机构
- 大学(101171)
- 学院(97719)
- 研究(39542)
- 教育(29575)
- 济(27872)
- 经济(26911)
- 管理(26803)
- 范(26063)
- 师范(25931)
- 科学(24448)
- 京(23322)
- 理学(22944)
- 理学院(22476)
- 中国(22239)
- 管理学(21703)
- 管理学院(21498)
- 师范大学(21464)
- 所(20118)
- 研究所(18563)
- 江(16910)
- 中心(16034)
- 北京(15579)
- 农(15462)
- 技术(15306)
- 职业(14501)
- 院(14339)
- 财(13992)
- 州(13164)
- 业大(13050)
- 农业(12040)
- 基金
- 项目(62560)
- 研究(54168)
- 科学(50397)
- 基金(40857)
- 家(35333)
- 国家(34835)
- 教育(33447)
- 社会(30967)
- 社会科(28835)
- 社会科学(28828)
- 科学基金(28095)
- 省(26350)
- 编号(25237)
- 划(24717)
- 成果(24078)
- 课题(21520)
- 基金项目(20471)
- 年(18731)
- 重点(16253)
- 自然(15760)
- 规划(15746)
- 发(15602)
- 资助(15437)
- 自然科(15352)
- 自然科学(15345)
- 部(15195)
- 自然科学基金(15059)
- 性(14947)
- 项目编号(14622)
- 度(13903)
共检索到15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佘时珍 谭泽春
道德教育是在人类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面临道德冷漠化、人性复杂化、道德平庸化等困境。对此,我们应从倡导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不渝地遵循人性原则,积极推行以对话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入手,一一化解我国当前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困境 化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国
德育的本质在于育德,目的在于成人。人创造了道德,道德与人须臾不可分离,只有从人而不是从道德本身出发去看待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存在的理由,才是科学的德育目的论。道德教育既要防止对人作抽象化的理解与臆想性的附会,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中的浪漫主义;又要防止纯粹的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对人的机械"分割"与僵化"肢解",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中的虚无主义。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不断生成的世界中,对现实的道德生活给予"恰当的阐释"与"同情的理解",以促成意义感的生成,从而实现对真实、完整、丰富的人的积极关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 人生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同舫
康德的道德哲学主张依靠理性力量建立纯粹的道德。康德强调,唯有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应将义务推向道德动机的至上地位;道德教育要逐渐使人由他律升华为自律,以摆脱自然因果律的辖制而实现真正的自由,自我立法又自我遵从的自律原则是道德的唯一原则;康德围绕义务、自律范畴阐发的道德观,为当前良好道德动机的培育、道德规范制定的主体参与及自律坚持注入了源泉和动力,充实了道德教育的内核。康德道德观的思想精髓对改善当前形式化道德教育的现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是开解现实道德教育困境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康德 义务 自律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真安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了伦理道德领域的相应变革。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日趋凸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道德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亚凡
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底线教育和超越性教育相分离的困境日益突出。对此,从道德教育的层次逻辑、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内部探究,并从社会转型以及学校教育误区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分层教育、实现立体的多元化目标、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以及优化校园、家庭人际关系小环境几方面寻求破解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建军
由于农民思想认知有局限、财务审计监督有缺陷、财务管理机制有漏洞,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混乱、法制意识淡薄等等问题。为此,建议从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监督能力以及财务执行力度等角度切入,提出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建军
由于农民思想认知有局限、财务审计监督有缺陷、财务管理机制有漏洞,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混乱、法制意识淡薄等等问题。为此,建议从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监督能力以及财务执行力度等角度切入,提出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困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琪
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财务不公开、不规范的现象严重; 农村会计、出纳人员素质偏低且队伍不稳定;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路径:实行“村财乡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有效管理;积极探索,大胆推行村级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建立健全农村财务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关键词:
农村财务 困境 化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陶新宏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撕裂既有的伦理规范。信息社会存在的伦理困境无法回避,诸如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信息自由权利的滥用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及倡导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舆论等诸多路径,反思与探寻化解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将对当下社会伦理构建有所助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雷宝
结合当前实践,本文对我国各地政府投资不同程度存在的规模效率困境、结构效率困境、产出效率困境等三种风险及其成因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通过制度化途径以消除影响政府投资效率的系统性风险、完善"四道闸口"运行机制以实现部门协同效应、增强外部监督制衡以提升政府投资效率等改革路径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扩张与融资能力有限之间的现实冲突、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艰难取舍、高投资率与低产出率引致的巨大风险已经强烈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浪
当代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高度,但仍处于理念迷失、主体性缺失的非理性发展阶段。从其内因来看,是在教学上过于封闭,表现为课程内容"皮之不存";教学过程"去生活化";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评价方式片面单一。未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 非理性 封闭式 人本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宏亮
教授治学是西方大学历久弥新的民主治校理念,补充了我国大学校长治校传统的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学术制度供给不足、"双肩挑"现象严重、纯粹学术权力弱化是我国教授治学施行困难的集中表现。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深化高校教育职员制改革、引导纯粹学术权力回归是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教授治学 学术权力 民主管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目前,我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立场,把知识视为道德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走的是一种通过知识教学促进道德提升的知识化路径。庄子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一种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针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差异,老庄提出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
关键词:
道家 道德教育 非知识化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随着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勃兴,公民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的公民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伦理与价值的困境,如在伦理规范体系上存在着"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的分裂,在价值导向上存在着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的失衡,在目标追求上深陷于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混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公共价值与公共生活的背离等等。为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当代公民教育应建构起"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均衡体系,构筑公共生活与公共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结,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公共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公共伦理 价值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杰
后现代思潮在对传统知识论二元认识结构、主客关系进行结构的同时,倡导一种知识多元化、不确定性、生成性认知方式,对传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建构教学中师生主客关系,从传授知识到强调知识的生成性,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当代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课程的实践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后现代 思想政治道德修养 课程教学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