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2)
2023(11942)
2022(9939)
2021(9051)
2020(7427)
2019(17588)
2018(17418)
2017(32593)
2016(18815)
2015(21343)
2014(21923)
2013(21389)
2012(20570)
2011(18807)
2010(19230)
2009(17645)
2008(17582)
2007(16196)
2006(14432)
2005(13438)
作者
(53711)
(45134)
(44924)
(43067)
(28637)
(21657)
(20700)
(17563)
(17178)
(16331)
(15292)
(14976)
(14423)
(14358)
(14315)
(14197)
(13899)
(13394)
(13023)
(12951)
(11544)
(11376)
(11058)
(10489)
(10323)
(10262)
(10183)
(10126)
(9210)
(9167)
学科
(83070)
经济(82998)
(44272)
管理(43291)
方法(31662)
(31472)
企业(31472)
中国(29128)
数学(28100)
数学方法(27862)
(24893)
地方(24163)
教育(20608)
(20412)
业经(17913)
(17621)
农业(17454)
(14797)
贸易(14787)
(14317)
(14244)
地方经济(13993)
(13876)
(13453)
银行(13422)
理论(13348)
(13065)
金融(13063)
(12934)
环境(11986)
机构
大学(267650)
学院(266073)
(110240)
经济(107790)
研究(100392)
管理(92029)
理学(77631)
理学院(76578)
管理学(75202)
管理学院(74663)
中国(71311)
科学(60014)
(59499)
(52228)
(50493)
研究所(47121)
(46985)
(44943)
师范(44605)
中心(44513)
(43552)
北京(38909)
财经(38860)
业大(37786)
农业(36586)
教育(36398)
师范大学(36109)
(35431)
(35097)
经济学(34679)
基金
项目(165140)
科学(129609)
研究(127599)
基金(114351)
(98683)
国家(97684)
科学基金(81661)
社会(78826)
社会科(74457)
社会科学(74437)
(67155)
教育(64149)
基金项目(59281)
(57450)
编号(54662)
自然(48962)
自然科(47738)
自然科学(47724)
成果(47272)
资助(46916)
自然科学基金(46864)
(42624)
课题(41136)
重点(38884)
(37637)
发展(34791)
(34209)
(34175)
(33361)
(33014)
期刊
(128863)
经济(128863)
研究(91646)
中国(64911)
教育(57283)
(43914)
学报(39808)
(38955)
科学(36329)
管理(32957)
大学(30609)
农业(29841)
学学(27319)
技术(26581)
(26039)
金融(26039)
业经(21775)
经济研究(21151)
财经(19459)
问题(17268)
(16882)
(16258)
职业(14461)
技术经济(13607)
(13395)
(12927)
论坛(12927)
商业(12640)
图书(12614)
统计(12193)
共检索到425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勇  王慧炯  古明明  
针对很多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状况,本文将教育与发展的经典研究和中国当前可能面临"中等化收入陷阱"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指出缺乏与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对应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储备是很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本文进一步将理论分析用于中国发展实践,指出我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由投资拉动转向人力资本拉动,而这种经济转型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公共投入,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勇  王慧炯  古明明  
针对中国当前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门槛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状况,本文指出缺乏与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对应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储备是国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滞后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由传统资本要素拉动式增长转向人力要素拉动式增长,而这种转型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同时由传统重视基础教育发展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典型的社会问题,本文进一步指出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控制、实现制度转型和社会转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韦鸿  马敬桂  
一国的政府需求和外国需求为主导的收入增长,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非常有效。但当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与收入的终极意义偏离,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是确立消费内需主导的收入增长方式,变投资性政府为服务性政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先忠  庞润光  
政府如何适时调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中等收入国家改革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19502011年两类国家的经验研究发现:(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成功实现了主要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要素使用效率的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形成了对要素投入增长路径的依赖。(2)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发展阶段,政府干预通过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要素积累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该效应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逐渐减弱;而在以要素使用效率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更高发展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要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荫贞  陈端计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取得了富可敌省的财富奇迹。但同样难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宿命般困扰。比照有关媒体总结概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方面特征,其中多数在该市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很典型、很严重。不过这种困扰可以通过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幸福追求的转型来克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文艳  唐一鹏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核心手段,教育在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备受关注。随着研究不断细化以及数据库日益完善,国际学者非常重视利用跨国学生测评数据剖析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论。跨国样本研究一致发现,教育质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忽视质量的教育发展是造成拉美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特定阶段,确保青少年获得适应社会需要、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充足与公平理念所在。着眼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必须就"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研究,找准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定位,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口红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昉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潜在增长率自然下降,实际增长速度也开始降低,许多国家因而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并不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必须能够正确认识发展阶段,靠挖掘改革红利提供生产率而不是依赖拉动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要提供全要素生产率就要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涛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名远  
一、加快产业向中高附加值产业价值链端演进。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演进是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在动力。相对于高收入国家,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程度、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差距明显,产业价值链长期锁定在中低附加值链端上,致使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紧迫而艰巨。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打破产业价值链长期锁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华  匡小明  
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规避五大风险:一是规避"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二是规避"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三是规避"人口老龄化陷阱",缓解"未富先老"的经济压力;四是规避"捧杀陷阱",韬光养晦;五是规避"民主政治陷阱",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凯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从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的视角梳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与跨越陷阱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联,总结成功跨越国家发展教育的经验及启示,以期对我国成功跨越陷阱有所裨益。在教育地位上,各国将教育发展视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决策,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优势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体制上,典型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国家都趋向于向均权制转轨,我国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扁平化改革;在教育结构上,各国纷纷形成并完善配合产业升级需求的多元化、实用化教育结构,我国也应按发展不同阶段需求适时调整教育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杜育红  周铃钞  曹浩文  
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已经成为多领域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未能在教育与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讨二者的关系。然后,借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分别从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的关系、技能需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技能供给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等视角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并指出了我国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转型过程中教育与技能供需的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本文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