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3)
2023(9241)
2022(8049)
2021(7513)
2020(6631)
2019(15288)
2018(14909)
2017(29245)
2016(16082)
2015(18361)
2014(18431)
2013(18270)
2012(17479)
2011(15751)
2010(16134)
2009(15712)
2008(15141)
2007(13993)
2006(12039)
2005(10994)
作者
(46492)
(38737)
(38728)
(37269)
(24566)
(18653)
(17939)
(15157)
(14743)
(13989)
(13160)
(13060)
(12298)
(12251)
(12210)
(12184)
(11900)
(11417)
(11372)
(11211)
(9663)
(9546)
(9460)
(8954)
(8889)
(8796)
(8659)
(8647)
(7955)
(7821)
学科
(65962)
经济(65882)
管理(46799)
(44030)
(36525)
企业(36525)
方法(32718)
数学(29103)
数学方法(28814)
(27246)
金融(27244)
(25001)
银行(24975)
(24141)
中国(23196)
(22315)
(17734)
(16442)
地方(14879)
(13721)
贸易(13709)
业经(13678)
(13370)
(13365)
财务(13331)
财务管理(13288)
(13218)
企业财务(12648)
农业(11823)
理论(11344)
机构
大学(232247)
学院(230249)
(97284)
经济(95128)
管理(86757)
研究(76205)
理学(74159)
理学院(73369)
管理学(72077)
管理学院(71655)
中国(66556)
(49421)
(48137)
科学(45224)
(39752)
(39191)
中心(38672)
财经(38561)
研究所(35169)
(35079)
(34904)
业大(33245)
经济学(31487)
农业(31454)
北京(30405)
(28765)
财经大学(28720)
经济学院(28688)
(28537)
师范(28210)
基金
项目(145925)
科学(113814)
基金(106261)
研究(106258)
(91594)
国家(90837)
科学基金(77447)
社会(67214)
社会科(63790)
社会科学(63768)
(56464)
基金项目(56185)
自然(49435)
教育(49251)
自然科(48353)
自然科学(48338)
自然科学基金(47521)
(47382)
资助(45161)
编号(43516)
成果(36862)
(33133)
重点(32749)
(30800)
(30087)
课题(29500)
教育部(28652)
科研(28363)
创新(28212)
大学(28113)
期刊
(104680)
经济(104680)
研究(69502)
中国(45487)
(40524)
(40064)
金融(40064)
学报(36362)
(35743)
科学(31981)
管理(29867)
大学(27433)
学学(25974)
农业(22809)
教育(21667)
财经(20114)
技术(18787)
(17124)
经济研究(17095)
业经(15498)
问题(13825)
理论(13023)
(12130)
(11990)
实践(11743)
(11743)
技术经济(11622)
统计(11472)
(11263)
图书(10576)
共检索到352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涛  乔笙  
本文针对中国转型以来出现的宏观经济波动现象,结合传统的体制惯性效应及现存体制中政府的角色,建构了一个关于利益博弈型的通货膨胀模型来对地方政府的金融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现行政绩考核制度的诱致造成地方政府有更大的积极性对区域内的商业银行进行控制,以扩大本地区的投资规模,争夺更多的金融资源, 而不会主动顾及其政策的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金融行为最终会导致全社会的经济运行维持在通货膨胀的 X-无效率解点上。要走出这一博弈困境和避免通货膨胀周期性波动,不仅须依靠宏观调控,还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建立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在确保商业银行业务独立性的同时,更要以法律约束地方政府的金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天津社会科学院“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地方政府的行为与通货膨胀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三项: 其一,资源配置功能,即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去搞一些公共工程,如煤气、水、电、交通运输等,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应该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保护竞争和防止垄断的形成。 其二,收入分配功能,即政府应利用税收和转移支付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收入差别,求得社会公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锦华  
地方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偏好与传递孙锦华在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都或明或暗地承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对紧缩政策,但不反对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说明,地方政府发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不无原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旭  
文章认为,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终极的推动作用,经济的膨胀与收缩都与政府政策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而通货膨胀作为一种最经常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根源、诱发机制及本质也是政府行为的必然结果,即政府行为的延续、失误以及价格、分配等改革的失误所致。因此,要平抑或消除通货膨胀,必须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论证和严格的社会、市场监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文献  
当前金融形势十分严峻。通货膨胀已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如何抑制通物膨胀,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本文拟从金融角度就通货膨胀的成因、启示和对策谈点己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江  
依据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和地方投资过热同时并存这一经济现象,建立模型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因素,地方政府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需求,同时不断增加的投资加强了对土地财政依赖,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了通货膨胀上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冯伟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不是一般经济周期中产生的价格上升。而是类似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所产生的滞胀,即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不应该采用全面紧缩的政策,而是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名义GDP增长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调整过高的资产价值和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通过调整结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增加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佳其  许坤  
本文研究了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构建含有金融创新的货币需求模型,参考国外金融创新替代变量的选取,检验和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冲击影响,以及金融创新与通货膨胀的正向关系。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应积极引导金融创新活动,发挥其服务经济的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王明舰  
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计量模型,以便定量地考察各种因素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我们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根据货币数量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长(月军)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通货膨胀加剧,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通货膨胀,在投资决策与经济分析中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所谓通货,是指处于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引起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有多种因素。有为弥补财政赤字之需;有人为刺激经济而过度扩张信用之需;有为在外贸顺差情况下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为收购出口所得的外汇之需等等。可见,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尽管是多重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克莱因  沈利生  
一、对通货膨胀的理解把价格的概念作一般的延伸就是通货膨胀指标。如果我们把价格指数定义为:我们就可用下式来量度通货膨胀上式用变化率的形式表示就是(以上各式中的P为价格,W为权数,t为时间——译者注)。把单个的百分比变化平均(在加权的意义上)以后的其他公式也能同样很好地表示。实际上都用离散的变化,作为瞬间变化的近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宏利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渐增大,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依然艰巨。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与人们的消费行为紧密相关,进而也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借鉴以往对通货膨胀预期与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大致测算居民预期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富祥  
文章运用MS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压抑程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明显的高通胀区域和低通胀区域特征。在高通胀区域,价格高位持续时间较短,波动幅度大,金融压抑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在低通胀区域,价格低位持续时间较长,波动幅度小,金融压抑对通胀水平的效应是正向的。两者的非线性特征对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自由化策略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业良   王欣  
自1978年底至1996年这18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周期性的通货膨胀,1988年和1994是恶性通货膨胀较为明显的年份。其中1994年10月,通货膨胀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27.4%。在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下,通货膨胀率开始逐月下降,1996年10月跌至4.7%,人们普遍认为宏观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997年10月开始已连续30个月回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97年8月开始出现连续28个月回落现象,代表全社会商品与劳务价格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已至少出现连续六个季度的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乔刚  左沃生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不形成社会财富的增减,却会造成社会财富在各个不同部门、各个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重新分配。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随之也产生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然而,几乎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抱怨自己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在物价大幅度上涨中吃了亏。那么,近两年通货膨胀中的涨价收入究竟流到哪里去了?这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根据“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1987~1988年我国通货膨胀中的涨价收入流向作了初步的计算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