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5)
2023(11349)
2022(9773)
2021(9621)
2020(7769)
2019(18254)
2018(18349)
2017(33883)
2016(19486)
2015(22108)
2014(22406)
2013(21413)
2012(19653)
2011(17820)
2010(17936)
2009(16165)
2008(15689)
2007(13818)
2006(12207)
2005(10714)
作者
(54475)
(44739)
(44685)
(42711)
(28664)
(21701)
(20446)
(17727)
(17433)
(16083)
(15608)
(15011)
(14324)
(14200)
(13977)
(13756)
(13568)
(13310)
(12879)
(12877)
(11314)
(11254)
(10707)
(10442)
(10126)
(10052)
(10026)
(10000)
(8939)
(8861)
学科
(70210)
经济(70135)
管理(50971)
(46671)
(39959)
企业(39959)
方法(33691)
数学(28298)
数学方法(27813)
中国(22959)
教育(22936)
(21514)
理论(17782)
(17649)
(16738)
业经(15514)
地方(13362)
(12479)
技术(12219)
农业(11727)
(11432)
(11144)
贸易(11137)
(10767)
(10619)
环境(10578)
财务(10550)
财务管理(10529)
教学(10439)
(10000)
机构
大学(278929)
学院(271024)
管理(103847)
(95498)
经济(93027)
研究(90514)
理学(90019)
理学院(88914)
管理学(87139)
管理学院(86619)
(61024)
中国(60458)
科学(57711)
(46532)
师范(46241)
(45328)
(44153)
研究所(41602)
(39859)
北京(39419)
中心(39280)
业大(38992)
(38477)
教育(38082)
师范大学(37909)
财经(36097)
(32690)
(32687)
(32546)
技术(31856)
基金
项目(183462)
科学(144567)
研究(140715)
基金(129595)
(111664)
国家(110578)
科学基金(94298)
社会(84579)
社会科(79711)
社会科学(79689)
(72381)
教育(71099)
基金项目(68105)
(62875)
自然(60541)
编号(60186)
自然科(59080)
自然科学(59069)
自然科学基金(57969)
资助(53452)
成果(52021)
课题(43715)
重点(41782)
(41519)
(38956)
(37724)
项目编号(37399)
教育部(36120)
(35785)
大学(35188)
期刊
(103999)
经济(103999)
研究(88204)
教育(61702)
中国(54833)
学报(43905)
科学(39183)
管理(36534)
(34316)
大学(33798)
(32732)
学学(30071)
技术(27114)
农业(24523)
图书(18326)
财经(18079)
(16945)
金融(16945)
业经(16049)
经济研究(15368)
(15297)
职业(14519)
理论(13538)
问题(13492)
实践(12707)
(12707)
科技(12702)
(12662)
技术经济(12532)
情报(12377)
共检索到395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哲学研究正在遭遇方法乃至研究性上的质疑,原因是教育哲学研究并没有应用现代研究推崇的规范化研究方法。从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又需要通过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来获得。因此,教育哲学研究对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追求决定其在方法上具有以下基本定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在方法上的这种基本定位最终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逻辑推理方法,既可以有传统的演绎逻辑方法和归纳逻辑方法,又可以有以逻辑推理为内核的概念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哲学家如何理解哲学也就如何做哲学。不同的哲学观影响着教育哲学探究的方法。教育哲学学科产生的历史说明了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不是科学的方法;而现代哲学不再是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排除了科学方法的运用。教育哲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思辨的方法、历史的比较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解释学的方法和现象学方法;哲学乃至教育哲学是一种互相质疑和辩护的活动,需要论证。方法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教育哲学探究的目的和独特的功能在于教育理想和价值的引导,在于提供和培育反思和批判的哲学态度,在于增进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在日益追求具体性、深刻性和核心化的教育认识和改进中,教育事件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蕴含变化的功能性活动,教育事件是对教育常态的某种断裂,对它的研究本身具有察知现实和推测未来的两种意义,因而也就有了两种研究方法论逻辑:察知逻辑和推测逻辑。察知逻辑主要是根据普遍规则或普遍性知识前提对特定教育事件进行定位和判断的逻辑,这种逻辑下的教育事件研究方法从把其转化为研究素材开始进行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条理化认识加工,主要体现着定位定向的追求和思路。推测逻辑主要是对目标教育事件进行设想化探索的研究方法逻辑,这种逻辑下的教育事件研究方法从把其作为与常态的重要分裂开始对教育未知领域进行想象和设想,主要体现着再构对世界认识的追求和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岭  王嘉毅  
教育学备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对于教育研究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楚,在使用上随意而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发展,但教育研究的核心体系和基本功能一直没有变。教育研究具有描述、规范、解释和批判四种基本功能。它们形成了一个"超循环"的逻辑体系,所有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在此循环中衍生出来,也可以在此循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在把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向系统方法学习和迈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琦  
我国高职教育在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有必要从探究高职教育发展的逻辑入手,归纳与分析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社会人与职业人、人文与技术、教育与培训、学校与企业、多样化与模式化等悖论,进而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使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卓  
中国特色的审计精神源于党领导下的审计实践,具有鲜明的辩证特性与丰富的内涵意蕴。为了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活动,实现个体层面的审计精神内化以及整体层面的审计精神传承。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彰显政治属性、加强文化认同、融合时代要素,推进知识体系构建、集体记忆塑造、共同体意识构筑,从而将意识形态注入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当前的审计精神教育工作无法全面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生活需要,应当通过加强审计精神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审计精神教育能力、引导审计精神需求观念等方式来化解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矛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子冰  桑志坚  刘文霞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庆  
概念分析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分析教育哲学最为核心的研究方法。教育概念分析在使用中缺少正当性的证明。分析哲学是教育概念分析的方法论基础,语言分析纠正了思辨心理学的主观化倾向,语境原则为概念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教育概念分析不是去寻找适合所有情境的普遍性定义,而是通过差异性和相似性比较相关概念背后的教育关系,由此区别于名词解释或操作性定义的界定。教育概念分析的价值标准依社会情境而定,并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来关涉教育活动,而非直接给出教育活动的结论或建议。只有从单纯的逻辑学研究拓展到语用学研究,教育概念分析才能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隆伟  
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的科学性。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就比较教育研究中所主要运用的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构建及运用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和而不同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取向。"和而不同"取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要点有:一、不同方法范式的存在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二、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承认各种不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价值;三、以研究能否创造出有意义的"不同",超越自身,作为评价研究的基本标准;等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李宪印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时代使命。以“技术”“教育”“职业”三个源概念作为“显线”支撑类型逻辑,以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为“隐线”分别贯穿于三个源概念之中,是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进一步探索技术属性、教育属性、职业属性的内在关联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其技术属性是对技术合理性的探求,凸显其对职业教育“实然”的基础作用;教育属性是对价值理性的内在追求,蕴含着职业教育“本然”的育人本色,并对技术属性和职业属性具有融合与引领作用;职业属性是对工具理性的外在谋求,彰显职业教育“应然”的实践指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