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4)
2023(4247)
2022(3643)
2021(3192)
2020(2643)
2019(6090)
2018(5944)
2017(11282)
2016(6047)
2015(6935)
2014(6571)
2013(6751)
2012(6327)
2011(5717)
2010(5489)
2009(5186)
2008(4957)
2007(4664)
2006(4286)
2005(3722)
作者
(19200)
(16054)
(15764)
(15147)
(9986)
(7885)
(7286)
(6278)
(6154)
(5728)
(5679)
(5370)
(5230)
(5210)
(5101)
(4997)
(4785)
(4731)
(4699)
(4617)
(4094)
(3920)
(3866)
(3831)
(3733)
(3601)
(3497)
(3466)
(3381)
(3312)
学科
(27056)
经济(26908)
(16649)
管理(16532)
方法(13831)
(13409)
企业(13409)
(11064)
数学(10534)
数学方法(10436)
(9207)
收入(8471)
中国(7935)
业经(7145)
(6786)
农业(6380)
(5836)
理论(5748)
(5190)
国民(5004)
国民收入(4649)
(4425)
财富(4425)
地方(4358)
社会(4153)
环境(3925)
(3869)
财务(3863)
财务管理(3852)
企业财务(3677)
机构
大学(91280)
学院(88572)
(38555)
经济(37867)
研究(34455)
管理(32265)
理学(27966)
理学院(27652)
管理学(27128)
管理学院(26992)
中国(24635)
科学(21926)
(19953)
(19729)
(18234)
(18188)
研究所(16616)
农业(15828)
业大(15492)
中心(14862)
财经(14108)
(13755)
(12935)
经济学(12613)
北京(12398)
(12337)
(11468)
师范(11255)
经济学院(11237)
(11101)
基金
项目(61846)
科学(48709)
基金(46290)
研究(42261)
(42020)
国家(41677)
科学基金(34745)
社会(29971)
社会科(27122)
社会科学(27106)
基金项目(23919)
(23681)
自然(22598)
自然科(22101)
自然科学(22091)
自然科学基金(21750)
(20608)
资助(19098)
教育(19087)
编号(15396)
重点(14367)
(14094)
(13105)
成果(12880)
(12673)
科研(12463)
国家社会(12450)
计划(12229)
创新(11919)
教育部(11895)
期刊
(42563)
经济(42563)
研究(27792)
中国(20144)
学报(19298)
(18311)
科学(16730)
大学(14495)
(14306)
学学(13716)
管理(12514)
农业(12423)
教育(9170)
财经(7854)
经济研究(7416)
(6832)
(6647)
金融(6647)
技术(6523)
(6249)
业经(6052)
业大(5497)
问题(5470)
(5284)
农业大学(4753)
技术经济(4342)
统计(4314)
世界(4132)
科技(4101)
社会(3831)
共检索到13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淑一  朱富强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正义原则,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因贡献与收入不相称的补偿正义和因自然不平等的纠正正义;基于效率原则,通过收入再分配来促进利益更为均等的帕累托改进和增进个体间进行合作最大化机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公共财政的征收重点和支出重点,为当前正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民生保障体系夯实了理论基础,并给出了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翔  宋寒冰  吴博文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并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华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穗  高琴  李实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s)1988—2007年的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福利体系的大小、结构及其再分配性质。本文发现,中国的福利体系仍然存在巨大的城乡分割,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更全面,福利收入更丰厚,其福利水平接近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农村的福利制度则不完善,福利收入非常微薄。同时,城市的福利收入体系尽管近几年的再分配作用有所减弱,但总体而言是累进的,有效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而农村的福利体系几乎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没有影响,但从2007年的结果来看,农村累退的福利体系开始向累进的方向转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收入在2002—2007年间大幅度增加,并发挥了巨大的再分配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芳  石柱鲜  
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SAM表的乘数模型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对各生产活动部门产生的波及总效应最大。对居民部门产生的波及总效应最大的是农林牧渔业,且其对低收入阶层的波及效应要大于高收入阶层。其次是其他服务业,但该行业对高收入阶层的波及效应要远大于低收入阶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莹  
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助于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利用相关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个人收入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税虽然对于不同收入等级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但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较弱,社会保障对再分配的力度远大于收入税,但其调节效果也十分有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原因,可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小瑛  靳铭  
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中起决定作用。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它本身不是分配机制,不能解决任何分配问题。但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部分,是对国民收入再分配部分的一种分割。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机制具体体现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给付过程中,具体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社会互助等方式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给付来调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及代际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桂芝  王艳萍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公平优先性;要以公平为本,矫正社会保障支出的城市倾向问题;要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效突破社会保障收支瓶颈;要强化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确保社会保障支出流向低收入群体;要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在横向区域间的调节机制,减少和杜绝社会保障在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的不合理差异,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雷针  高传胜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收入再分配成为中国现阶段的重要议题,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难以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究其原因,现代主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下的工资收入视为人们的劳动贡献或应得权利的体现,从而是合理和正义的。但是,为市场收入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两个基本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和资格理论都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事实上,现实市场机制下的收入分配并不是由劳动贡献决定,而是由特定的分配规则决定,而分配规则涉及到其他非技术和经济的因素。因此,在既有的市场机制和分配制度下的初始分配收入往往存在很大的不正义性,这就从社会正义的角度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立新  佐藤宏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总体上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降低了相对贫困率,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但社会保障对劳动年龄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非常不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主要不是通过收入阶层间的再分配,而是通过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的。高收入人群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转侈出去的收入很少,中国社会保障费用负担的累进性很低。另外,与1995年相比,2002年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下降,相对贫困率有所上升。我们还发现从劳动年龄人群代际内的收入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江翠萍  徐强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2年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省采用经验分层和非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城乡入户问卷调查,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包括了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还存在若...
[期刊] 改革  [作者]
通过通货膨胀实现再分配:俄罗斯的经验在名义利率低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通过侵蚀存款和债务的实际价值把财富从存款人那里再分配给借款人。1992年,俄罗斯对金融资产开征了高达GDP30%的通货膨胀税。家庭所遭受的损失等于GDP的12%。有些企业遭到了损失,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