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3)
2023(12682)
2022(11028)
2021(10522)
2020(8772)
2019(20584)
2018(20245)
2017(39182)
2016(21326)
2015(24108)
2014(23821)
2013(23736)
2012(21805)
2011(19917)
2010(19391)
2009(17593)
2008(16969)
2007(14253)
2006(12278)
2005(10827)
作者
(60358)
(50045)
(49627)
(47260)
(31917)
(23876)
(22616)
(19806)
(19060)
(17551)
(17154)
(16880)
(15733)
(15638)
(15389)
(15280)
(14887)
(14796)
(14250)
(14168)
(12319)
(12302)
(11875)
(11234)
(11204)
(11051)
(10937)
(10822)
(9975)
(9850)
学科
(87211)
经济(87118)
管理(57193)
(54318)
(44053)
企业(44053)
方法(42626)
数学(37885)
数学方法(37554)
中国(24325)
(22419)
(19774)
(18242)
贸易(18232)
业经(18038)
(17809)
(17675)
地方(15267)
农业(14889)
(14343)
环境(13572)
理论(13454)
(13283)
(12742)
银行(12698)
技术(12639)
(12540)
金融(12539)
(12233)
(12195)
机构
大学(303173)
学院(298165)
(126500)
经济(124126)
管理(119798)
理学(104768)
研究(104372)
理学院(103618)
管理学(102010)
管理学院(101492)
中国(78631)
(64864)
科学(63366)
(54260)
(52009)
研究所(47935)
(47498)
中心(46070)
财经(44799)
业大(44774)
北京(41447)
(41175)
(39618)
(38973)
经济学(38918)
师范(38642)
农业(37472)
(37416)
经济学院(35257)
财经大学(33839)
基金
项目(209715)
科学(165534)
基金(154707)
研究(153186)
(135342)
国家(134280)
科学基金(115018)
社会(97651)
社会科(92693)
社会科学(92668)
基金项目(82249)
(78213)
自然(74555)
自然科(72842)
自然科学(72823)
自然科学基金(71550)
教育(69650)
(67144)
资助(64391)
编号(60941)
成果(49533)
(47766)
重点(46780)
(44270)
(43325)
课题(41568)
教育部(41134)
国家社会(40920)
创新(40439)
科研(40121)
期刊
(129508)
经济(129508)
研究(89903)
中国(52844)
学报(47547)
科学(44338)
(42648)
管理(42134)
(38320)
大学(36083)
学学(33852)
教育(31166)
农业(30554)
(25862)
金融(25862)
技术(24089)
经济研究(21971)
财经(21755)
业经(19072)
(18601)
问题(17049)
(16457)
图书(15730)
(14982)
理论(14820)
技术经济(14348)
世界(14343)
科技(14220)
实践(13358)
(13358)
共检索到425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志文  白钦先  
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样本期内,通胀惯性是造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影响因素,GDP过快增长是第二大导因,流动性过剩虽然也促成通胀,但是其不具决定影响;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通胀的影响非常小;国际食品价格上升对中国物价有统计上显著但不是很大的推升作用,而国际能源涨价显著地推高PPI但对CPI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通胀,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王勋  华秀萍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我们分别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了月度同比和月度环比数据。研究表明,过剩流动性、产出缺口、房价和股价对通胀会产生正向影响。结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冲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前5个月,10个月后基本消失。我们发现,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资产价格对通胀的溢出效应,中央银行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走势。同时,管理流动性的措施仍然是控制通胀的主要手段,然而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自由化进程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丽芳  
文章选取11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为代表,采用针对不同国家的最优ARIMA模型预测东亚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发现东亚大部分国家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趋势明显。并采用面板数据和Pooled-OLS分析法分析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东亚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复杂,在惯性通胀、产出缺口、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并发现次贷危机前后的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次贷危机前石油和粮食价格等成本因素大大地推动了东亚的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后产出缺口等需求因素较大地影响了东亚的通货膨胀。针对东亚通货膨胀问题,文章提出包括中央银行改革、紧缩性货币政策、能源和粮食储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金明  
本文就我国总需求因素、货币因素和生产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计量研究。通过测算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本文认为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总需求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拉动效应在减小。本文选择了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的货币因素和产品购进价格因素,利用NBER方法分别计算合成指数,并将得到的合成指数与反映工资成本的指标共同引入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货币因素和生产成本对物价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在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产品购进价格尤其是工资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决定性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健华  常黎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时变参数法估算了1999~2011年我国居民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探讨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各类宏观经济因素。经研究发现,真实通胀水平对通胀预期影响最大,要想有效降低通胀预期就必须降低真实通胀。产出缺口反映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通胀预期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应用利率工具管理通胀预期时,其效果需要滞后2~3个季度方能体现,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至少应保持半年以上的前瞻性。名义汇率变动对通胀预期的影响不显著。国际油价代表的输入性通胀虽然影响显著,但贡献度很小。与理论直觉不同,研究发现超额工资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樊元  王倩  卓玛草  
从成本、需求、流动性过剩及公众预期等视角,通过构建静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动态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同时具有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特征,结构性因素显著,流动性过剩对CPI的影响显著性较小,公众预期的影响力逐步加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光明  
中国的通货膨胀依然是需求、供给和混合结构性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具体通货膨胀不同的产生原因和驱动因素,相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自2002年至今的短短十年间,受制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以CPI为衡量指标的物价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志远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问陶  王成进  
主流经济学关于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观点受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挑战,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和泛化引发人们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关系。文章认为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有效指标,在已有的关于虚拟经济本质和"虚实背离"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虚拟经济通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国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1997年前后的长期关系以及2006-2007年的短期关系,文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问陶  王成进  
本文从虚拟经济视角对传统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得出:(1)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供求态势转变改变了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之间的对应关系;(2)从需求角度看,生产力越发达、虚拟经济就越发达,价格水平就越低;(3)从供给层面看,投资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部门会引起虚拟资产需求增加和实体经济部门投资不足,两部门价格水平同向变动。通过对我国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潜力  
本文扩展Gamber&Hung(2001)的分析框架,研究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传导渠道的非线性转换。基于此,本文构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集,使用动态因子模型刻画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传导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因素最终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共同传导效应和特质传导效应,两类传导效应都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具有非线性。随着我国以刺激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缓慢转型,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的传导效应将适当减弱。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可综合为6个国际共同因子,其中国际成本因子、国际能源因子、国际货币因子和对外贸易因子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负向非线性共同传导效应,并且国际成本因子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伟  
本世纪初的通货膨胀治理,奠定了此后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规划了其基本政策选择;而且为此后通货膨胀的发生、发展埋下了伏笔。深入地考察可以发现,近10年来的三次通货膨胀是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新时期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三部曲"。本文所分析的,就是上述全过程。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背景、特点,梳理了政府的主要对策,指出:"轻总量、重结构"是通货膨胀治理政策的明显特征。这样的政策组合在当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赢得了成功"点刹车"的赞誉;但并未彻底消除通货膨胀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的若干新特点,在迟滞通货膨胀发生、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启贵  段继红  吴开尧  
本文深入分析了1992年以来国际油价向中国通货膨胀传递的特征,发现它是一个时变过程,且这个过程在1998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结构突变。通过结合1992年以来与油价有关的事件以及国家几次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本文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可能对国际油价传递产生影响的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伟  李天德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中住户部门流量金融资产年度数据,同时结合历年居民住宅销售额,从通胀预期、家庭资产配置的视角对1992-2010年中国家庭流量资产配置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住宅作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流量资产中占比很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资产配置对自身收益不敏感,但对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敏感,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同时基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增加家庭房地产的配置,而过度预期又会造成房地产的超配。基于此,政府应当通过调控通胀预期、发展新型金融产品等措施,引导居民更合理的资产配置,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