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2)
- 2023(3324)
- 2022(2860)
- 2021(2782)
- 2020(2218)
- 2019(5139)
- 2018(5058)
- 2017(10011)
- 2016(5595)
- 2015(6117)
- 2014(6208)
- 2013(5941)
- 2012(5772)
- 2011(5202)
- 2010(5555)
- 2009(5197)
- 2008(5168)
- 2007(4745)
- 2006(4496)
- 2005(4157)
- 学科
- 济(19196)
- 经济(19173)
- 管理(16984)
- 业(16098)
- 企(12658)
- 企业(12658)
- 农(7761)
- 策(7134)
- 财(6675)
- 中国(6271)
- 方法(5976)
- 贸(5923)
- 贸易(5921)
- 易(5814)
- 及其(5225)
- 数学(5205)
- 政策(5119)
- 制(5106)
- 数学方法(5074)
- 农业(4723)
- 方针(4495)
- 地方(4457)
- 述(4440)
- 阐(4440)
- 阐述(4440)
- 业经(4419)
- 税(4384)
- 税收(4264)
- 银(4262)
- 银行(4256)
- 机构
- 学院(77020)
- 大学(75171)
- 济(33937)
- 经济(33104)
- 管理(29672)
- 研究(28519)
- 理学(24668)
- 理学院(24429)
- 管理学(24080)
- 管理学院(23921)
- 中国(22712)
- 财(17635)
- 京(15840)
- 科学(15506)
- 所(14462)
- 江(13134)
- 中心(13049)
- 研究所(12734)
- 财经(12713)
- 农(12217)
- 经(11493)
- 院(10500)
- 北京(10446)
- 范(10330)
- 师范(10273)
- 州(10229)
- 经济学(9690)
- 业大(9498)
- 农业(9428)
- 财经大学(9162)
- 基金
- 项目(45454)
- 研究(36323)
- 科学(35985)
- 基金(32155)
- 家(27196)
- 国家(26927)
- 科学基金(22912)
- 社会(22217)
- 社会科(21074)
- 社会科学(21071)
- 省(17616)
- 教育(16679)
- 基金项目(15830)
- 编号(15754)
- 划(15003)
- 自然(14087)
- 成果(14085)
- 资助(13963)
- 自然科(13741)
- 自然科学(13738)
- 自然科学基金(13491)
- 课题(11396)
- 策(10588)
- 部(10444)
- 发(10393)
- 重点(10168)
- 性(10013)
- 年(9503)
- 项目编号(9413)
- 创(9246)
共检索到128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堤一直 张东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二度执政以来(2012年12月26日至今)的主要演讲及著作中涉华、涉韩言论,可反映出其对华、对韩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华、中、韩的政策。第二次组阁之初,安倍首相为了牵制因领土问题而与日本对立的中国,对韩国总统大加赞赏以向韩国释放善意的信号,并加强了日韩合作。然而,从2014年到2015年,安倍首相在领土问题上的对华强硬立场有所软化,并展示出和解态度。在其2015年2月的施政方针演讲中提到习近平主席,并在4月的万隆会议上与习主席进行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谈。而另一方面,安倍二度组阁之初强化日韩关系的方针已经明显弱化,这从日本对韩国删除"拥有相同基本价值观"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安倍首相为了避免给日本国民留下向中、韩两国让步的印象,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对韩国继续维持强硬态度。2015年8月14日发布的安倍讲话,平衡考虑了各方期许,再度展示出顾及中韩的态度,尤其是对"侵略"、"道歉"等关键字眼的间接使用,但对韩国让步有限。安倍对中韩的整体立场并未变化。
关键词:
安倍晋三 对华认知 对韩认知 言论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政原
第二次安倍内阁组建伊始,其积极推动"价值观外交""积极和平主义"等带有鲜明新保守主义特征的外交战略,在日本国内外均引起了较大争议。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路径,其保守主义也与欧美等国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探讨安倍"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及其特征,并在回顾了战后自民党的保守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可以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地缘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长期以来是日本保守主义的重要特性之一。今天日本的保守主义,本质上是一个融合了西方的自由保守主义,却又不得不留有鲜明的东方式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要素的矛盾体。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日本 安倍内阁 外交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琪 刘雪燕 李世刚 杨长湧 刘志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长期陷入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泥潭。安倍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意图重振日本经济活力。"三支箭"出台之初,部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确实达到了日本政府预期目标。但2015年日本经济再度陷入低迷,通缩压力萦绕不去,实际工资增长乏力,信贷需求依然疲弱,就连日元也进入升值通道,这与当局意愿背道而驰,因此"老三支箭"效果受到广泛质疑。2015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连任发言中提出了着眼于长期、侧重于供给侧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新三支箭"。但"新三支箭"仍缺少实质性政策举措,要实现其目标也面临多重制约。总体看来,安倍经济政策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一度...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政策效果 经济前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的近邻,彼此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差异,既有许多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历史上,唐朝的白村江海战,明朝万历年间中朝联军击败丰臣秀吉的入侵,清末的甲午战争等,中日之间每次战争都与朝鲜半岛紧密相关。2015年对中日韩三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光复、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日韩合并条约》签署105周年,也是二战后韩日建交50周年。如何从政治与经济的相关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认识日本政治右倾化特别是"安倍政治学"对中日、韩日关系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戴晓芙
"安倍经济政策"①在参院大选之前匆匆出台,借助媒体的大肆炒作以及扭转通缩的响亮口号,"安倍经济政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该政策出台之前缺乏事前的充分酝酿和讨论,因此,大选大胜之后,"安倍经济政策"的软肋逐渐被释放。第一,超宽松货币政策与通胀目标的绑定决定了不分好坏通胀目标的设定,存在潜在风险,其政策结果未必会形成经济的良性复苏。第二,集中式财政刺激政策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财政健全化,然而,围绕提升消费税率的时间设定,安倍内阁内部意见分歧严重,财政健全化步履艰难。第三,"安倍经济政策"之核心支柱的经济增长战略的空洞化使得其政策的可行性备受质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田赵祎
日本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却是对内直接投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小国。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引资后进国地位,第二届安倍内阁出台了包括建立国家战略特区、法人税改革与规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引资政策。这些引资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日本的魅力,无疑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受日方引资政策内在缺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短期内中国对日直接投资还难以出现质的飞跃。中长期来看,日本向中国单方面进行直接投资的时代正走向终结,今后有望开启中日相互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新时代。关键是双方都要把握好这一机遇,提升合作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德瑰
安倍试图努力追随美国的世界战略、修改宪法以适应作为政治大国的需要、“修补”对华关系以改善亚洲外交的意向以及他顽固的历史观和其外交现实的矛盾。中日双方应该本着向前看的态度,从战略大局出发,互相理解,互相让步,共同发展。
关键词:
集体自卫权 右派 右翼 历史性和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学礼
安倍经济学以超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从通胀率、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等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这种刺激政策基本无效,其根源在于日本人口因素的制约,并具体体现在供给环路与需求环路中。通过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对日本1992—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的分析可以证明: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受制于人口因素的变动,并抵消掉了其他因素的贡献;人口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和深度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继续从根本上削弱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这是历史矛盾积累导致的必然趋势。安倍经济学的结构性改革内容旨在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但由于人口变动的历史惯性,安倍经济学结构性改革的前景极有可能也是无效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景华 李浩研
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是各国政府追求的重要政策目标。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为了加强劳动阶层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开展了劳动所得保全税制、增值税税率调整等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税制改革。这些政策在激励劳动积极性、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今后在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所得税制度体系,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工具激励劳动力的投入,力求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红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才奉 李红艳 储雪林
本文通过中韩两国科技政策的对比 ,分析了两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意在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政策 技术创新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敦球
韩国的“北方外交”政策源于韩国政府成立后的历届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各届政府明确提出并共同执行的北方外交政策是不存在的,只是韩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政策的一种统称。韩国政府“北方外交”的基本内容广北方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揭示了中韩关系的改善和外交关系的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早于政治关系,以经济促进政治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中韩建交对建立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晗
若将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定义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并根据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可以判定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但从其他角度来看,安倍经济学机动的财政政策未必有效。由于选举等政治因素的干预导致日本政府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扩张政府支出的效果极其有限。日本以消费税上涨、个人所得税征收额降低为核心的税收制度改革具有冒险性和试验性等特点,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日本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对日本财政重建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限。财政扩张、税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日本经济的增长和财政重建,但解决经济增长与财政重建的深层次矛盾才是日本政府应该思考的重大课题,中性的财政政策无法将日本带回土地神话时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晗
为解决日本经济低迷的难题,日本银行实施了相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4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三季度这三个时变点,作为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调节,压低国债长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扩大对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购买数量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调节短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柏松
全球对有关日本经济究竟病在何处一直迷惑不解,有泡沫经济论、流动性陷阱、借贷平衡表危机、金融系统性风险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结论。系统性诊断日本经济病,还需借助医学原理,从日本经济久病不愈分析,日本经济根源性问题应该发生在"基因"层面。为此,需要从战后日本经济周期演变规律切入,寻找贯穿始终的主要因素,诊断"基因的病理",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战后日本经历了一次长周期、三大阶段演变,其中政党执政理念、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投资与消费对日本经济盛衰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而不动产、人口老龄化因素发挥了次重要作用。对照"三主两次"的"基因病状",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过是缓解症状而已,未来日本经济前景还将重回下降通道,甚至崩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