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39)
- 2023(2542)
- 2022(1995)
- 2021(2118)
- 2020(1562)
- 2019(3717)
- 2018(3801)
- 2017(5379)
- 2016(4212)
- 2015(4879)
- 2014(5255)
- 2013(4297)
- 2012(4053)
- 2011(3685)
- 2010(3858)
- 2009(3171)
- 2008(3095)
- 2007(2920)
- 2006(2598)
- 2005(2482)
- 学科
- 教育(19462)
- 中国(9281)
- 理论(6922)
- 教学(5578)
- 济(4405)
- 经济(4395)
- 思想(4018)
- 政治(3901)
- 学(3797)
- 研究(3769)
- 思想政治(3748)
- 政治教育(3748)
- 治教(3748)
- 德育(3705)
- 文化(3699)
- 管理(3468)
- 发(3290)
- 革(3257)
- 发展(3224)
- 高等(3157)
- 改革(3149)
- 展(3102)
- 教育改革(2788)
- 学校(2676)
- 学法(2496)
- 教学法(2496)
- 企(2437)
- 企业(2437)
- 生(2274)
- 方法(2253)
- 机构
- 大学(49968)
- 学院(45276)
- 教育(26155)
- 研究(19295)
- 范(19272)
- 师范(19239)
- 师范大学(16121)
- 京(12733)
- 职业(11138)
- 科学(10634)
- 教育学(10248)
- 技术(9703)
- 管理(9421)
- 北京(9090)
- 所(9073)
- 江(8746)
- 研究所(8274)
- 理学(7856)
- 职业技术(7652)
- 理学院(7589)
- 教育学院(7538)
- 济(7535)
- 中心(7282)
- 管理学(7213)
- 管理学院(7079)
- 经济(6992)
- 院(6861)
- 中国(6853)
- 州(6763)
- 技术学院(6501)
共检索到8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楚燕
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色彩;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有着一个理想性、超越性的维度,所以它需要从这种自在自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因如此,道德教育向自觉的文化生活的回归,同样也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谌启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建学校文化。通过课改试验区的调查分析,我们深切感受到课程文化生态中学生的存在状态,以及课堂文化生活中师生交往的若干误区。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与理解课堂文化的重建。
关键词:
课堂文化 学生存在 师生交往 文化重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严从根
进一步实现教育的现代性,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按照日常生活启蒙方式实施启蒙。教师有必要承担起日常生活启蒙的使命。日常生活启蒙的使命在于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体。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体,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教师需具有体面对待学生的品性和正义守护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我主体;需有协商民主实施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交互主体;需有建构"我—我们—共同体"共在的共同体能力,让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体。
关键词:
日常生活启蒙 教师使命 教师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
关键词:
主体道德教育 生活 隔离 联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绍良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具有民族性、情感性等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充实、丰富和拓展《文化生活》课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度、适切、适用、适体,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中的运用效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课 运用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书忠
一、“文化消费水平”指标的确立“文化消费水平”这一指标是“人均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的简称,它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一地区范围内居民当年用于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总额与同期居民平均总人口的比值。这就是“文化消费水平”的概念。“文化消费水平”的概念,有几点要说明: 1.其“文化消费”仅仅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消费,即文娱消费。2.“文化消费”的范围包括目前文化市场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居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所有文化制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晓明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之前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大众文化批判为基础的审美救赎理论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从哲学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视日常生活为独立空间,建构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它批判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并寄望于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理论 文化马克思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文化自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嘉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功能性活动来完成的,它包括指导大学生道德生活、调剂大学生课余生活、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指导 调节 缓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衰落 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少春
为了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营造节日喜庆气氛,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平台,2013年2月2日上午,黑龙江省图书馆分别举行了"笔墨迎春——送春联"、"肖像——来自南极、北极、非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