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0)
- 2023(8686)
- 2022(7481)
- 2021(7106)
- 2020(6106)
- 2019(14102)
- 2018(14022)
- 2017(27282)
- 2016(15479)
- 2015(17167)
- 2014(17508)
- 2013(17274)
- 2012(15998)
- 2011(14429)
- 2010(14806)
- 2009(13748)
- 2008(14086)
- 2007(12691)
- 2006(11400)
- 2005(10577)
- 学科
- 济(59679)
- 经济(59620)
- 管理(53645)
- 业(47046)
- 企(41094)
- 企业(41094)
- 方法(30947)
- 数学(27390)
- 数学方法(26872)
- 财(19599)
- 农(15310)
- 中国(13869)
- 制(13049)
- 务(13032)
- 财务(12988)
- 财务管理(12963)
- 策(12785)
- 企业财务(12338)
- 贸(12146)
- 贸易(12141)
- 学(12072)
- 易(11882)
- 业经(11791)
- 银(11557)
- 银行(11546)
- 理论(10939)
- 行(10851)
- 融(10112)
- 金融(10112)
- 划(9445)
- 机构
- 学院(214518)
- 大学(214497)
- 济(88685)
- 经济(86609)
- 管理(86524)
- 理学(72517)
- 理学院(71722)
- 研究(71413)
- 管理学(70308)
- 管理学院(69855)
- 中国(58561)
- 财(45982)
- 京(45193)
- 科学(42400)
- 所(36834)
- 财经(34798)
- 农(34449)
- 江(34139)
- 中心(34134)
- 研究所(33026)
- 经(31605)
- 业大(30210)
- 北京(28820)
- 州(27427)
- 农业(27029)
- 经济学(26588)
- 范(26133)
- 财经大学(26036)
- 师范(25856)
- 院(25473)
- 基金
- 项目(135777)
- 科学(106956)
- 基金(99151)
- 研究(97704)
- 家(86370)
- 国家(85674)
- 科学基金(73605)
- 社会(60936)
- 社会科(57935)
- 社会科学(57919)
- 省(52399)
- 基金项目(50606)
- 自然(49072)
- 自然科(48011)
- 自然科学(48002)
- 自然科学基金(47159)
- 教育(46410)
- 划(44752)
- 资助(44110)
- 编号(39261)
- 成果(32899)
- 部(30859)
- 重点(30384)
- 课题(27908)
- 创(27843)
- 发(27829)
- 性(26518)
- 教育部(26474)
- 科研(26401)
- 创新(26045)
共检索到336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浩
本文构建了动态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型货币工具对通胀预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数量型货币工具则不显著;在短期内,价格型工具比数量型工具更能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因此,中央银行应有针对性的搭配使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可信性,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引导和调控。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谢坤 邓伟
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将金融科技纳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影响货币政策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并比较了金融科技影响下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增强了贷款规模和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升了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效果,但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相比金融科技低发展区制而言,高发展区制下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逐渐增强,数量型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呈弱化趋势,即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价升量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龙 金春雨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呈现出明显加快的现象,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不同时期中央银行的不同经济目标产生差异性,常参数模型无法捕捉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时变效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目标的三维脉冲响应,进而构建出波动指数来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更希望促进经济发展,当以降低物价水平和促进公共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时,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效;当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纳入通货膨胀预期,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反应的方式、非对称性和急缓程度,结果表明:①货币政策在对房价和股价的反应中,通货膨胀预期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②货币政策"关注"房价而"盯住"股价,即货币政策"间接地"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调整对房价的反应,但通常并未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就"直接"调整对股价的反应;③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房价作出正向反应,且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攀升反应逐渐增强,但对股价却采取所谓"调牛不调熊"的非对称反应,且随股价涨幅的增加反应逐渐增强;④这两种非对称反应均是逐渐(平滑)调整的。最后,本文还从政策层面上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持续性问题。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关注 盯住 非对称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亚平
当中央银行信息具有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性质时,公众并不能够准确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对货币政策的公告不完全相信,此时将难以如巴罗—戈登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均衡。在本质上人们就如同计量经济学家那样,每期观察主要的经济变量,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动态形成对未来的通胀预期。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建立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VAR预期模型,利用1995.1季度-2009.4季度中国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1997.1季度-2009.4季度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对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进行较深入分析。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为民
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传导机制(一)输入型通胀含义。输入型通胀(imported inflation),在两种概念意义上被运用:一种是考察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同国家总需求和货币过量扩张通过贸易、投资和汇率进行跨国传导,从而使通胀可能成为超越个别国家的经济现象;另一种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灼
文章利用SVAR模型探讨了经济新常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量、信贷规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新常态下货币增长率或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更倾向于提高通胀预期,存款利率或拆借利率的上升更倾向于降低通胀预期。并认为这是由于新常态时期经济金融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型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
关键词:
新常态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SVAR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玉娟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状况对M-F模型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明确了在“软钉住汇率制”下,资本金融项目与经常项目之间的自平衡能力有限,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根据我国当前经济过热的内部失衡与“双顺差”的外部失衡并存的经济表现,应该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让人民币升值,并加大力度配合银行改革及其他配套政策,以放宽减压渠道的方式恢复经济内外平衡。发挥利率——汇率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的协同效应,是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杜金富
中央银行要实现最终标题通货膨胀的稳定,需要了解物价变动最基本的趋势,识别通货膨胀信号中的临时性噪音,分析导致物价波动的政策影响因素,才能对经济信息进一步作出合理反应。因此,测度通货膨胀,尤其是测度核心最终消费价格成为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做法。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有统计途径和建模途径两大类方法。计量建模的测度多为经济学家所采用,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采用统计途径测算,其中以剔除法最为基本。依据当前可以获取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我们测算了较为切合中国实际的核心CPI指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的长期因素已经从以往的需求方面的因素转向供给方面的因素,即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通胀的主因,而传统的以加息为主的货币政策是对付不了这两种类型的通胀。只有相应改变应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手段,以货币政策保增长,以财政政策保稳定,才能在不伤害增长的条件下,将通胀的不利影响压缩到最小。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