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2)
2023(8129)
2022(6957)
2021(6543)
2020(5349)
2019(12004)
2018(11685)
2017(23017)
2016(12666)
2015(14251)
2014(14406)
2013(14163)
2012(13205)
2011(11711)
2010(12046)
2009(11519)
2008(11755)
2007(10546)
2006(9438)
2005(8768)
作者
(33787)
(28230)
(27854)
(27161)
(18192)
(13278)
(12864)
(10578)
(10524)
(10458)
(9594)
(9297)
(9223)
(9121)
(9110)
(8618)
(8407)
(8256)
(8211)
(8122)
(7257)
(6836)
(6740)
(6472)
(6443)
(6399)
(6374)
(6314)
(5563)
(5534)
学科
管理(48776)
(45458)
经济(45379)
(42194)
(36746)
企业(36746)
(30407)
(17773)
方法(17767)
数学(15603)
(15448)
财务(15414)
数学方法(15403)
财务管理(15369)
企业财务(14638)
中国(14169)
(13966)
财政(13908)
(11567)
(11265)
业经(11190)
(10795)
银行(10790)
(10455)
(10172)
(10129)
贸易(10124)
体制(10018)
(9963)
(9392)
机构
学院(176791)
大学(175260)
(78357)
经济(76657)
管理(67684)
研究(58538)
理学(56815)
理学院(56305)
管理学(55618)
管理学院(55269)
(50249)
中国(49095)
(35623)
财经(34808)
(31345)
科学(30108)
(28999)
(28629)
中心(27351)
财经大学(25410)
经济学(24763)
研究所(24571)
北京(22731)
(22470)
经济学院(22218)
(22006)
(21168)
(20396)
师范(20257)
业大(19999)
基金
项目(106349)
科学(84688)
研究(83402)
基金(77870)
(65097)
国家(64525)
科学基金(56461)
社会(54100)
社会科(51389)
社会科学(51381)
(40532)
基金项目(39660)
教育(38763)
编号(34437)
自然(33969)
(33600)
自然科(33158)
自然科学(33151)
资助(32818)
自然科学基金(32565)
成果(30343)
(27003)
(25128)
课题(24394)
重点(23732)
(23574)
教育部(22435)
(22316)
国家社会(22303)
(21904)
期刊
(92760)
经济(92760)
研究(61872)
(44992)
中国(39621)
管理(27220)
(26160)
金融(26160)
(21262)
学报(20259)
科学(19663)
教育(18532)
财经(18497)
大学(17117)
学学(16145)
(15744)
经济研究(15131)
技术(14705)
业经(13741)
农业(13520)
问题(11592)
(11146)
财会(10796)
会计(10786)
国际(9555)
(9433)
(9067)
财政(9067)
理论(9060)
现代(8299)
共检索到289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军  方霞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洋  
基于理论界对邮政储蓄的不同认识,以及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三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利率关系,揭示了在现行金融格局下,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的角度对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的背景和转存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评价;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指出了邮政储蓄改革可能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其务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再构造陕西财经学院江其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下简称"两大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我国现行体制缺乏"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因此,如何使"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起来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为启动内需 ,我国于 1998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 ,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调整的取向是向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调控方向应由基础建设投资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制度建设 ,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财政政策的运行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慧  杨晓波  
一、经济学经典著作中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论述在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凯恩斯、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其著作中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的论述,各具特色:(一)凯恩斯《通论》中以财政政策为重心的政策主张凯恩斯在《通论》中,...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魏金明  
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国经济增速系统性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后,供给老化、供需结构不匹配。我国已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正向高度商业化社会迈进,中产阶级队伍正在壮大,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制造业体系的完备,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 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