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0)
2023(13610)
2022(11848)
2021(11211)
2020(9298)
2019(21454)
2018(21160)
2017(40910)
2016(22324)
2015(25148)
2014(25196)
2013(24764)
2012(22681)
2011(20355)
2010(20250)
2009(18733)
2008(18335)
2007(15892)
2006(13999)
2005(12517)
作者
(63633)
(53056)
(52577)
(50103)
(33937)
(25494)
(23900)
(20706)
(20129)
(18908)
(18173)
(17860)
(16923)
(16858)
(16336)
(16260)
(15735)
(15723)
(15187)
(15036)
(13060)
(12997)
(12574)
(12066)
(11823)
(11764)
(11706)
(11570)
(10609)
(10384)
学科
(87458)
经济(87330)
管理(67300)
(61400)
(52137)
企业(52137)
方法(39100)
数学(33607)
数学方法(33204)
(25547)
(22907)
中国(22588)
(20573)
(20123)
贸易(20116)
(19820)
业经(19649)
(19630)
地方(17629)
(14953)
财务(14883)
财务管理(14849)
农业(14815)
理论(14337)
企业财务(14040)
(14008)
环境(13877)
技术(13802)
(13707)
(13393)
机构
大学(317608)
学院(313329)
管理(125757)
(124524)
经济(121802)
理学(108884)
理学院(107652)
管理学(105909)
管理学院(105322)
研究(104497)
中国(77396)
(67714)
科学(64225)
(59630)
(51733)
(49047)
财经(47313)
中心(47201)
业大(47003)
研究所(46979)
(45555)
(42990)
北京(42527)
(40992)
师范(40608)
(38598)
农业(38416)
经济学(37671)
(36700)
财经大学(35292)
基金
项目(217524)
科学(170990)
研究(160011)
基金(158391)
(137696)
国家(136581)
科学基金(117381)
社会(100994)
社会科(95694)
社会科学(95673)
基金项目(84200)
(83727)
自然(75886)
自然科(74050)
自然科学(74036)
教育(72825)
自然科学基金(72692)
(70710)
编号(65146)
资助(64672)
成果(53251)
(48432)
重点(48365)
(45547)
(45156)
课题(44631)
(42911)
创新(42180)
国家社会(41648)
教育部(41619)
期刊
(135453)
经济(135453)
研究(93575)
中国(61476)
学报(49883)
科学(46088)
管理(45815)
(45605)
(44849)
大学(38117)
学学(35739)
教育(34786)
农业(30934)
技术(26051)
(26039)
金融(26039)
财经(22844)
业经(21479)
经济研究(20927)
(19383)
问题(18065)
图书(16572)
理论(15756)
科技(15499)
(15300)
(14959)
(14733)
实践(14463)
(14463)
技术经济(14361)
共检索到460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强  
研究目的:以土地招拍挂为例,通过香港与深圳土地出让中关键制度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地制度设计理念和操作方式的差异,提出土地出让制度优化建议。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香港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勾地制度,贯穿土地出让全过程的卖地合约制度,以及体现契约精神的合约完成证明书制度,环环相扣,不仅降低土地交易成本,而且充分实现土地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土地受让人依约使用土地的积极性。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优化土地出让公告制度,改进土地出让底价定价策略和土地出让启动程序,并围绕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进行"契约式"的土地出让制度设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雨松  
众所周知,大陆的土地出让制度来源于香港。因此了解香港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出让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香港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金、地租和地税;其次介绍了香港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最后对香港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和大陆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进行了评论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陆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改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雨松  
1.在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香港的城市发展史,就是土地集约利用,再集约再利用的反复过程。由于香港土地面积的固有局限性,只能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做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每寸土地创造的经济附加值越来越高,最终使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从土地的角度看,就是农地不断变成城市用地的过程。但内地的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蕾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高官问责制度,发生于相近的历史时期并有着相似的改革称谓,但就其制度逻辑和构建模式而言,却表现出若干迥然不同的改革思维与演进轨迹。中国内地的高官问责制度是危机应急举措的产物,聚焦于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单项推进,以领导干部、尤其是行政首长做为主要问责对象,旨在藉此重塑官场文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本质上是一场基于本土自创形式的行政体制改革;香港的高官问责制度则是以14位政治任命的主要官员做为问责对象,旨在通过程序化的问责制度的模仿和移植,启动一场政制层面的改革,以此维护公务员的中立原则、平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波  杨步韵  王晓婷  李元祯  
针对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机理,整合实践视角和身份视角的组织混合研究,本文以义乌復元医院为案例对象,分析了1989—2018年间復元医院持续混合市场逻辑、社区逻辑、专业逻辑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结构性混合—结构性自洽”的组织可持续混合框架。这一框架把组织的可持续混合过程界定为在组织的结构化体系中通过三个结构性混合策略形成自洽的混合目标和混合手段体系的过程。具体来说,可持续混合是在组织的使命陈述、业务定位、组织设计、人力结构等四个层面的全面混合(回答“在哪里混合”),是通过内部区隔、横向聚合和纵向整合等三个策略逐步实现结构性自洽的过程(回答“如何混合”)。这一研究整合身份视角和实践视角,提出了混合型组织通过结构性混合策略实现结构性自洽的基本框架,深化了组织混合可持续机理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开胜  石晓平  
从资源特性、法律制度和交易合约三个层次,构建土地出让制度效率与公平价值关系的整体理论逻辑框架,提出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土地出让效率和公平价值可以从土地出让配置效率和出让收益分配公平两方面加以界定,这也是资源特性所决定的土地出让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合理分割;影响出让效率与公平结果的重要因素则包括市场交易和政府管制的法定规则,以及自愿交易、契约自由和生效之后严格执行的出让合约。今后,土地出让制度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实现需要依据资源特性对公平、效率目标以及法律制度和交易合约进行选择。土地出让制度改革需在实现土地价值、提高出让收益的前提下,完善以产权为主、要素贡献为辅的出让收益初次分配机制,以及公共服务支出占主导地位的二次分配机制,强化出让合约监管和执行,促进出让效率和公平目标的统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曼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规范文本表达的是"法律的逻辑",是规范制度操作中"有可为"与"有可不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度的表层。由表及里,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制度设计背后,都体现着一定的治理理念,表达着权力的分割博弈及其运行模式,这体现出制度的"治理逻辑"。香港地区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治理逻辑"表现为:学术制度运作的"分层负责制"、学术治理"权力的转授"、"学术卡里斯玛"与"教授治校"、"官僚制"下的"民主制"。这契合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分权"、"权力重心下移"、"公共问责"和"绩效管理"等观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雄  方龙  
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国有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单一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要求。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非天生的对立派,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机制和适用范围,都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我国内地应当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实行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存的"混合体制",积极有效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强  夏欢  胡淙涛  王琪  
能否设计有效的政策降低存量低效用地进行流转配置和实施再开发的交易成本,是推进存量空间治理转型的关键。以深圳土地整备为例,首先总结其降低存量低效用地交易成本的政策规则,包括安排留用土地、编制单元规划、发挥社区主体作用等。其次,分析土地整备政策设计缺陷产生的激励不相容和实施问题,包括项目之间利益失衡、个体之间补偿不公平、容积资源空间错配等。最后,提出土地整备政策的优化建议:以不动产权益为基础,推动空间规划逻辑向不动产权益逻辑的政策转型,构建以权益容积为核心的利益核算规则,健全土地权益体系、细化建筑权益规则,推进容积指标的权益属性与技术属性分离,构建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权益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国平  
土地出让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分析土地出让制度对房价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其影响机理,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家在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要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预算,打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路径;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春  李诗涵  胡峰  程龙  
回答好“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制度生成逻辑”这一根本问题,是认识、研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前提。本文重点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制度基础,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四维框架,对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突出表现的深圳、北京、南京、上海四个重要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制度有如下特征:政策目标更多是培育新创新主体而非对传统科研机构升级替代;政策工具是调动社会力量而非政府参与竞争;政策执行已形成常态化制度而非临时性手段;政策效果表现在质量效益贡献而非传统重数量指标。特殊制度安排也衍生了新问题,集中在新型研发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市场化发展能力和政府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这也是未来改革的着力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克竞  
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出让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既有效刺激了我国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逐渐引发了"土地财政"、"房地产依赖"等威胁到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负面效应。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现有文献多集中于财政体制改革深化、房地产政策调整和土地出让方式与税收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的实证分析与佐证。本文采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由地方财政土地依存度、地方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地方债务增长四个内生变量组成的联立方程,展开对彼此间关系的检验与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财政体制并非是引发地方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失调问题的核心要素,而城镇化发展规律则是主因。同时,房地产行业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宗劲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演化过程。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诸多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成熟完善,政府应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权利上的优势地位,安排相关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及进程,从而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超  
我国城市土地管理领域存在土地收益公平、公开、公正与否的尖锐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但城镇化成本支付和土地收益公平分配问题尚有待于破解。回顾城市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研究成果,我国城市土地出让制度尚存在土地出让方式方法、对不同用地类型的用途管制、土地出让金的使用分配存在争议等问题。文章建议,基于系统科学研究城市土地管理改革"四改联动"路径,围绕城镇化的"成本支付"和"待遇分配"研究开展城市土地收支平衡,以征地留用地项目为依托推动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