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3)
- 2023(12861)
- 2022(11293)
- 2021(10551)
- 2020(9011)
- 2019(20532)
- 2018(20222)
- 2017(38928)
- 2016(21457)
- 2015(23915)
- 2014(23681)
- 2013(23474)
- 2012(21344)
- 2011(19221)
- 2010(18799)
- 2009(17263)
- 2008(16711)
- 2007(14328)
- 2006(12419)
- 2005(10651)
- 学科
- 济(80026)
- 经济(79897)
- 管理(61144)
- 业(57960)
- 企(48170)
- 企业(48170)
- 方法(38911)
- 数学(33866)
- 数学方法(33487)
- 农(22139)
- 财(21189)
- 学(20328)
- 中国(20121)
- 业经(17944)
- 制(15532)
- 贸(15431)
- 贸易(15426)
- 地方(15312)
- 易(14984)
- 农业(14690)
- 务(13460)
- 财务(13397)
- 财务管理(13375)
- 技术(13235)
- 环境(13056)
- 理论(12949)
- 和(12892)
- 企业财务(12698)
- 银(11816)
- 银行(11749)
- 机构
- 大学(304788)
- 学院(301410)
- 管理(120398)
- 济(114650)
- 经济(112163)
- 理学(105649)
- 理学院(104459)
- 管理学(102556)
- 管理学院(102033)
- 研究(101384)
- 中国(72904)
- 科学(67547)
- 京(64715)
- 农(57214)
- 业大(52830)
- 所(52132)
- 财(51288)
- 研究所(48249)
- 农业(45309)
- 中心(45115)
- 江(42245)
- 财经(41852)
- 北京(40449)
- 范(38542)
- 经(38143)
- 师范(38029)
- 院(37399)
- 州(34253)
- 经济学(33655)
- 技术(31392)
- 基金
- 项目(217895)
- 科学(168783)
- 基金(157666)
- 研究(151816)
- 家(141040)
- 国家(139904)
- 科学基金(118133)
- 社会(94369)
- 社会科(89267)
- 社会科学(89243)
- 基金项目(85088)
- 省(84984)
- 自然(80241)
- 自然科(78300)
- 自然科学(78276)
- 自然科学基金(76881)
- 划(72688)
- 教育(68652)
- 资助(64322)
- 编号(60630)
- 重点(48826)
- 成果(47881)
- 部(46953)
- 发(45346)
- 创(45220)
- 科研(42666)
- 创新(42212)
- 计划(42123)
- 课题(41525)
- 大学(39677)
- 期刊
- 济(119936)
- 经济(119936)
- 研究(83292)
- 学报(57715)
- 中国(52665)
- 农(50916)
- 科学(50210)
- 大学(42417)
- 管理(41277)
- 学学(40401)
- 财(37555)
- 农业(34934)
- 教育(29132)
- 技术(23275)
- 融(22075)
- 金融(22075)
- 业经(20527)
- 财经(19852)
- 经济研究(18956)
- 业(17770)
- 经(16738)
- 科技(16719)
- 问题(15989)
- 业大(15915)
- 版(15579)
- 图书(14839)
- 林业(14837)
- 理论(14411)
- 技术经济(13957)
- 实践(13348)
共检索到419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温恒辉 陆毅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佐吾 谢双喜 周运超 齐新民
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 1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 ;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 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 ,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加 ,前两者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后者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无明显影响 ,林龄 1 5年时均达到制浆造纸的基本要求。在 5个试验处理中 ,初植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佐吾
该文利用贵州省台江县马尾松造林技术试验林 4~ 10年生林分的逐年测定资料 ,以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为基准变量、各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为说明变量 ,对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数量化回归途径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且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但用于拟合回归模型的数据以采用林龄为 4a以上的测定资料为宜 .通过对回归模型偏相关系数的定量分析 ,可以确定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和密度控制 ;同时 ,还可根据各项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 ,预测马尾松林分的生长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斌 丁贵杰
为找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以1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阶林木株数方差分析得出:除18,20,22三个径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径阶处理间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小径级木的径阶移动因子增大,进升上一径阶的株数增加,小径级木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而林分中大径阶木的株数增多。(3)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物种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马尾松 抚育间伐 径阶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王斌瑞 高海平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颜培栋 李鹏 杨章旗 黄绥理 周永斌 零天旺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个体分化特征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经营密度、培育马尾松林中大径材、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 500、3 333、4 500、6 000株·hm~(-2)(分别记为A、B、C、D)4种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5年的定位观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分析林龄、造林密度和自然稀疏过程对马尾松人工林个体分化及其生产力的影响规律。【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龄增加显著减小,随造林密度增加显著增大。林分自然稀疏过程中,随林龄增加活立木株数显著减小,林分自然稀疏率呈波动性变化且随造林密度增加显著增大。A密度相较其他密度率先达到大径材占比25%(21年生),中径材占比50%(17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对数函数增长,15年间林分蓄积量增加顺序为A(420.03 m~3·hm~(-2))>C(202.51 m~3·hm~(-2))>B(186.76 m~3·hm~(-2))>D(148.95 m~3·hm~(-2)),林分生产力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林龄、造林密度和活立木株数对Gini系数和林分生产力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林龄对Gini系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造林密度对Gini系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龄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林龄-活立木株数-林分生产力、造林密度-Gini系数-林分生产力”的间接作用。【结论】马尾松人工林2 500株·hm~(-2)造林密度下,林木个体大小分化程度较小,生产力水平较高,适合南亚热带地区中大径材马尾松人工林培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磷肥对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及其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磷肥的反应差异较大,且因性状而异。福建武平马尾松种源属于生长对磷肥不敏感的耐低磷型优良种源;广东高州种源的磷肥生长效果好、持续期长,属磷肥敏感型优良种源;广东信宜、广西岑溪和江西崇义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因性状和林龄而有较大的波动,12年生时胸径或树高生长的磷肥效应显著(P<0.05)。相对于生长性状,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受磷肥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未施磷肥的低磷条件下,福建武平种源较其他种源表现出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方升佐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 ,在人工林中占有很大比例 ,但其林分经营过程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的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模型的基础上 ,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林分立木密度为目标函数 ,提出以净现值最大为标准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的最优组合方案。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密度决策方案优化表明 ,遗传算法与经济评价相结合优化林分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决策组合效果很理想。马尾松人工林在地位指数 10~ 18之间时 ,均以间伐两次为最优 ,第 1次在 11~ 12a ,第 2次在 16~ 17a ,而主伐年龄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涛 陆元昌 刘宪钊 王晓明 贾宏炎 曾冀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
关键词:
马尾松 近自然改造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