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6)
- 2023(9302)
- 2022(7747)
- 2021(6826)
- 2020(5776)
- 2019(12708)
- 2018(12175)
- 2017(22922)
- 2016(12398)
- 2015(13616)
- 2014(13355)
- 2013(13293)
- 2012(12554)
- 2011(11611)
- 2010(11560)
- 2009(10966)
- 2008(10471)
- 2007(9257)
- 2006(8509)
- 2005(7632)
- 学科
- 济(72520)
- 经济(72418)
- 管理(36212)
- 业(31458)
- 企(24912)
- 企业(24912)
- 方法(24480)
- 数学(21997)
- 数学方法(21825)
- 地方(16796)
- 学(15423)
- 中国(14778)
- 农(14172)
- 财(13483)
- 业经(12913)
- 地方经济(12151)
- 制(11873)
- 贸(10293)
- 贸易(10289)
- 易(9951)
- 环境(9884)
- 农业(9623)
- 体(9169)
- 融(9048)
- 金融(9046)
- 银(8551)
- 银行(8507)
- 行(8160)
- 经济学(8088)
- 产业(7750)
- 机构
- 大学(191171)
- 学院(189065)
- 济(88514)
- 经济(87073)
- 研究(71329)
- 管理(68462)
- 理学(59498)
- 理学院(58795)
- 管理学(57810)
- 管理学院(57466)
- 中国(52431)
- 科学(44890)
- 京(39638)
- 农(39137)
- 所(37825)
- 财(37719)
- 研究所(34680)
- 业大(33666)
- 农业(30767)
- 中心(30682)
- 财经(30283)
- 经济学(28864)
- 江(27913)
- 经(27506)
- 院(26192)
- 经济学院(25767)
- 北京(24910)
- 省(22994)
- 财经大学(22341)
- 范(21939)
- 基金
- 项目(129549)
- 科学(100474)
- 基金(95896)
- 家(87712)
- 国家(87019)
- 研究(85685)
- 科学基金(72254)
- 社会(58137)
- 社会科(55165)
- 社会科学(55151)
- 基金项目(50803)
- 省(49449)
- 自然(47774)
- 自然科(46634)
- 自然科学(46613)
- 自然科学基金(45834)
- 划(42147)
- 资助(38520)
- 教育(37542)
- 编号(30412)
- 重点(29681)
- 发(28290)
- 部(28130)
- 创(26402)
- 计划(25651)
- 科研(25466)
- 国家社会(25323)
- 创新(24914)
- 教育部(23678)
- 成果(23633)
共检索到28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佐吾 谢双喜 周运超 齐新民
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 1 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 ;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 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 ,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加 ,前两者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后者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无明显影响 ,林龄 1 5年时均达到制浆造纸的基本要求。在 5个试验处理中 ,初植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温恒辉 陆毅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磷肥对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及其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磷肥的反应差异较大,且因性状而异。福建武平马尾松种源属于生长对磷肥不敏感的耐低磷型优良种源;广东高州种源的磷肥生长效果好、持续期长,属磷肥敏感型优良种源;广东信宜、广西岑溪和江西崇义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因性状和林龄而有较大的波动,12年生时胸径或树高生长的磷肥效应显著(P<0.05)。相对于生长性状,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受磷肥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未施磷肥的低磷条件下,福建武平种源较其他种源表现出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程 欧阳林男 陈少雄
[目的 ]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 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 ]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 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 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 ]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佐吾
该文利用贵州省台江县马尾松造林技术试验林 4~ 10年生林分的逐年测定资料 ,以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为基准变量、各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为说明变量 ,对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数量化回归途径建立马尾松林分生长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且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但用于拟合回归模型的数据以采用林龄为 4a以上的测定资料为宜 .通过对回归模型偏相关系数的定量分析 ,可以确定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和密度控制 ;同时 ,还可根据各项造林技术措施和林分年龄 ,预测马尾松林分的生长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锦昌 尹光天 李荣生 冯昌林 郭文福 邹文涛
收集黄藤试验地采收资料和马尾松标准地调查数据,评价13a经营期内5种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初采年龄和采收间隔期对13a黄藤人工林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7a初采和6a间隔期的采收方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收益成本比分别为18144元·hm-2、13.45%、1.32;黄藤间种后对19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及株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马尾松林分的纯收益和净现值比未间种时分别减少7500元·hm-2、3000元·hm-2;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减少可从间种黄藤所获得货币收入得到补偿,在5种采收方式下黄藤间种对整个林地产生的林地增益水...
关键词:
黄藤 马尾松 采收方式 间种 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斌 丁贵杰
为找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以1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阶林木株数方差分析得出:除18,20,22三个径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径阶处理间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小径级木的径阶移动因子增大,进升上一径阶的株数增加,小径级木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而林分中大径阶木的株数增多。(3)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物种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马尾松 抚育间伐 径阶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贵杰 严仁发 齐新民
分不同地位指数级,对比分析了广西容县种源和贵州龙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以现实林分蓄积量为基础,结合材种出材量(率)预测模型和研究区的技术经济指标,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贵州引种广西容县种源是可行的,在相同立地条件,容县种源林分生产力高于贵州龙里种源,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高15.0—21.7%、5.4—19.1%和28—40%。经济效益、净现值高38.96—61.28%和69.78—91.76%。两种源单株材积随林龄加大,差异增大,但增长百分比随之减少。经济效益、净现值、益本比均随地位指数的增大而加大。
关键词:
马尾松,种源,造林效果,经济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培栋 覃富健 杨章旗
采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方法,对马尾松优良家系营造的人工林与普通商品种、初级种子园混系种营造的人工林,以及不同优良家系采脂与未采脂林分、间伐与未间伐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优良家系造林比普通商品种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上提高17.3~97.4%,出材量提高10.1~91.0%,木材产值增加3346.25元.hm-2,木材年均产值增加555.30元.hm-2;优良家系采脂林的净收益、净现值(NPV)分别为85759.96元.hm-2和972.56元.hm-2,比普通商品种采脂林分高46%和123%,通过采脂能有效地提高人工林分单位面积产值和净收益值,缩短投资成本的回收期,不论是优...
关键词:
马尾松 优良家系 人工林 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泰特夫
对生长在酸雨及大气污染严重危害地区、轻度危害地区和未受危害地区三种条件下马尾松的木材化学性质和基本密度的对照研究表明,生长在受危害地区试材的心、边材生材含水率比在未受危害条件下生长的树木分别低30%和22%左右;基本密度与未受危害的树木无明显的差异。酸雨及大气污染危害对木材的化学性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在受危害地区试木中的抽提物和木素含量高;而α-纤维素含量则比生长在未受危害地区的试材约低1%至3%;在严重危害条件下生长的试材中组成纤维素的葡萄糖比在受轻度危害和未受危害条件下生长的试材约低2%;在受酸雨和大气污染条件下生长的树木中的纤维素相对结晶度比在来受危害条件下生长的树木含量...
关键词:
酸雨,大气污染,木材性质,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颜培栋 李鹏 杨章旗 黄绥理 周永斌 零天旺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个体分化特征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经营密度、培育马尾松林中大径材、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 500、3 333、4 500、6 000株·hm~(-2)(分别记为A、B、C、D)4种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5年的定位观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分析林龄、造林密度和自然稀疏过程对马尾松人工林个体分化及其生产力的影响规律。【结果】Gini系数(个体大小分化)随林龄增加显著减小,随造林密度增加显著增大。林分自然稀疏过程中,随林龄增加活立木株数显著减小,林分自然稀疏率呈波动性变化且随造林密度增加显著增大。A密度相较其他密度率先达到大径材占比25%(21年生),中径材占比50%(17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对数函数增长,15年间林分蓄积量增加顺序为A(420.03 m~3·hm~(-2))>C(202.51 m~3·hm~(-2))>B(186.76 m~3·hm~(-2))>D(148.95 m~3·hm~(-2)),林分生产力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林龄、造林密度和活立木株数对Gini系数和林分生产力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林龄对Gini系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造林密度对Gini系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龄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林龄-活立木株数-林分生产力、造林密度-Gini系数-林分生产力”的间接作用。【结论】马尾松人工林2 500株·hm~(-2)造林密度下,林木个体大小分化程度较小,生产力水平较高,适合南亚热带地区中大径材马尾松人工林培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小梅 金国庆 邵纪清 余家中 陆名革 周志春
以浙江淳安县富溪林场马尾松巢式交配设计的12年生遗传测定林为试材,分析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等主要经济性状父本/母本效应和加性/显性效应。结果表明:除树干通直度外,不同杂交组合间、父本间以及相同父本不同母本间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及树干圆满度同时受到父本和母本效应的影响,且二者效应差异较小,而木材基本密度则主要受母本效应的影响,其母本效应是父本效应的1.56倍。马尾松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显性效应次之,而树高、单株材积和树干圆满度几乎完全由加性效应控制,可依据亲本表现对其子代进行预测。然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杂交组合和父本无性系其生长与木材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