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1)
2023(3706)
2022(3287)
2021(3147)
2020(2414)
2019(5460)
2018(5193)
2017(9856)
2016(5556)
2015(5666)
2014(5653)
2013(5575)
2012(5366)
2011(4820)
2010(4945)
2009(4570)
2008(4447)
2007(3925)
2006(3586)
2005(3237)
作者
(15096)
(12440)
(12391)
(12001)
(8223)
(6291)
(5717)
(5041)
(4821)
(4788)
(4747)
(4363)
(4345)
(4172)
(4088)
(3991)
(3975)
(3954)
(3759)
(3671)
(3305)
(3181)
(3127)
(3052)
(3003)
(2914)
(2860)
(2635)
(2601)
(2591)
学科
(24556)
经济(24549)
管理(11813)
(10435)
地方(9664)
方法(9598)
(8194)
企业(8194)
数学(7159)
数学方法(7100)
(6257)
(6193)
中国(5811)
(5696)
业经(5289)
结构(4995)
产业(4588)
农业(4574)
理论(4550)
(4415)
地方经济(4336)
(3822)
环境(3548)
体制(3127)
(3002)
(2990)
金融(2990)
财政(2979)
产业结构(2929)
(2902)
机构
学院(78009)
大学(75610)
(28809)
经济(28251)
管理(27471)
研究(26710)
理学(23755)
理学院(23359)
管理学(22841)
管理学院(22681)
中国(19205)
(18696)
科学(17738)
(16579)
(14789)
(13699)
师范(13539)
(13273)
研究所(12183)
中心(11804)
财经(11557)
(11306)
师范大学(10933)
(10398)
(10390)
(10267)
(10243)
业大(10231)
旅游(10109)
(9935)
基金
项目(51507)
科学(40922)
研究(37365)
基金(37192)
(32126)
国家(31876)
科学基金(27699)
社会(24544)
社会科(23301)
社会科学(23294)
(22645)
基金项目(20695)
自然(17902)
自然科(17392)
自然科学(17386)
(17150)
自然科学基金(17114)
教育(17062)
资助(15745)
编号(14128)
(12332)
重点(11998)
(11958)
成果(11093)
(11023)
课题(10785)
(10064)
发展(9790)
科研(9716)
(9676)
期刊
(37291)
经济(37291)
研究(22465)
中国(13699)
学报(11970)
科学(11751)
(10966)
管理(10509)
(9606)
大学(8841)
学学(8466)
教育(7622)
(6864)
农业(6717)
业经(6585)
(6515)
旅游(6515)
(6515)
财经(5872)
(5716)
金融(5716)
经济研究(5340)
资源(5307)
学刊(5240)
旅游学(5239)
游学(5239)
技术(5151)
(5114)
问题(4866)
(4043)
共检索到114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骁鸣  邓迪  
《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一文提出了“地方氛围”概念并完成了一项实证研究,其包含的流动性、在地性、历时性要素,引发了本文对于以地方感为中心的相关概念之理论渊源的追问。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差异思想,“去在(to place)”或“在地(localize)”与“地方(place)”,以及“知觉(perception)”与“感觉(sense)”之间的存在论关系得到初步澄清,显现出地方感概念原本可以拓展出的开放的思想空间。在这样的理解之下,旅游成为人们打开特定生活与可能生活之间界面的手段,从而更有助于人们领会个人之“在特定地方”的现实性与“去在”的可能性之间的关联,也即通过旅游解放了地方:使其不再囿于经典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情感或认知的赋义,更不再囿于心理科学量化模型所规定的维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大伟  李诚固  马佐澎  张婧  卢亚昆  胡述聚  
在旅游业发展影响下,丽江古城传统纳西古乐的主体地位迅速地被现代民谣音乐所取代。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音乐的变化折射出地方文化的整体变迁。本文利用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对丽江古城的地方音乐形式、表达内容及展演场所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对音乐表演者、经营者与游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研究发现:在旅游影响下,原本作为本地居民精神伴侣、融入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古乐转变为服务于游客的各类商业演艺活动,在场所和游客认同方面表现出"不得其所"的特征;而以现代民谣音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成为丽江古城的主流音乐形式,在丽江古城中"安适其位"。传统古乐建构了丽江古城的独特感,激发了游客的异乡感,现代民谣音乐更加渲染了丽江古城的"小资情调",两种音乐均在游客的情感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丰富旅游地文化变迁的研究视角,反思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亦是对音乐与地方人地关系研究成果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馨  白凯  包军军  
21世纪初以来,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已成为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及目的地管理的重点研究议题。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和实地访谈,提出了地方融入的操作化定义、维度结构,并对应开发了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认为,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适应自然环境、获取经济资源、发展社会关系、接纳地方文化和建立地方情感。经问卷数据验证,文章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良好。五大维度是衡量地方融入的重要依据,研究结论丰富了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对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参照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宝英  何元庆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视旅游业为增加收入和多样化产业结构的捷径。本文中,丽江古城利用淡水资源作为景观用水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其旅游业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这种发展情况对优质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古城内水体水质却在下降。对水质恶化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调查是根本解决目前这种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调查结果表明,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古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如商铺、餐饮店和客栈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管理失效造成的,并对当地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三条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应对目前的水污染,促进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晨  曾少明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娟  李云霞  
丽江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优势骨干品牌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古城旅游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且资源禀赋不可替代,如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也对同类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旅游业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模式,包括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其付  
以丽江古城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对其旅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市场潜力以及开发带来的保护压力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认为控制遗产地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在目前遗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和力度,使其不危害到遗产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黄燕婷  
旅游地意象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地意象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旅游地意象不等同于旅游地形象,该文首先对意象的概念进行了剖析,随后,基于"认知-情感"模型,提出了旅游地意象的四维结构,旨在进一步提升旅游地意象概念的可操作性,为后续旅游地意象的测量和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云南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案例地,以网络游记为分析文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地意象的具体维度由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组成;(2)旅游者对丽江古城旅游地意象要素的感知表现出动态与静态、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特征;(3)旅游者对丽江古城旅游地的情感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负面情感相对较少;(4)丽江古城旅游地意象的主题可以归纳为3类,包括本真性的意象、浪漫性的意象以及商业化的意象。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高核  冯明亮  吴春晓  
基于前期古城区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模型的研究基础上,经过数据调查,利用多种具体方法,对丽江古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具体的测量指标来看,空气环境质量、水、噪音、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及风俗文化的传承五项指标处于潜在非可持续状态。环境卫生质量处于可持续准备状态,其他30项测量指标均在初步可持续状态之上。(2)从整体上来看,丽江古城旅游处于初步可持续状态,发展趋势良好,仍需着力提升可持续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庆雷  廖春花  明庆忠  
本文在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业中的体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区管理体系。并以丽江古城旅游区为例,具体分析了丽江古城旅游区的概况及其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丽江古城旅游区管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章全  明庆忠  陈英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丁雨莲  陆林  黄亮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平稳下降,中国家庭与休闲相关的消费在不断攀升。文章从丽江大研古城沿街店铺经营业务入手,搜索大研古城的文化休闲旅游符号,分析其形成机制外在动力机制有休闲时代的即将到来、市场需求的拉动;内在动力机制有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政府决策因素。对比丽江大研古城和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遗产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特征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观光旅游。文章认为,在休闲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文化型遗产地应冷静对待,避免盲动,做出适合自身文化本底的正确选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取经济效益等社会背景下被创造、生产出来的。人们以符号的制造与运用赋予地方价值,再把地方意象赋予实质可消费物品,提高商品的交换价值。旅游生产系统通过销售“地方”,获取多重服务与消费之后的利润;游客则借由消费内含了丰富地方意象的物质商品和服务而消费地方。文章以社会学和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