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0)
2023(9895)
2022(8113)
2021(7225)
2020(5631)
2019(12778)
2018(12462)
2017(22719)
2016(12146)
2015(13706)
2014(13345)
2013(13341)
2012(12950)
2011(11809)
2010(12111)
2009(11011)
2008(10391)
2007(9357)
2006(8705)
2005(7411)
作者
(35454)
(30168)
(29617)
(28280)
(19080)
(14361)
(13537)
(11499)
(11497)
(10600)
(10263)
(9964)
(9877)
(9247)
(9235)
(9151)
(8673)
(8474)
(8469)
(8462)
(7458)
(7353)
(7082)
(7060)
(6852)
(6724)
(6450)
(6283)
(6008)
(5957)
学科
(71591)
经济(71520)
(28125)
(27005)
管理(25412)
地方(23156)
农业(19325)
方法(17858)
中国(16613)
业经(16040)
数学(15727)
数学方法(15611)
(15491)
企业(15491)
地方经济(13380)
(13179)
(10499)
(10465)
环境(9689)
(9666)
(9100)
金融(9096)
农业经济(8501)
经济学(8111)
发展(8071)
(8058)
(7932)
银行(7924)
(7749)
(7644)
机构
学院(174544)
大学(171031)
(78962)
经济(77253)
研究(66092)
管理(59828)
理学(50447)
理学院(49749)
中国(49370)
管理学(48888)
管理学院(48559)
科学(38920)
(35604)
(34752)
(33506)
(32761)
中心(31047)
研究所(29566)
(29166)
(26177)
师范(25956)
业大(25954)
财经(25848)
农业(25652)
经济学(25197)
(23276)
(23174)
(22988)
(22637)
经济学院(22325)
基金
项目(114151)
科学(89218)
研究(87779)
基金(80235)
(69551)
国家(68444)
科学基金(57861)
社会(56711)
社会科(53222)
社会科学(53208)
(48470)
基金项目(42695)
教育(39049)
(37764)
编号(36094)
自然(33905)
自然科(32957)
自然科学(32950)
自然科学基金(32282)
资助(30646)
成果(29853)
(27726)
课题(26119)
重点(25792)
(24109)
国家社会(23514)
(23335)
发展(23045)
(22694)
(22075)
期刊
(105305)
经济(105305)
研究(56476)
中国(41591)
(38224)
学报(26863)
科学(25630)
农业(25242)
(25121)
管理(21810)
大学(21000)
教育(20278)
学学(19796)
(18019)
金融(18019)
业经(17947)
技术(16641)
经济研究(15688)
问题(13456)
财经(12981)
(11453)
(11262)
(9871)
世界(9833)
资源(9628)
农业经济(9337)
农村(9272)
(9272)
经济问题(9233)
技术经济(9227)
共检索到283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逻辑。本文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运用道义经济学理论,分析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道义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紧密的逻辑关联。研究发现,道义经济在其中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障、旅游从业者之间的互惠平衡以及纳入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道义用工体系等三个方面,道义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实践机制在于制度设计、组织载体以及以伦理规范为核心的“利益、权力、情感”之间的持续互动与共同作用,推动着共同富裕的发生、发展。道义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具有作为目标的双重属性,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塑造了共同富裕的过程,这为共同富裕在微观实践层面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逻辑。本文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运用道义经济学理论,分析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道义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紧密的逻辑关联。研究发现,道义经济在其中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障、旅游从业者之间的互惠平衡以及纳入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道义用工体系等三个方面,道义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实践机制在于制度设计、组织载体以及以伦理规范为核心的“利益、权力、情感”之间的持续互动与共同作用,推动着共同富裕的发生、发展。道义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具有作为目标的双重属性,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塑造了共同富裕的过程,这为共同富裕在微观实践层面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占锋   田晨曦  
“村落终结”一度被抽象为城镇化进程的代名词,是城市挤压村落空间引致的结果。然而,部分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却呈现主动求变、“自我终结”的反向演化态势,凭借自身优势和内生性发展动力重新掌握空间拓展的话语权。陕西省袁家村就是通过此种转型路径对传统地域空间进行规划,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典型。对此,本文通过提炼融“空间开放-自主规划-组织理性-利益联结-内外联动”于一体的“自我终结与再造”框架,对典型案例展开分析,试图寻找其实现由终结到再造的机制。研究发现:空间开放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前提,此类村庄通过开放空间边界打造“内外联动”的共生发展格局;自主规划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建设力量,此类村庄掌握了产业发展与空间转型的自主权;组织理性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特色保障,村“两委”切实维护着发展与和谐共存的正义空间;利益联结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核心驱动力,多元主体在休戚相关中构建“共生共担共享”的命运共同体。上述发现为新时代探索就地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建章  马黎  马荟  周立  
构建良性互动的村企关系对于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发展理念的迭代和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性演进分别是村企关系变迁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构建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型村企关系亟待树立以村庄主体性为内核的“体用论”视角。对此,本文提出“村体企用”这一中层概念,即“以村为体、以企为用,以村兴企、以企富村”,刻画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村企关系。基于陕西省袁家村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乡镇工业化阶段通过“村企合一”摆脱了普遍贫穷,新农村建设阶段以“村企统合”壮大了集体经济,乡村振兴阶段以“村体企用”促进了共同富裕。村体企用表明,迈向共同富裕需要以村庄主导促村企共生,以企外圆、村内方的升级版外圆内方理念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地位,顺畅要素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以村兴企、以企富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   王永香   任思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型村庄越来越多,但其如何才能自治有效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构建了制度赋能-社会资本激活-自治有效的递进式分析框架,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对所构建的框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旅游型村庄自治有效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对社会资本的激活,被激活的社会资本能提高村民自治主体的积极性、自治过程的效率以及自治结果的效能:党建引领、协商决策和监督保障的政治制度能加强村庄内部主体间的信任;有序竞争、科学分配和共享互助的市场体系能打造村庄利益共同体,从而赋能规范;强化个体培训、培育社会组织和实施村规民约的社会治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村庄人际网络的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金锋  
共同富裕的典型——晋城市晓庄村小康建设的实践○刘金锋晓庄村地处晋城市郊东北的红土丘陵区,土薄石厚,水源不足,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在过去长时间里无法摆脱贫穷。1978年时,人均收入只有118元。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不少地方把集体的家当给...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平  
村集体组织如何领办土地托管,土地托管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有研究尚未作出明确回答。研究以山西古村为样本,通过扎根研究构建起“土地托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现实需求、内生动力、外部驱力是村集体领办土地托管的核心要素。现实需求归因于村集体经济萧条、农业生产凋敝以及破解“三农”问题的时代呼唤;内生动力主要由带头人本领与道德感、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引领主导、专业合作社助力助推等激发;外部驱力主要由政府重视与统筹规划、政策领航与机制保障、人才装备技术赋能、本土优势产业支撑等推动。村集体领办土地托管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研究旨在探索以村集体为土地托管行为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各地如何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宇阳  
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占比不断增长的数字社会中,乡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路径之一,推动众多农民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相衔接,促进农民收入提升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大国小农”的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将共同富裕战略与乡村直播带货实践有机耦合,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过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反思性借鉴斯科特的道义经济学理论,发现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必须塑造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合理的数字红利分配、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构建适应乡村直播带货的数字道义。然而,由于存在数字鸿沟下弱势农民参与边缘化、流量分化下红利分配不平等、乡村“原子化”下村民互惠不足、新型数字风险下保障制度匮乏等原因,乡村直播带货可能带来乡村内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非预期后果,应通过提升弱势农民数字参与能力、强化乡村直播带货红利共享、构建乡村直播带货分工体系、完善乡村直播带货保障制度,夯实乡村直播带货中的数字道义基础,增进数字化转型的普惠价值,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傅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推上战略高度,陕西省袁家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其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分析了陕西省袁家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农家乐和当地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农家乐经营者同时具有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其旅游影响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袁家村为案例地,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地农家乐经营者的旅游影响感知。结果显示:1.通过因子分析可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2.经营者身份对经济影响感知具有显著差异,即本地居民餐饮经营状况略好于外来经营者,后者的住宿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者;3.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经济、管理影响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三个变量对社会影响感知的作用均不明显;4.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相对于经营时间短的经营者拥有更高的正面经济影响和管理影响感知,本地居民经营者相对于外来经营者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更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流量经济是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经济模式,对实现共同富裕作用重大。纵观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助力生产力发展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的物质基础、运用数字赋能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遵循的价值追求。当前,流量经济凭借巨大的发展基数和潜力,为促进经济复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动能,但也面临着发展主体联动不足、营商环境尚需优化、运营模式后备力不足、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实现流量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持续向好发展,要着力从主体共生、平台共建、载体共享、发展共荣四个方面夯实举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祥波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有效路径,经济性和社会性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充满争议的问题。与许多研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本研究认同双方之间是一种可以调和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本研究以四川省宝村为个案,从微观层面考察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共存的可能及其机理。宝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在产业选择上坚持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相融合,在生产运作中注重集体经营与村民参与相结合,在成果分配时主张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统一,最终实现了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有效协调。研究发现,总体性组织的统筹、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集体价值观的引导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的平衡提供了可能,并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