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4)
- 2023(4572)
- 2022(3769)
- 2021(3487)
- 2020(2771)
- 2019(6427)
- 2018(6068)
- 2017(11909)
- 2016(6071)
- 2015(6759)
- 2014(6586)
- 2013(6359)
- 2012(5788)
- 2011(5110)
- 2010(4881)
- 2009(4366)
- 2008(4160)
- 2007(3383)
- 2006(2809)
- 2005(2375)
- 学科
- 济(23760)
- 经济(23707)
- 业(17983)
- 管理(15937)
- 企(13657)
- 企业(13657)
- 方法(11065)
- 财(10251)
- 数学(9781)
- 数学方法(9731)
- 农(8286)
- 收入(8268)
- 中国(7094)
- 农业(5817)
- 贸(5621)
- 贸易(5617)
- 易(5531)
- 业经(5272)
- 融(4797)
- 金融(4797)
- 国民(4451)
- 银(4407)
- 银行(4405)
- 行(4208)
- 国民收入(4196)
- 制(4136)
- 富(4050)
- 财富(4050)
- 务(3952)
- 财务(3950)
- 机构
- 大学(83045)
- 学院(81877)
- 济(39649)
- 经济(39074)
- 管理(32205)
- 理学(28305)
- 理学院(28031)
- 管理学(27639)
- 管理学院(27491)
- 研究(26999)
- 中国(21451)
- 财(19551)
- 京(16086)
- 财经(15896)
- 经(14739)
- 经济学(14078)
- 科学(13475)
- 中心(12941)
- 经济学院(12921)
- 财经大学(12285)
- 所(12155)
- 研究所(10885)
- 江(10580)
- 范(10390)
- 师范(10322)
- 农(9957)
- 北京(9950)
- 商学(9651)
- 业大(9562)
- 融(9558)
- 基金
- 项目(57552)
- 科学(46932)
- 基金(44484)
- 研究(44280)
- 家(38982)
- 国家(38203)
- 科学基金(33114)
- 社会(31034)
- 社会科(29502)
- 社会科学(29494)
- 基金项目(23071)
- 省(20341)
- 教育(20062)
- 自然(19603)
- 自然科(19174)
- 自然科学(19169)
- 自然科学基金(18859)
- 资助(17642)
- 划(17563)
- 编号(16882)
- 成果(13992)
- 国家社会(13950)
- 部(13799)
- 重点(12759)
- 教育部(12660)
- 创(12453)
- 制(12444)
- 人文(12304)
- 性(11899)
- 发(11869)
共检索到11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本文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等收入国家的特点,提出如下理论假设:通胀所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会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关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后通过FGLS、差分GMM,以及系统GMM的方法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设施、债务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储蓄率这些影响因素之后,通胀对上述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使是在年均通胀率只有5.14%的东亚国家组,通胀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也达到了1.23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影响比重达到了27%~48%。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通胀的调控,以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通货膨胀 家庭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哲 赵伟
不同于货币效用模型(MIU)和现金约束模型(CIA)引入货币的特定方式,货币搜寻模型具有货币更深刻的微观基础。本文拓展了Faig&Li(2009)货币搜寻理论新古典一般均衡的框架,分析了信用交易对通货膨胀福利损失的影响。本文发现:一方面,信用交易使购买者的需求不受当期持有货币数量的约束,从而减少了通货膨胀带来的福利损失;另一方面,信用交易通过影响购买者的货币需求增加了福利损失。因此,信用交易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总的影响取决于信用交易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哪种效应占优。校准模型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增加,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是逐渐减小的。由本文的结论可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扩大信用...
关键词:
货币搜寻 信用交易 通货膨胀 福利损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清超
文章借鉴西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理论,利用Bailey的消费者剩余方法,用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对我国通货膨胀带来的福利成本作了实证研究,得出有关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数据,希望能对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损失 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龚六堂 邹恒甫 叶海云
通货膨胀到底对经济有多大的影响?这是经济学家和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按照Lucas(2000)的方法,在Gong和Zou(2001)给出的带有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消费品及投资品的Cash-in-Advance约束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给出了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的估计。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福利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一个产业结构变迁框架下按照现金约束(CIA)方式引入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通过通货膨胀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变迁的传导机制,并估算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损失。研究发现,假设消费受CIA约束时,非位似偏好是通货膨胀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假设消费和投资同时受CIA约束时,非位似偏好和资本深化都是通货膨胀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通货膨胀率越高,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份额越高,通货膨胀抑制了产业结构变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取消通货膨胀税带来的社会福利改善相当于增加1.97%-4.68%的消费;通货膨胀率在基准上增加10个百分点,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当于减少2.31%-5.24%的消费。本文认为以往的文献忽视了通货膨胀对产业结构变迁的抑制效应,从而低估了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正新 黄金波
通胀预期陷阱的生成机理是货币当局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本文运用理论模型对承诺解、欺骗解、均衡解、陷阱解依次进行了演绎推论,通过经典函数找到了通胀预期陷阱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共有三个连续型与间断型的通胀预期陷阱区域,这说明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在短期是学习型适应性预期,在长期属无偏性、有效性的非完全理性预期。公众通胀预期非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是一种常态,但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中国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存在但并非显著,超常经济增长冲动、政绩导向和投资增长是通胀预期陷阱的宏微观主导诱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正新
文章在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视角下,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依据央行的目标效用函数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等经典模型,运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对通货膨胀预期陷阱的基本范畴、理论模型、生成机理等问题作了理论探析,对于认识与防范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近年来,是否有必要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是通胀目标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损失厌恶的角度刻画消费者对通胀和收入的非对称心理,并据此构建出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测算框架。论文引入时变的损失厌恶系数构建通胀承受能力理论模型,表明居民损失厌恶程度、必需品价格上涨占比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负相关,实际收入增长率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相关数据测算出通胀承受能力警戒线。测算结果表明,中低收入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与收入差距过大、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的通胀特征以及现金支出、工资收入为主的个体
关键词:
损失厌恶 通胀承受能力 通胀目标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近年来,是否有必要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是通胀目标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损失厌恶的角度刻画消费者对通胀和收入的非对称心理,并据此构建出居民通胀承受能力的测算框架。论文引入时变的损失厌恶系数构建通胀承受能力理论模型,表明居民损失厌恶程度、必需品价格上涨占比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负相关,实际收入增长率与通胀的可承受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相关数据测算出通胀承受能力警戒线。测算结果表明,中低收入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与收入差距过大、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的通胀特征以及现金支出、工资收入为主的个体特征有关。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央行关注影响通胀预期方面的心理因素,将通胀承受能力因素纳入通胀目标上限管理,以缩小通胀目标与实际通胀的偏离度。此外,缩小收入差距、缩短通胀持续时间有助于降低居民的通胀预期。
关键词:
损失厌恶 通胀承受能力 通胀目标管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李爽
对我国预期通胀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综合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标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三者之间是正向关联。目标通胀率对预期通胀率的影响程度显著但具有滞后性,"目标锚"的引导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通胀预期陷阱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且上升有利于拉动正产出缺口,货币当局确实有人为地调高目标通胀和实际通胀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故意,货币政策时间的非一致性存在但并非显著。我国通胀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通胀预期推动的,结论凸显了货币政策管理预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正新
在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的视角下,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宏微观经济模型组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探究通货膨胀预期陷阱的基本范畴、理论模型、生成机理、社会经济效应和对策等理论问题,这有别于目前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来分析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李庆
根据中国2000-2012年间相关经济数据,构造中国货币关于利率的需求函数,使用消费者剩余法估算了福利损失。考虑该算法的局限性,在MIU模型框架中,对福利损失进行了重新估算;进一步地,在MIU模型中加入了财税政策这一变量,重新定义并考察了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发现有了财税政策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显著减小。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传玉 付春艳 盛国祥
主要研究了通货膨胀和损失厌恶下的DC养老金的最优投资问题.首先,应用伊藤公式得到通胀折现后真实股票价格的微分方程.然后,在前景理论的框架下,考虑通胀环境下的退休时刻终端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问题,应用鞅方法推导退休前任意时刻DC养老金最优投资策略的显式解.最后,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分析损失厌恶对DC养老金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周煜麟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前一次由于有关部门误判公众通胀预期态势而采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诱致了政策型通胀预期陷阱,后一次则是政府初步治理通胀预期陷阱的有效尝试。最后提出要认真甄别流动性陷阱与通胀预期陷阱、慎用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并加强对通胀预期的预测能力、克服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