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3)
2023(4162)
2022(3430)
2021(3074)
2020(2265)
2019(5231)
2018(5009)
2017(8741)
2016(5337)
2015(5958)
2014(5900)
2013(6038)
2012(6111)
2011(5638)
2010(5731)
2009(4721)
2008(4868)
2007(4355)
2006(3980)
2005(3483)
作者
(19845)
(16679)
(16573)
(15717)
(10681)
(8311)
(7237)
(6690)
(6436)
(6158)
(6035)
(5874)
(5687)
(5497)
(5470)
(5332)
(5036)
(4944)
(4937)
(4860)
(4485)
(4413)
(4071)
(3856)
(3781)
(3722)
(3687)
(3602)
(3509)
(3506)
学科
(19260)
经济(19239)
管理(13361)
(10405)
环境(9669)
(8830)
方法(7406)
(6578)
企业(6578)
数学(6418)
数学方法(6255)
教育(5558)
(5182)
中国(5022)
生态(4861)
(4724)
资源(4681)
研究(4501)
(4387)
(4260)
(4133)
地方(4071)
业经(3828)
规划(3736)
环境规划(3614)
研究生(3544)
农业(3485)
(3467)
理论(3455)
经济学(3388)
机构
大学(86110)
学院(81814)
研究(38386)
(28383)
经济(27570)
科学(27360)
管理(26057)
中国(24535)
理学(22354)
理学院(21934)
(21803)
(21283)
管理学(21105)
管理学院(20975)
(20633)
研究所(20039)
业大(18254)
农业(16907)
(15343)
中心(15091)
(13564)
北京(13385)
(13326)
师范(13124)
(12980)
(12353)
研究院(11631)
(11627)
科学院(11336)
农业大学(11105)
基金
项目(61054)
科学(46420)
基金(43596)
(42219)
国家(41979)
研究(38963)
科学基金(33069)
自然(24206)
(23967)
自然科(23570)
自然科学(23559)
自然科学基金(23119)
基金项目(23076)
社会(22296)
(21841)
社会科(21063)
社会科学(21054)
教育(18185)
资助(17824)
重点(15380)
计划(14442)
编号(13824)
(13756)
科技(13525)
(12739)
科研(12686)
(11901)
课题(11418)
创新(11374)
专项(11169)
期刊
(33246)
经济(33246)
研究(24340)
学报(22241)
科学(19325)
中国(18538)
(18205)
大学(15878)
学学(15132)
农业(12431)
教育(12144)
林业(9342)
管理(8006)
(7448)
(7130)
业大(6881)
(6639)
资源(6012)
(5849)
技术(5379)
科技(5247)
业经(5001)
农业大学(4861)
(4755)
金融(4755)
自然(4338)
问题(4216)
经济研究(4154)
财经(4132)
科技大(3635)
共检索到123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弼昌  何斌  周燕萍  何纾敏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43.5~475.3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材、树枝、树根、树叶、干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42.6、427.8和450.3 g/kg。土壤(0~80 cm)中碳素含量为15.04 g/kg,其中表土层(0~20 cm)的碳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层;(2)西南桦人工林碳素总贮存量为202.41 t/hm~2,其中乔木层为57.13 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在 0 4 5 5 8gC·g- 1 ~ 0 5 0 0 3gC·g- 1 之间 ,各器官碳素密度的排列顺序为 :树皮 >树叶 >树干 >树根 >球果 >树枝 ,多年生枝、叶的碳素密度比其他年龄的枝、叶要高 ;灌木层、草本层的碳素密度分别为 0 4 344gC·g- 1 、0 4 0 0 9gC·g- 1 ,死地被物层碳素密度为 0 4 341gC·g- 1 ,土壤中各层次碳素密度分布不均 ,表土层的碳素密度略低于亚表土层 ;碳贮量在杉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高吉喜  宋爱云  于春堂  张宁南  胡哲森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尉海东  马祥庆  
对福建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乔木层和凋落物层的含碳率为48.12%~52.59%,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 cm土壤层含碳率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而林下植被层含碳率则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幼龄林次之、成熟林最小;随林龄增大,马尾松林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贮量均逐渐增加,决定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亦逐渐增加,成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83.94 t/hm2,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72倍和1.20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的差异引起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春燕  陈秋波  彭懿  刘建波  杨礼富  王真辉  
对处于更新期30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林下植物为46.09%。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土壤(0 100 cm)的碳贮量为7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圣江  张培  杨保国  刘士玲  农友  贾宏炎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纯林、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和盖度等植被因子,应用重要值和扩散系数(DI)、负二项式分布(K)和聚块性指数(PAI)等测定指标,探讨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南桦纯林植物种类最多,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次之,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中物种数量最少。(2)林下共有幼树优势种漆树,在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够明显,在纯林和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为均匀分布;灌木九节和藤本植物玉叶金花,在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强烈聚集分布,两者在纯林聚集程度不明显;弓果黍和五节芒均在3种西南桦林内均呈强烈聚集分布。(3)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林下植物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建议适当立地选择、减少西南桦纯林比例,宜选取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混交造林,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环境,提高林分异质性,从而促进西南桦人工林健康、高效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对比分析了福寿林场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土壤碳贮量及其土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9.07~35.27 g·kg-1,是土层20~30 cm和土层30~45 cm的1~2倍和3~4倍,而土层(45~60cm)的有机碳含量最少,为5.03~6.68 g·kg-1。2)3个龄组的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平均碳含量和碳贮量都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先减少而增加的趋势,其平均碳含量的次序依次为成熟林(16.65 g·kg-1)>幼龄林(14.78g·kg-1)>中龄林(13.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第 1代杉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第 1、2代杉木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37 5 4、34 74kg和 85 6、71 4 5t·hm- 2 ,第 2代比第 1代下降了 8.5 2 %和 16 5 3%。第 1代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 87 93t·hm- 2 ,第2代为 76 0 2t·hm- 2 ,比第 1代低 13 5 4 % ,乔木层所占比例也比第 1代小 ,而灌木、草本和死地被层的生物量约是第 1代的 2倍。第 1代杉木树干有较大的生物量积累优势 ,对地下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俊   李莲芳   李小军   侯海雄   顾梦   张合瑶   刘娴   周冬梅   丁兵   武程鹏  
【目的】为了解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过程,采用解析木分析其生长动态。【方法】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对不同非均匀密度控制(2 m×2 m×5 m、2 m×3 m×5 m、3 m×3 m×5m和2 m×2 m×10 m)造林的21 a生西南桦人工林进行调查基础上,基于每木检尺选择的12株标准木,分析不同造林密度的林木生长过程。【结果】林龄21 a时,不同造林密度的西南桦林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6.8~17.5 cm、26.70~28.00 m和0.274 3~0.333 8 m~3,林木依然属于旺盛生长阶段,未达数量成熟期。林龄1~6、1~6和6~18 a期间分别是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速生期,其平均连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1.6 cm/a、2.67 m/a和2.807 6×10~(-2) m~3/a。西南桦隶属云南热区(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统称)大径材树种,速生期延续较长,其生长对造林密度较为敏感。及时进行密度调控的抚育采伐是培育大径级木材的必要经营措施,林分密度越高,开展抚育采伐的林龄越小。【结论】优质高效的西南桦人工林培育应选择最适宜的造林密度,并且适时开展密度的动态调控。基于单株材积生长,2 m×3 m×5 m可作为西南桦的造林密度。同时,林龄10 a左右应对西南桦人工林开展密度调控的首次抚育采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刘素真  董云飞  方景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彦龙  许中旗  纪晓林  徐学华  黄选瑞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 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 t/hm2,9、13、3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 t/hm2;0~13 a,14~18 a,19~28 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 t/hm2,0~9 a,10~13 a,14~30 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 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包昱君  杨鑫霞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通过收集多代连栽桉树、落叶松和杉木人工林生长和土壤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不同代数间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并定量或定性分析了混交、施肥等地力维护措施对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均呈现明显的下降,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1代下降24%和10%,3代分别比2代下降39%和15%。地力维护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治连栽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下降,2代杉阔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2代纯林提高69%和19%;2代桉树与相思属树种的混交林生物量比2代桉树纯林增加29%;施肥可使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提高22%。轮作和林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杨光能   周华   丁访军   杨永艳   彭丽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合理利用土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以黔中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团聚体粒径分组对0~80 cm土层内团聚体的质量分数、稳定性(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C、N含量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团聚体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大团聚体(45.57%~91.20%)>微团聚体(7.24%~32.87%)>粉黏团聚体(1.09%~21.56%),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微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则升高,在发育的后期大团聚质量分数较低,而微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则相反;2)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MWD和GMD的范围分别为0.57~1.04和0.30~0.92 mm,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林阶段显著降低,在过熟林阶段有一定升高;3)不同发育阶段大团聚体、微团聚体、粉黏团聚体C、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47~32.61、1.20~1.98、21.99~38.42、1.12~1.80、14.49~29.39和0.94~2.45 g·kg~(-1),各团聚体C、N基本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C、N随正向发育先升高后降低,粉黏粒团聚体C降低,N则呈现波动的趋势;4)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各团聚体C、N分别与MWD和GM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团聚体C与N之间、不同团聚体C与C、C与N、N与N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黔中马尾松人工林发育的后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对养分的固持能力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