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1)
- 2023(7813)
- 2022(6409)
- 2021(6016)
- 2020(4601)
- 2019(9924)
- 2018(9600)
- 2017(17526)
- 2016(9655)
- 2015(10621)
- 2014(10204)
- 2013(9065)
- 2012(7786)
- 2011(6999)
- 2010(6950)
- 2009(6324)
- 2008(5616)
- 2007(4929)
- 2006(4044)
- 2005(3400)
- 学科
- 济(32316)
- 经济(32289)
- 管理(24958)
- 业(19240)
- 企(16010)
- 企业(16010)
- 地方(10639)
- 方法(10344)
- 中国(9979)
- 农(9011)
- 数学(8684)
- 数学方法(8536)
- 业经(8018)
- 财(7056)
- 理论(7039)
- 地方经济(6895)
- 教育(6847)
- 教学(6564)
- 贸(6446)
- 贸易(6443)
- 易(6241)
- 农业(6135)
- 环境(5982)
- 学(5686)
- 和(5520)
- 制(5048)
- 工作(4936)
- 融(4862)
- 金融(4861)
- 技术(4637)
- 机构
- 学院(121195)
- 大学(119713)
- 济(43750)
- 管理(43129)
- 经济(42727)
- 理学(37620)
- 理学院(37178)
- 研究(36890)
- 管理学(36372)
- 管理学院(36151)
- 中国(25769)
- 京(23275)
- 科学(22318)
- 范(20701)
- 师范(20568)
- 财(20023)
- 江(17674)
- 中心(17319)
- 所(16804)
- 财经(16169)
- 师范大学(16055)
- 研究所(15429)
- 业大(15214)
- 州(15021)
- 经(14632)
- 技术(14561)
- 农(14332)
- 院(13997)
- 北京(13831)
- 经济学(13638)
- 基金
- 项目(86174)
- 研究(69975)
- 科学(68653)
- 基金(59424)
- 家(50390)
- 国家(49941)
- 科学基金(43758)
- 社会(43571)
- 社会科(41285)
- 社会科学(41278)
- 省(35930)
- 教育(34687)
- 基金项目(31133)
- 编号(30991)
- 划(29581)
- 自然(25741)
- 成果(25713)
- 自然科(25157)
- 自然科学(25153)
- 自然科学基金(24657)
- 课题(22073)
- 资助(21988)
- 发(20056)
- 重点(20036)
- 年(19856)
- 创(19128)
- 项目编号(19096)
- 部(18318)
- 规划(17798)
- 国家社会(17731)
共检索到172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毅红 张建华 邵琳艳
区域高校课程联盟作为一种区域高校联盟形式,对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互补共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悖论。文章介绍了区域高校课程联盟的概念和优势,反思了区域高校课程联盟实际运行中学校竞争与教育公平、办学成本降低与学习成本升高、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与评价对象不完整、高校自身建设与课程共享四大悖论,并提出了化解区域高校课程联盟实际运行中悖论的途径,包括谨慎对待区域高校课程联盟,构建区域高校联盟的利益分享机制,探索降低学生学习成本的方式,发展新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以自身课程建设为主,课程共享为辅。
关键词:
区域高校课程联盟 高校联盟 逻辑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召颖 刘锦
“芯片之争”是当前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的焦点。美国拉拢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对内重塑美国民主体制、强化芯片供应链弹性,对外重振同盟体系、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意欲借重塑“民主”认同之名,实现维持技术“霸权”之实。此举在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之间存在脱节,是拜登政府推行“民主技术联盟”的典型代表。美国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成员间的利益博弈以及芯片供应链结构制约等因素导致“芯片四方联盟”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但该联盟仍会给成员的技术安全和现有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分工带来冲击,并可能对中国的芯片供应安全与技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此,中国在积极释放合作信号、争取更多国家支持的同时,需要弥补先发优势的不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雨 田莉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以土地资本化为核心动力的增长联盟难以为继,其空间载体逐渐从城市尺度向“城市—区域”尺度演进,以区域性基础设施扩张为基础的“城市—区域联盟”正在成为新的空间发展着力点。首先分析了城市增长联盟的内在逻辑及其面临的动力转向挑战,从纵向、横向的府际关系与政府企业关系三个维度对“城市—区域联盟”的主体互动机制进行剖析,建构了权力逻辑、竞合逻辑与资本逻辑的三重逻辑体系。在此框架下,对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联盟的演进历程展开实证研究,解析了中国本土语境下“城市—区域联盟”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在区域空间演化进程中,区域性基础设施为纵向权力传导、横向府际协调与资本时空修复提供了重要场域。新时期,区域高质量发展仍需超越增长机器的逻辑惯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亟需回应新的联盟逻辑,建立嵌入式的纵向规划传导框架、常态化的区域空间规划组织、多元资本参与的规划建设模式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蕾
"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观念整体"付诸高职教育实践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社会批判课程论的维度上看,"课程思政"进一步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从存在主义课程观维度上看,"课程思政"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就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论维度而言,"课程思政"则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性本质。总之,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本质性要求。
关键词:
高职 课程论 课程思政 学理逻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卡 霍海涛
针对京津冀区域协作政策过程,基于政策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三大源流在区域政策演进中的作用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三大源流中问题流与政治流是目前京津冀区域政策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问题源流表现为空间失衡与对一体化协作的迫切需求;政治流的关注和主动识别作用突出;政策流中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相关者主动或被动涉入,需继续提升政策企业家和焦点事件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区域政策 京津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春华 陆金晶
凭借分布式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当下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基于数据协同将区块链技术嵌入政务领域仍有待考量。传统政务存在数据互认不清、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以及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区块链基于自身特性将技术赋能政务数据,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有效发展数字经济,完全契合新发展理念下数字政府建设的需要。通过比较“政务+区块链”不同的运用模式,发现相较于公链和私链,基于DAG架构的政务联盟链更适合政务服务创新与数字政府建设需求,由此提出基于DAG框架的政务联盟链,以实现政务数据在安全、成本以及效率方面质的飞跃,助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艳玲 高长元 翟丽丽 张树臣
[目的/意义]大数据联盟是我国数据资源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多主体间能否顺利开展价值共创活动决定了大数据联盟运行的成败,也决定了系统功能的整体发挥。[方法/过程]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将用户纳入数据服务创新体系,构建了大数据联盟数据服务创新超网络模型,并从"资源—能力—关系"协同维度揭示了大数据联盟数据服务创新价值共创机理。[结果/结论]大数据联盟各主体在不同维度间的联合互动和跨界合作,可使超网络中的资源、能力和关系上彼此协同促进,共同发挥大数据联盟协同服务创新优势,有利于为用户提供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以此实现价值共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宋晓乐
随着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整体推进与持续深入,教科书作为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中介,面临着进一步深化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变革知识呈现方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引导教师深度教学等众多挑战。基于此,教科书的编写首先要明确其价值逻辑,通过对价值体系的统筹规划、学科内容的精准言说以及形象谱系的深层透视,实现培养目标的形态转化;其次,要基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厘清教科书编写的知识逻辑,实现教科书中少量主题的深度覆盖及概念间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进阶;最后,教科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与参考,要明确其编写的阅读逻辑与教学逻辑。一方面,设计编写可理解的,兼具感染力、互动性、指导性与差异性的文本;另一方面,通过过程化的内容呈现真实化的情景创设、可视化的认知过程及整体化的单元活动,为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提供可能。
关键词:
教科书 编写逻辑 课程变革 学习迁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项荣建
马克思将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明确区分开来,并对后者予以了特别的关注。通过对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这一资本主义分工"典型形式"的剖析,可以看到:分工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劳动重负的减除和人的自由解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又造成了人的片面化、畸形化,使之沦为"资本的附属物",丧失了全面发展的可能。分工所呈现的这种"悖论性"特征,折射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冲突,其根源在于作为权力关系的资本本身及其内在逻辑的作用。在此意义上,所谓的"消灭分工",实际上就是消灭凌驾于分工之上的资本和资本逻辑,而不是消灭分工本身,而资本逻辑的扬弃之路也是困扰人们的现代性问题的扬弃之路。
关键词:
分工 资本逻辑 现代性 悖论 马克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贾岩
跨界合作是欧盟区域政策的内容之一,"边界空间"在欧洲区域化的过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治理单元。INTERREG区域间合作计划是欧盟跨界合作的重要策略工具。通过信息整理与空间可视化等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INTERREG计划是一种空间重构形式的区域发展策略,该计划在阶段性的实践中日趋成熟;(2)INTERREGⅤ的目标、类型与尺度、资金分配、合作领域等呈现出该计划的系统性与完备性;(3)该计划的合作类型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关,不同尺度的跨界合作均呈现出治理上的尺度重组与联系上的网络化特征;(4)历史发展与场景化差异、制度化设计、基金政策、聚焦创新与文化激励以及共信共享的理念,这些是欧盟INTERREG计划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欧盟跨界合作的优势与特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宇 张莉
近年来,德国大量高校组建并不断扩展了基于多个职能层面和专业科研领域的区域高校联盟。区域高校联盟是德国跨高校、跨机构、跨学科组合式教学科研的尝试,目前已完成了综合性高校联盟、综合性高校与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高校-校外科研机构联盟、创新尖端集群、科学服务社会计划五大类区域联盟类型的建构。通过联盟建设方式,德国高校扩展了校内、校际、校企以及国际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科研产业资源的聚集以及跨学科科研前沿领域的协同研究,推动了区域教育、科研、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区域合作 高校联盟 区域一体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董昊悦 苏睿先
从教育公平理念出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所供给的对象应该从中介性的概念:"专业"以内学生,转向为全体在校学生提供公平教育资源选择权利。以"课程逻辑"为起点,为了保证专业课程群的发展,相关高校在运行机制上,应当建立以选课制为核心的教学运行形式和"教育券"的教育财政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向东春
大学联盟是美国大学实现学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的新路径,其佼佼者"大学合作委员会"(CIC)在学术合作、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CIC的价值诉求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运行特点是采取扁平组织架构和对话式治理模式,构建互涉的多学科合作平台,搭建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追求共有效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巍巍
如果说霸权国的核心利益就是护持其体系中霸权地位,那么,如果诱发一场针对挑战国的冲突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国家的根本利益,霸权国可能会选择支持并乐见其依附者对潜在的挑战国发难。日本改变几十年来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默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诱导。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并表明"是时候朝建设新国家迈出一步",这明显可能激化中日现有矛盾并引发东北亚各相关国家的不安,同时也表明日本的行为可能导致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失控,对此美国以"失望"一词表明其不会在战略上被日本绑架。可见,当前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北亚轮辐体系并非是确保该地区和平与安定的压舱石,可能正好与其宣传的结论相反,其更有可能是在某些条件下促使未来10年内中日之间外交僵化、在夹缝中艰难博弈的催化剂。中国若想改变在未来10年内的中日争端中的被动局面或至少避免美国对日本行为的无限度支持,就必须从提升自身战略力量或依靠结盟来增加制衡性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