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7)
- 2023(8199)
- 2022(6837)
- 2021(6780)
- 2020(5554)
- 2019(12777)
- 2018(12821)
- 2017(22211)
- 2016(13371)
- 2015(14913)
- 2014(15503)
- 2013(14283)
- 2012(13385)
- 2011(12161)
- 2010(12704)
- 2009(11372)
- 2008(11700)
- 2007(11180)
- 2006(9948)
- 2005(9271)
- 学科
- 济(40770)
- 经济(40712)
- 管理(31341)
- 业(28279)
- 企(24054)
- 企业(24054)
- 教育(21555)
- 中国(18242)
- 方法(15756)
- 学(13852)
- 理论(13548)
- 财(12607)
- 数学(12520)
- 数学方法(12163)
- 农(11052)
- 教学(10190)
- 制(9985)
- 业经(8608)
- 务(7935)
- 财务(7904)
- 财务管理(7870)
- 银(7752)
- 银行(7736)
- 企业财务(7454)
- 技术(7441)
- 贸(7421)
- 贸易(7413)
- 行(7335)
- 地方(7265)
- 易(7187)
- 机构
- 大学(180329)
- 学院(175166)
- 研究(64463)
- 济(57320)
- 经济(55501)
- 管理(53647)
- 理学(44616)
- 中国(44107)
- 理学院(43876)
- 管理学(42529)
- 管理学院(42143)
- 京(41088)
- 科学(39722)
- 范(34936)
- 师范(34650)
- 教育(33919)
- 所(33638)
- 财(31367)
- 江(30778)
- 研究所(29998)
- 中心(28473)
- 师范大学(28202)
- 农(27893)
- 北京(27046)
- 技术(24800)
- 州(24584)
- 财经(23794)
- 业大(23601)
- 院(23176)
- 农业(21689)
- 基金
- 项目(104430)
- 研究(82719)
- 科学(81450)
- 基金(70554)
- 家(61332)
- 国家(60629)
- 科学基金(49936)
- 社会(47748)
- 教育(47299)
- 社会科(44601)
- 社会科学(44587)
- 省(41968)
- 划(37360)
- 编号(36642)
- 基金项目(35147)
- 成果(34596)
- 自然(31025)
- 自然科(30336)
- 自然科学(30325)
- 自然科学基金(29767)
- 资助(29760)
- 课题(29475)
- 重点(25464)
- 年(25190)
- 性(24533)
- 部(24212)
- 发(22569)
- 项目编号(22243)
- 规划(21614)
- 教育部(21275)
共检索到294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旺来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很难达成某种道德共识,也不存在一种普遍、终极的共识作为师生教育行动基础。道德多元主义力图解决相对主义面临的困境,期望在不同主体之间达成某种共识。然而,道德多元主义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问题,其一,不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多元共识,但是人们以理解、包容的态度消解了道德的普遍化与确定性追求,从而使道德教育极易走向虚无主义;其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一元共识,但是这种共识仅在共同体内部发挥作用,从而又返回道德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中“有限共识”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旨在让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主体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在场,对于学习者来讲,道德教育不是已完成、封闭和控制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未完成、敞开、变革、诗性的“弱式”特征,只有道德教育的“弱”,才能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丰富性及其生命的在场。
关键词:
多元主义 相对主义 价值选择 有限共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明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相对主义 正义 共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道德的相对性不等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悖逆。它不能在事实上和逻辑上得以确当地圆说 ;不能担保学生获有普遍性、恒定性的道德观 ,不能承领学生葆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解体、道德价值的混乱和学校道德教育价值的窄化、形式化 ,使道德教育成了“弃德”或“没有道德”的教育。德育学理论必须审慎地处理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紧张关系 ,消除不必要的歧异与视差 ,以获致对其的完整把握与辨证理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维武
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观念之上:一是伦理学上的相对主义观念和从这种相对主义推论出来的价值中立观念;二是自主个体自由选择的观念。然而,这两个基本观念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坚实基础。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反对道德专制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道德虚无主义,追寻、尊重和维护人类珍视的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彼此理解,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
关键词:
相对主义 道德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唐爱民
道德相对主义是影响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主潮,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波及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实践。它以标榜道德的相对性、个体性、差异性、境遇性,忌讳道德的权威性、规范性、确定性及标准的客观性,从而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它既革新了道德教育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道德教育的新理解、新见解,又潜藏着消解道德教育存在价值及合法性的危险,造成了道德教育的思想困顿与实践困惑。相对主义道德教育思潮的价值得失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相互纠缠,进而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亟须人们作出审慎而辩证的理论澄明,以使之有益于学校道德教育的革新。
关键词:
相对主义 道德教育 教育思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金生鈜
本文分析了教育研究中的相对主义现象。相对主义主张,教育研究的观点或思想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不同的观点之间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的理由判断真假。相对主义是知识论上"唯我论"者。这种"唯我论者"把思想、知识、真理也理解成私人的,从而造成教育研究的平面和平庸,造成理论思想的贫瘠,也造成教育实践的混乱。本文在反思相对主义的基础上,主张教育研究是一种基于普遍的理由而提出正确观点的认识过程,研究意味着客观、理性的认知,其目的是表达可辩护的论点,这是按照理据推论出有理由即合理的结论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尽量排除个人立场、偏见、利益取向,基于普遍的理性、理由、理据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并使自己的观点接受公...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相对主义 真理 合理性 论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韶刚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价值澄清学派提倡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价值的道德教育,到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提倡建立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新认识。如何正确处理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人类或社会核心价值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反思西方道德教育的这种转向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向阳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本文对激进的道德主义进行批判和分析 ,并基于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观点提出学校德育改革若干建议 :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 ,从规范转向规范和描述相兼顾 ,从对抗转向对话 ,从德目教学转向道德判断力、敏感性、行动能力的培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斯琴图亚
本文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跟进性探究(Progressive Inquiry)活动中所贡献的知识特征和质量进行的内容分析和描述性过程反思,指出该模式对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研究 知识建构 跟进性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春明
我国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需要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高校需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有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海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充分借鉴通识教育的经验成果,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应然的选择。应着重从道德教育的渗透、道德教育的环境和道德教育的互动等方面探究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路径:渗透模式下要加强人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渗透和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模式下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和校园媒体建设,互动模式下要加强价值澄清、自我教育和角色体验。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道德教育 大学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雷鸣 年立辉 赵蒙成
职业道德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但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不足,这对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出了创新要求,将职业道德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从而成为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显性方式。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某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工程测量技术”为载体,以其面向的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五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步骤,探索在专业课程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与策略。五轮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程可以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并具有其独特性和针对性,同时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专业课程的教学条件、专业课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因素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夯实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注意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保障是职业道德教育嵌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性与可能性是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与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创造各种条件,才能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行动实践更加自觉,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但是,现实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占盛丽
本文从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中的相对主义立场出发,评价法格林兰和沙哈合著的《教育与国家发展——一个比较的观点》一书,具体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三个维度——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政治——的不同对该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教育的走向;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不利的现实状况下国家和教育的发展都要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
相对主义,国家发展,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