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1)
- 2023(18212)
- 2022(15588)
- 2021(14912)
- 2020(12247)
- 2019(28391)
- 2018(28302)
- 2017(53792)
- 2016(29736)
- 2015(33804)
- 2014(34029)
- 2013(32670)
- 2012(30160)
- 2011(27427)
- 2010(27689)
- 2009(25102)
- 2008(24588)
- 2007(22030)
- 2006(19725)
- 2005(17179)
- 学科
- 济(112522)
- 经济(112402)
- 管理(83838)
- 业(78251)
- 企(64638)
- 企业(64638)
- 方法(51773)
- 数学(44970)
- 数学方法(44224)
- 中国(36182)
- 农(32623)
- 财(29883)
- 业经(25688)
- 教育(24697)
- 学(24193)
- 地方(23684)
- 制(22328)
- 理论(22157)
- 农业(21302)
- 贸(20804)
- 贸易(20793)
- 易(20257)
- 技术(18840)
- 银(18367)
- 银行(18328)
- 和(18232)
- 务(18122)
- 策(18092)
- 财务(18026)
- 财务管理(17984)
- 机构
- 大学(417748)
- 学院(415001)
- 管理(160904)
- 济(160325)
- 经济(156483)
- 理学(138718)
- 研究(138161)
- 理学院(137140)
- 管理学(134541)
- 管理学院(133735)
- 中国(100513)
- 京(90120)
- 科学(83589)
- 财(76823)
- 所(67820)
- 中心(62808)
- 江(62120)
- 范(61870)
- 农(61699)
- 研究所(61410)
- 师范(61407)
- 财经(60764)
- 业大(58768)
- 北京(57736)
- 经(55147)
- 院(50812)
- 州(50385)
- 师范大学(49639)
- 农业(47932)
- 经济学(47376)
- 基金
- 项目(276428)
- 科学(217715)
- 研究(209316)
- 基金(196694)
- 家(169662)
- 国家(168126)
- 科学基金(144484)
- 社会(128874)
- 社会科(121908)
- 社会科学(121877)
- 省(108627)
- 基金项目(103080)
- 教育(101876)
- 划(92436)
- 自然(92414)
- 自然科(90204)
- 自然科学(90181)
- 自然科学基金(88522)
- 编号(88467)
- 资助(81616)
- 成果(74024)
- 课题(62844)
- 重点(62466)
- 部(62131)
- 发(59568)
- 创(57036)
- 项目编号(54223)
- 教育部(53860)
- 创新(52939)
- 大学(52552)
- 期刊
- 济(176266)
- 经济(176266)
- 研究(130565)
- 中国(84213)
- 教育(72556)
- 学报(61054)
- 管理(60207)
- 财(57501)
- 科学(56231)
- 农(55683)
- 大学(48470)
- 学学(44031)
- 技术(41680)
- 农业(38739)
- 融(35890)
- 金融(35890)
- 业经(29892)
- 财经(29052)
- 经济研究(27666)
- 经(24823)
- 图书(23501)
- 问题(23138)
- 技术经济(19761)
- 理论(19620)
- 职业(19142)
- 业(18939)
- 科技(18706)
- 统计(18699)
- 版(18400)
- 坛(18316)
共检索到619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婷婷 李广平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系统研究这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和政策文本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重点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211和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四个政策演进阶段的政策主体、目标和内容变化,认为这一政策体现着以点带面的发展逻辑、需求导向的价值逻辑、学科核心的建设逻辑和项目牵引的管理逻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阶段的政策优化方面,应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势、学科固化的惯性桎梏、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和项目牵引的路径依赖,真正提升政策效果,使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维懿 胡咏梅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重要连接,政府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虽然政策设计者用意良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多重结果。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实施的历史演进说明,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主要行动者(包括高校组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对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的反应、行为选择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多重结果。在多样性社会背景下,相关行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不断分化,而政策工具没能跟上形势变化并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政策工具与制度情境间的这种不匹配,引发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非预期的政策结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安邦 周玲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地位日益提升。发达国家纷纷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对部分大学和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本文比较了美英德日四国重点建设政策现状,分析比较了这种政策的背景与特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 比较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克 马立超
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是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政策新动向。对东部7省份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省级政府推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政策表现出话语模糊、多态并行、配置失衡、松散组合、注意力偏差等特征,具体包括职责、经费与评估细则不明,整体同质化与局部创新共存,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政策要素与工具组合缺乏系统性,重“实施”轻“保障”。基于此,未来应重视政策细化与再造,提高话语精准度;鼓励政策创新与政策学习,推动先进经验双向扩散;改进政策工具配置方式,提高要素组合系统性;动态调整注意力结构,增强政策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德吉夫 包艳华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进行梳理,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以政治逻辑为主要取向的重点高校阶段、以经济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工程建设阶段和以教育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内涵发展阶段,对各阶段政策工具的特点展开论述,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长期性,阐述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选择的复杂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 政策工具 制度变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春惠
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效果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策评估是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过程,以"211工程"为例,构建了政策效果评估利益博弈分析框架,分析了重点建设政策效果评估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政策执行部门与评估专家之间、评估专家与政策受益院校之间的博弈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已开始从单位制到项目制的战略转型:建国后重点高校建设有明显的"单位制"特征;"211工程"、"985工程"具有"项目制"的部分特征;"2011计划"已具有显著的"项目制"特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实现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是淡化或停止实施"单位制",深化和扩大实施"项目制"。为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必须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单位制 项目制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 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勇 魏姝
城镇面貌和品位的趋同在于缺少文化精神内涵。发挥传统民俗文化的治理性是破解城镇趋同病的路径之一。在论证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民俗文化与城镇关系的合理性基础上,利用结构二重性理论框架分析民俗文化与城镇融合的内生困境与动力逻辑。城镇治理的公共性、弘扬的现代性、尊崇的经济技术理性及所依赖的效率价值,与民俗文化所内含的私性、内生的传统性、尊崇的社会理性及传播手段的非市场性,存在结构性冲突与约束。但基于结构二重性的转化,在时空结合、系统整合与变迁及实践性三个维度,存在把民俗文化与城镇建设整合的可能。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城镇建设 文化治理 结构二重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智华
当前阶段,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体现在范式逻辑上是教育的个性化范式,体现在价值逻辑上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体现在制度逻辑上则是教育质量与教育结果产出导向的制度设计。作为一种策略建议,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现策略在教育资源向度上可以尝试合作治理的策略,在教育组织向度上可以尝试教导型组织的策略,在教育技术向度上可以尝试数字化教学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阙明坤 王佳丽
从政策的视角,采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从政策文本中生成了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党建思政、师资队伍、人才培养5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维度。研究发现,我国政策话语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以保障性条件为主,偏重于关注办学行为、党建思政、办学条件,对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关注度尚显不足,这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有关。面向未来,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观念应从"零碎单一"走向"整体多元";政策导向应从"偏重管制"转向"管扶并举";政策价值应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政策机制由"条线分割"转向"统筹联动";质量保障应从"外部保障"转向"内外协同"。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民办高等教育 质量 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宋彦玲
稳健性检验作为提高推断可信度的重要方法,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逻辑主线,从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原因和必要性、稳健性检验的类型以及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梳理和分析。分别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要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稳健性检验在实证分析中的必要性;进一步通过总结提炼,给出一项完备的稳健性检验要呈现从问题“识别”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稳健性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提出在实证研究中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检验方法的建议。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几个稳健性检验问题。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稳健性检验 检验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基于对1985年至2019年政策文本的分析,可将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实践样态演进历程划分为以校办企业与校企联合办学为纽带的初步探索期、以工学结合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调整期、以各类项目为依托的产教融合全方位深化期、以各层次产教融合政策为基石的政策体系建设期。对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国外产教融合政策实践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启示。为消解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时效性欠佳、针对性不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在政策制定环节,应多方借鉴,科学制定;在政策执行环节,应高效执行,全面贯彻;在政策评估环节,应定期监测,有效评估;在政策修订环节,应及时反馈,适时修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围绕研究问题综合调配或混合使用思辨研究、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混合方法研究相比于多学科研究方法论和"独特的方法组合说"而言,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的可能性,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研究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