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6)
- 2023(6459)
- 2022(5213)
- 2021(4966)
- 2020(3956)
- 2019(8889)
- 2018(8652)
- 2017(14377)
- 2016(9132)
- 2015(10111)
- 2014(10173)
- 2013(9312)
- 2012(8624)
- 2011(8062)
- 2010(8443)
- 2009(7716)
- 2008(7689)
- 2007(7158)
- 2006(6509)
- 2005(6147)
- 学科
- 济(28579)
- 经济(28559)
- 教育(20528)
- 管理(20168)
- 业(18452)
- 企(15625)
- 企业(15625)
- 中国(14164)
- 学(13085)
- 方法(11312)
- 理论(10955)
- 数学(8722)
- 数学方法(8596)
- 农(7934)
- 财(7486)
- 教学(7311)
- 业经(7169)
- 发(6158)
- 制(5457)
- 农业(5289)
- 技术(5287)
- 发展(5260)
- 展(5134)
- 和(4830)
- 研究(4656)
- 经济学(4652)
- 贸(4622)
- 贸易(4618)
- 思想(4545)
- 务(4516)
- 机构
- 大学(133330)
- 学院(125539)
- 研究(46762)
- 济(41855)
- 经济(40735)
- 管理(38793)
- 理学(32647)
- 理学院(32094)
- 管理学(31420)
- 管理学院(31127)
- 教育(30992)
- 京(29808)
- 范(29386)
- 师范(29224)
- 科学(27815)
- 中国(27734)
- 师范大学(24146)
- 所(23505)
- 江(21828)
- 研究所(21318)
- 财(21010)
- 农(19715)
- 北京(19487)
- 中心(19304)
- 业大(17324)
- 技术(16991)
- 州(16537)
- 财经(16527)
- 院(16182)
- 农业(15418)
- 基金
- 项目(76467)
- 研究(63590)
- 科学(61395)
- 基金(52080)
- 家(44920)
- 国家(44342)
- 社会(38656)
- 教育(38043)
- 科学基金(36757)
- 社会科(36200)
- 社会科学(36190)
- 省(31055)
- 划(28372)
- 编号(28026)
- 成果(26696)
- 基金项目(25927)
- 课题(23010)
- 自然(20910)
- 自然科(20364)
- 自然科学(20360)
- 自然科学基金(20046)
- 资助(19803)
- 年(19656)
- 重点(19126)
- 部(18635)
- 规划(17691)
- 发(17470)
- 项目编号(17038)
- 性(16849)
- 教育部(16756)
共检索到204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朝阳
逻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逻辑学教育现状进行实际调查发现,我国逻辑学教育相对滞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加强逻辑学教育,应从高考改革入手,推动中学逻辑课程改革;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高校的逻辑学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柯登地
教育界历时20多年的争论仍不能就素质教育概念形成共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的争论没有重视借助逻辑学工具。虽然逻辑学本身不出教育概念,但教育概念的建立和表述必须合乎逻辑学揭示的思维形式结构。要正确掌握素质教育概念,就需要借助逻辑学工具厘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事物的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与各自反映对象的关系以及两者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素质教育概念与应试教育、全面教育、片面教育等概念的关系。给素质教育概念下定义,只需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思想的完整表述是理论的任务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由概念来承担。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逻辑学 概念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明
经济研究是"求知"、"求真"的思维活动,要求树立强烈的逻辑意识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逻辑传统、逻辑意识不发达的民族来说尤为必要。本文从"科学的途径"、确立知识可靠性、必要手段和方法基础、思维操作策略等方面,探讨了经济研究对逻辑的倚重。
关键词:
经济研究 逻辑 倚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李敏
自亚里士多德将逻辑学创建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论证就是其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逻辑学者关于论证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的理解不尽相同。20世纪70年代之后,逻辑学一些新理论的兴起,对论证的研究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论证理论在逻辑学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而促进当代论证理论的蓬勃发展,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同样,在这些逻辑理论影响下的论证理论也呈现出新的视角和演进方向,其中加拿大学者约翰·伍兹提出的自然化的逻辑展现了论证理论的最新演进方向。
关键词:
论证理论 逻辑理论 自然化的逻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梅
金岳霖是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现代逻辑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功绩卓著,为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一代逻辑学大师。
关键词:
金岳霖 生活智慧 哲学智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平
米塞斯的行为逻辑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悖论: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自己的规范性价值评判的误导和扭曲,从实然性的视角出发,考察同样富于规范性价值内涵的人的行为的逻辑结构?尽管他的解答也存在着忽视善恶价值基准等不足之处,却对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贡献,尤其是清晰地分辨了"事实"与"价值"、"元"与"规范性"这两个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往往混为一谈的不同层面,值得我们在考察人的行为特别是市场交换行为时深入反思:如何通过引入善恶是非这些人的行为必须诉诸的元价值学基本标准,依据"人性的逻辑"探讨包括"不等价交换"在内的种种市场行为的内在机制,从中揭示诸如"看不见的手"、"边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小天
文章介绍了"艾斯特"定义从德语国家起源并传播至国内的过程,以逻辑学作为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因其在表述中包含隐喻而不是真实定义,可以将其认定为名义定义。其学术价值在于界定一个新的认知对象。对当前关于"旅游"定义的属概念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定义并非是关于同一个概念的定义;应科学地对不同的定义进行比较和分析。关于"旅游现象"的不同定义未必相互矛盾。正确的定义对于指导旅游发展的实践工作、引领旅游学术研究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当前关于"艾斯特"定义的部分观点有失偏颇,它并不是一个循环定义,不应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负
关键词:
“艾斯特”定义 隐喻 语词定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王天健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同时以生命关怀视角汲取了现当代哲学生命观的内在逻辑,重视人作为"类"生命存在应具备的精神属性,论证"自觉"在现当代文化中的事理依据;两种关于"自觉"的思源统一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逻辑。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文化逻辑 自觉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清涛
《资本论》蕴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历史叙事和对其扬弃的人的历史叙事的双重辩证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然历史叙事将我们带到了对资本主义本身的理解中而非其临近处。对资本主义本身的理解即对其自在存在之本质的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在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辩证的否定,黑格尔辩证法被扬弃为《资本论》辩证法的一个环节,使马克思辩证法成为“兼容”黑格尔辩证法的有生命的人的辩证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世敏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曾在理论界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对推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教育理理论体系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对教育学逻辑起点中更深层的问题,学界同仁鲜有涉及、探讨,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关键词:
高等教育哲学 逻辑起点 智慧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涌峰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教育学 学科逻辑 学科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实践逻辑 实践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成逻辑 实践逻辑 需要 职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东锋
在基本判断形式"S是P"中,作为系词的"是"是判断的核心,但也是最难以理解的,不同的逻辑学家对"是"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方面,本文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相统一的视角探讨判断系词"是"的内涵,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俯瞰系词"是",超出了逻辑学窠臼,拓宽了"是"的真理含义。另一方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实践论立场,批判了黑格尔逻辑主义、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先验主义对"是"的片面的狭隘理解,论证了判断的本质及其系词"是"的辩证法含义。从矛盾律的"或是或否"发展到"又是又否"的矛盾论具有客观必然性,矛盾论才是支配整个现实现世与社会生活的根本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