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9)
- 2023(5963)
- 2022(4955)
- 2021(4563)
- 2020(3793)
- 2019(8737)
- 2018(8938)
- 2017(16285)
- 2016(9086)
- 2015(9854)
- 2014(9928)
- 2013(9427)
- 2012(8510)
- 2011(7661)
- 2010(7857)
- 2009(7688)
- 2008(7713)
- 2007(6732)
- 2006(6169)
- 2005(5910)
- 学科
- 管理(32114)
- 济(30925)
- 经济(30857)
- 业(26520)
- 企(23748)
- 企业(23748)
- 制(14662)
- 财(13059)
- 体(10648)
- 方法(10121)
- 中国(9638)
- 体制(9340)
- 农(9000)
- 业经(8988)
- 数学(8356)
- 数学方法(8223)
- 银(7519)
- 银行(7512)
- 务(7260)
- 财务(7241)
- 财务管理(7220)
- 行(7198)
- 融(7059)
- 金融(7057)
- 企业财务(6882)
- 税(6715)
- 环境(6488)
- 税收(6398)
- 划(6369)
- 收(6350)
- 机构
- 大学(123377)
- 学院(122109)
- 济(52014)
- 经济(50923)
- 管理(45493)
- 研究(43219)
- 理学(38289)
- 理学院(37856)
- 管理学(37346)
- 管理学院(37085)
- 中国(33903)
- 财(29944)
- 京(26036)
- 科学(23390)
- 财经(21797)
- 所(21144)
- 江(19940)
- 经(19696)
- 中心(19373)
- 研究所(18508)
- 农(17501)
- 北京(16562)
- 经济学(16430)
- 财经大学(16125)
- 院(16058)
- 范(15865)
- 师范(15716)
- 业大(15456)
- 州(15060)
- 经济学院(14491)
- 基金
- 项目(77727)
- 科学(62005)
- 研究(59754)
- 基金(56915)
- 家(49124)
- 国家(48708)
- 科学基金(42007)
- 社会(39201)
- 社会科(37134)
- 社会科学(37127)
- 省(29807)
- 基金项目(29567)
- 教育(28213)
- 自然(25413)
- 划(25107)
- 自然科(24787)
- 自然科学(24781)
- 自然科学基金(24357)
- 编号(23902)
- 资助(22246)
- 制(21627)
- 成果(20930)
- 部(18044)
- 重点(17939)
- 课题(17533)
- 国家社会(16713)
- 创(16510)
- 发(16383)
- 性(16233)
- 教育部(16008)
共检索到200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樊纲
无悔减排是因为节能而减排,支付的成本可以由节能的收益而弥补的那些事情。广义地说,它是指那些不需要投入而只需要改变一些规则从而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措施。制度改革就是属于无悔减排的范畴,是可以快点做、早点做的事,因而需要加快推进。
关键词:
全球变暖 低碳发展 无悔减排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玉婷,刘福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1997年在个别单位实行,1998年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推行,具体做法如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顺福 王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中,但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弊端已日益凸显,扩大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内需不足与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不合理,特别是劳动所得所占比例过低有着密切联系。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所得的比例,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内需 分配制度 劳动所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李霄敏
在长期以来形成传统户籍管理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在各种权益分配和实现方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体现为各种不平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吁我国户籍制度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户籍改革是我国未来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其权益实现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民权益 社会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时良瑞 陈婕
要实现消费主导式的增长,关键是要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重大突破。低消费高储蓄是导致我国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坤在 许恒周 鲁艺
农民农村发展落后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短板。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民利益与农村社会稳定。但宅基地制度改革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充分发挥制度潜能以助推共同富裕的机理与实现路径还不明晰。因此,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解构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呼应了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需求与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导向。研究发现,(1)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基础和核心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旨在通过放松产权管制,赋予城乡居民均等的财产化权利与发展机会,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2)利用“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分析内在机理发现,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直接改善制度环境、村庄环境等机会不平等,还间接促进农民生计转型,从而助推共同富裕。(3)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生计转型,推动共同富裕。未来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借鉴宅基地改革中“三权分置”的实践经验,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敏
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众多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自始至今,可谓经历坎坷,成绩不菲。回顾房改的历程,其间有几个关键的年头:(一)1980年。1980—1988年,是房改的理论探讨和准备阶段。1980年,小平同志提出了房改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格 刘立 陈明红
既有征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集中在提高补偿标准以"让利于民",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还在于"还权于民",应系统分阶段地创设适应公有制特殊国情下的现代农地产权激励和约束,在征地中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价",以促进农地安全、农民利益保护、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彼此冲突的多元化目标的动态协调和均衡,并从显化土地财产权、创设农地发展权、赋予农地转让权和界定征收救济权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还权于民"的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实 朱梦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远景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然后从收入差距,财产分配差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论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及其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财产差距 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格 张宁
既有征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集中在提高补偿标准以"让利于民",但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在于"还权于民",应系统分阶段地创设适应公有制特殊国情下的现代农地产权激励和约束,在征地中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并从显化土地财产权、创设农地发展权、赋予农地转让权和界定征收救济权等方面探讨实现"还权于民"的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陈建平
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六大变化的解读和评析,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构想及快速推进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
制度解读 改革构想 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晋中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分税制后转移支付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不同的增长结构。在此基础上指出,除转移支付之外,改进公共管理制度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 财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绪亚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亟待新的理论的支撑,仅仅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在土地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实现产权置换和流动这一理论基础上是不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呼唤着大土地概念上的多极理论。在土地价值化运行过程中,揉进土地资源价值、资产价值的含义,使土地资源配置遵循土地资源、土地商品、土地资产关联的三维并联思路,可能有助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难,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目标是形成高效利用土地的自发机制和土地强制流转的宏观环境,以最终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1)农地的集中与流转中不能加大农业成本;(2)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和集中;(3)做到耕者有其田;(4)有利于促进对农业的投入;(5)要从土地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进行安排。文章还就农地的有偿转让和农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等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辩析,提出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即采取国有村管民营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晓光 周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以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用途管制、土地征收、有偿使用3项制度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利益调整、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复杂和艰难程度,超乎我们的预期。笔者以为,正视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把握正确的改革取向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